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任愛民 馬衛(wèi)軍 韓秋成 崔明暉
摘要:為了使棉花新品種邯棉10號得到更好的推廣和種植,達到輕簡化栽培的目的,于2019年在棉花打頂期,設置了不打頂、人工打頂和25%氟節(jié)胺懸浮劑不同用量打頂對比試驗,來研究化學打頂劑對邯棉10號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的影響。結果表明:25%氟節(jié)胺懸浮劑可代替人工打頂,在1050~1200 ml/hm2濃度范圍內(nèi)對棉花生長發(fā)育具有較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并對籽棉產(chǎn)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在生產(chǎn)上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化學打頂劑;棉花;邯棉10號;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S482.8.9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3143(2020)05-0045-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5.006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new cotton variety Hanmian 10 better popularized and planted,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no topping, artificial topping and 25% flutamide SC was set up in the topping period of cotton in 2019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hemical topping agent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Hanmian 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5% flutamide SC could replace artificial topping, had a good regulation effect on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50-1200ml/hm2, and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seed cotton yield.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Chemical topping agent; Cotton; Hanmian 10; Growth; Yield
0? 引言
打頂是棉花田間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長期以來棉農(nóng)都是采用人工打頂?shù)姆绞竭M行棉花打頂,這樣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低、整齊度差,而且伴有漏打頂?shù)默F(xiàn)象[1]。近年來,棉花化學打頂劑研究備受關注,在棉花生產(chǎn)上逐漸推廣使用[2-3]。為了使棉花新品種邯棉10得到更好的推廣和種植,作者以市場上常見的氟節(jié)胺類打頂劑開展不同濃度打頂劑對邯棉10號的打頂效果以及對其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的影響。分析棉花化學打頂劑代替人工打頂?shù)目尚行?,為邯?0號的推廣種植和田間管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9年在河北省邯鄲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雜優(yōu)課題組試驗田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地力中等,肥力均勻,為多年連作棉花直播棉田。播前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施磷酸二銨225 kg/hm2,鉀肥300 kg/hm2? 有機菌肥1.5 t/hm2),備足底墑[4-5]?;ㄢ徠谧肥┠蛩?00 kg/hm2。
1.2? 試驗材料
試驗棉花品種為邯鄲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棉花品種邯棉10號[6];化學打頂劑為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5%氟節(jié)胺懸浮劑。
1.3? 試驗設計
1.3.1?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7個處理,25%氟節(jié)胺懸浮劑用量分別為750 ml/hm2、900 ml/hm2、1050 ml/hm2、1200 ml/hm2、1350 ml/hm2,記為T1~T5,以不打頂(CK1)和人工打頂(CK2)為對照。以上處理隨機排列,3次重復,試驗小區(qū)面積為35 m2。
1.3.2? 施藥方法
依據(jù)化學打頂劑使用要求,結合棉花的長勢、高度、果枝數(shù)以及打頂時間確定施藥時間,在打頂期內(nèi)使用 2 次,安全間隔期10天[7]。第一次在邯棉10號正常打頂時間7月20日前5天(即7月15日),直噴頂心;第二次在第一次噴藥安全間隔10天(即7月25日)時,對頂心和邊心均勻噴霧。噴藥液量為810 kg/hm2,施藥器械為3WBD-18型電動噴霧器。人工打頂(CK2)按照傳統(tǒng)方法在7月20日摘除棉株頂尖1葉1心。
1.3.3? 測定項目與方法
于7月25日(第二次噴藥當天)各處理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固定5株,選取長勢均勻一致的正常棉株,并進行掛牌標記[8],同時調(diào)查棉株的株高和果枝數(shù)。
9月10日生育調(diào)查期調(diào)查定點棉株的株高、果枝數(shù)和單株鈴數(shù)。并于收獲期摘收50鈴,測定鈴重、衣分、籽指。籽棉產(chǎn)量以小區(qū)為單位實收計產(chǎn)。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SPSS 13.0軟件分析處理,并用新復極差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9-10]。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株高的影響
株高增加量是反映棉花生長發(fā)育快慢的一個重要指標[11-12]。由圖1所示,不打頂(CK1)、人工打頂(CK2)和藥劑打頂之間株高增加量存在明顯差異,藥劑打頂株高增加量明顯低于不打頂,但高于人工打頂,并表現(xiàn)出隨藥劑用量的增加株高增加量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