杜晨歌
摘要:杖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細腰鼓類樂器,后來東傳高麗,成為了朝鮮族中最具重要性的打擊樂器。如今的朝鮮族杖鼓已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區(qū),尤其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受人們的歡迎。在朝鮮族樂器中,杖鼓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位的,它的演奏方式獨特,是朝鮮族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門民族藝術(shù)文化。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法對朝鮮族杖鼓進行梳理分析與研究。關(guān)于朝鮮族杖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源于中國的遠古時期,另一種說法是來源于印度的細腰鼓。它分別是由梧桐木,馬皮、牛皮以及竹木等共同制成的。朝鮮族杖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將其橫掛于胸前邊舞邊奏或置于木架上演奏。
關(guān)鍵詞:朝鮮族杖鼓;起源;形制;演奏方法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12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95
一、前言
朝鮮族杖鼓在高麗文宗時期就已經(jīng)流入朝鮮了,是朝鮮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器之一。它的音色通透有力,形制古樸精致,應(yīng)用廣泛,表演形式豐富,是朝鮮族音樂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朝鮮族文化之中,滲透著民族審美特色與民族精神文化,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法對朝鮮族杖鼓的起源、形制與演奏方法進行了梳理、分析與研究。希望為今后朝鮮族杖鼓的發(fā)展以及傳承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以及可行性建議。
二、朝鮮族杖鼓的起源
(一)杖鼓起源于中國古代細腰鼓
朝鮮族杖鼓也可稱為“長鼓”,它起源于古代細腰鼓。他最早的形象可見于云岡窟北魏壁畫和雕刻之中。①這一點在宋代陳《樂書》中也可以被找到?!凹氀摹保皇且环N樂器的具體名稱,而是指具有“廣首纖腹”的特點。杖鼓就沿襲了這個在遠古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的形制特征。②
關(guān)于這一特點還有其他三種說法:第一,杖鼓起源于我國漢代,名震鼓;第二,杖鼓起源于我國北魏時期,由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造并為宮廷所使用,從此成為中原地區(qū)的傳統(tǒng)樂器。隋唐時期,杖鼓廣泛使用于宮廷音樂與民族舞蹈之中。在敦煌唐代壁畫、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樂舞浮雕中,都有敲擊細腰鼓的舞樂圖。在唐代杖鼓還有“腰鼓”等多種名稱,直到唐代晚期才將“杖鼓”這一名稱敲定。③第三,杖鼓之名起始于北宋時期,當(dāng)時其多用于宮廷燕樂之大曲部、鼓笛部等。十一世紀(jì)初,從我國東傳高麗,高麗文宗時期的唐部樂就有了杖鼓。在高麗文宗三十年設(shè)立的大樂管弦房配備了專門的杖鼓演奏師,睿宗九年從宋朝引進的新樂器當(dāng)中,總共包括了二十件杖鼓。
(二)杖鼓起源于印度細腰鼓
朝鮮長鼓起源于于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按笳咄撸≌吣?,皆廣首而纖腹,本胡鼓也。”杖鼓原屬于西域樂器來自印度或龜茲一帶,在公元4世紀(jì)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后傳入西域地區(qū)發(fā)展為都曇鼓和毛員鼓,但根據(jù)其形態(tài)都被人們稱之為細腰鼓。它在隋唐時期成為了中國音樂史上盛行的膜鳴樂器,后來東傳至朝鮮后定名為杖鼓,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廣受人民喜愛,一直流傳至今。
三、朝鮮族杖鼓的形制
長鼓的全長約七十厘米,材質(zhì)是使用梧桐木、樺木或椿木鏇成,其木質(zhì)輕,不易分裂,傳音效果好,呈黑色或紅色,為圓筒形,由一塊或多塊布料拼接而成。兩端粗空,中間細實。擁有“廣首纖腹”的特點。杖鼓的腰使用了漆布、磁次、瓦之類的材料。鼓皮兩端大小、薄厚不一,鼓面直徑四十一厘米,兩端都蒙著皮。手鼓表面的材料是厚厚的馬皮、牛皮或者豬皮,聲音柔和而深沉;槌鼓表面的材料是輕薄的鹿皮或者狗皮,可以發(fā)出清脆而又明亮的聲音。因此可以根據(jù)表演者的需要而發(fā)出不同的音色。四周圓形的鐵環(huán)上蒙著鼓面,圓形鐵環(huán)固定在鼓的端口上。皮筋連接繃緊鐵圈周圍配有的八個鐵鉤且各有粗壯的用繩子栓在一起,臨近的兩個繩索之間用可活動的皮套綁在一起,也可稱其為浮轉(zhuǎn)。鼓皮的張力可以利用轉(zhuǎn)浮的左右移動來調(diào)節(jié)。左右兩邊的鼓面,也可以通過皮套的松緊來調(diào)節(jié),左手邊調(diào)緊,右手邊調(diào)松。④竹木制成的鼓鞭呈彎曲狀。
四、朝鮮族杖鼓的演奏方法
朝鮮族杖鼓在演奏時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跳舞時將小的長鼓水平懸掛在胸前,例如著名的《長鼓舞》,不但是跳舞的伴奏樂器,也是跳舞的道具。另一種是將稍大的鼓放在木架子上,將其作為樂器放在演奏者面前。表演形式通常是聲樂伴奏或器樂合奏,用于表達輕松愉快的情緒。⑤敲擊杖鼓時,右手會敲打高音鼓的部位,左手會敲打低音鼓的部位,需要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活。
另外,杖鼓的演奏技巧豐富,節(jié)奏和鼓點會不斷發(fā)生變化。杖鼓在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演奏者的演奏下,兩個鼓面的聲音,興云致雨,余音繚繞,抑揚頓挫。音響效果分外悅耳動聽,豐富多彩。
唐玄宗李隆基十分愛好音樂,他經(jīng)常喜歡演奏杖鼓,其演奏方式為用手拍打。到了宋代,杖鼓演奏方法更上一層樓,一端用使用杖擊的方法,另一端用手拍打,并開始使用了道具。在元清時期,為了使杖鼓和鼓槌更加美觀,它們配備了彩色繡花緞帶,并使用不同的顏色來點綴杖鼓。⑥但宋朝到清朝的這段期間,杖鼓形制和演奏上一直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大面用左手拍的方法叫“鼓”,小面用右手杖擊的方法叫“鞭”,兩面一起打杖鼓的方法叫“雙”,以杖連續(xù)快速擊打的方法叫“搖”。宋朝時期杖鼓開始使用竹片做的道具。這種演奏方式被高麗所接受并一直沿用。后期,杖鼓在朝鮮宮廷使用后演奏方法上發(fā)生了變化。
五、總結(jié)
朝鮮族杖鼓是朝鮮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樂器之一,后來東傳高麗,成為了朝鮮族中最具重要性的打擊樂器。如今的朝鮮族杖鼓已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區(qū),尤其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受人們的歡迎。它根植于朝鮮族文化之中,是朝鮮族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藝術(shù)活動。它隨著朝鮮族文化而發(fā)展和變遷,滲透著民族審美特色與民族精神文化,研究價值頗高。杖鼓在高麗文宗時期流入朝鮮半島,再由朝鮮族帶回中國,它在中朝音樂交流中浸透,傳承,卻仍然保留傳統(tǒng),可見它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
關(guān)于杖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源于中國的遠古時期,另一種說法是來源于印度的細腰鼓。它的鼓身分別由梧桐木,馬皮、牛皮以及竹木等共同制成的。另外,可以根據(jù)演奏者的需要以不同的材質(zhì)制鼓。也可以通過浮轉(zhuǎn)來調(diào)節(jié)鼓的音色與音響效果。朝鮮族杖鼓的演奏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在跳舞時將小的長鼓水平懸掛在胸前,二是將稍大的鼓放在木架子上,將其作為樂器放在演奏者面前。
注釋:
①王寶林.漫話長鼓[J].樂器,1986(03):10-12.
②林大雄.談朝鮮族“長鼓”的形制及漢語稱謂的由來[J].中國音樂,1997(01):72.
③李理.杖鼓溯源[J].尋根,2008(05):76-85.
④藍雪霏.中國福建樂器和朝鮮樂器的關(guān)聯(lián)[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2005(02):71-81.
⑤徐凱.談?wù)勚袊毦咛厣纳贁?shù)民族打擊樂器——“鼓”[J].藝術(shù)百家,2004(03):72-75.
⑥金雪蓮.朝鮮族“四物樂”的社會學(xué)視覺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xué),2014.
參考文獻:
[1]?? 張師勛,樸春妮(譯).韓國音樂史(增補)[M].北京:中央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08.
[2]?? 金雪蓮.朝鮮族“四物樂”的社會學(xué)視覺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xué),2014.
[3]?? 白明卉.朝鮮族音樂中的“長短”節(jié)奏特征及演奏形式[D].北京:中央音樂學(xué)院,2015.
[4]?? 鄭瑩.二十世紀(jì)少數(shù)民族樂器研究綜述與個案[D].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1.
[5]?? 宋琪.朝鮮族杖鼓的傳承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xu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