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劍濤 袁芳 魏守玉
【摘? 要】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工商管理專業(yè)課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更易于融入思政的內容。而高職院校辦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高素質人才,所以,除了注重學生的技能培育與訓練外,精神文明與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尤其在信息時代的影響下,海量信息的傳播難免會參差不齊,對涉世未深的高校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新興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新世紀,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能讓個人走得更遠,能更好的實現社會的進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作為未來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其思想道德品質的優(yōu)劣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建設成果。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必須專業(y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培育雙管齊下,將思政教育作為教育事業(yè)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培育,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理性思維
引言
隨著時代發(fā)展理念的不斷更替,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逐漸由傳統(tǒng)模式過渡到現代化、信息化模式轉變。尤其進入大學階段后,學生進入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他們個人同時面臨著學習和就業(yè)的雙重壓力與考驗。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要重視他們的文化水平、專業(yè)技能的培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他們的心理、生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的培育。專業(yè)課思政建設是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fā),充分挖掘出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通過教師與課程相結合,最大化的發(fā)揮出育人功能。課程思政也是落實三全育人教學改革理念的重要途徑,通過在工商管理專業(yè)中加強思政建設,進行理性設計,通過利用有效的平臺和機制所形成的合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思想、能力、素質、技能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
1.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在信息高度互通,經濟飛速發(fā)展和現代化建設持續(xù)推進的大背景下,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關系到國家建設的未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大學生所接觸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樣化。眾所周知,網絡上充斥著海量的信息資源,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在網絡汲取新的知識點,了解時政要聞,了解他們喜歡的娛樂信息以及人物事跡等;但網絡也有非常不利的一面,良莠不齊的信息極易對涉世未深,自控力和分辨力不強的大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游戲里的暴力場面會影響學生的性格,各種熱點消息的傳播會使其思想逐漸復雜化,一些非主流的政治輿論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使得學生的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除此之外,網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很多事情他們習慣從互聯網思維的角度為出發(fā)點去考慮,有些還甚至會模仿網絡上的某些行為,他們認為夠個性,夠酷炫。這就給課程思政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基地,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戰(zhàn)場,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對大學生的日常教育、技能培訓、心理疏導以及道德品質、學習思維習慣等方面的教育起到關鍵作用。所以,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將工商管理專業(yè)課與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度結合。通過兩者的有效銜接,為思政教育的深入開展開辟新路徑。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寓教于樂、強化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其自覺抵制西方社會、網絡上的糟粕思想及中國古代的一些腐朽思想的能力,引導學生做一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技術精湛的從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者,更好的確定目標,規(guī)劃人生。
2.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存在的不足
當前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教育模式落后,學生缺乏有效參與,工業(yè)管理專業(yè)與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科學的制作教學課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但是,當前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相互之間主體性邊界往往會被模糊。再由于工商管理專業(yè)涉及到許多考試的重要內容,教育工作者往往會更側重于考試結果的呈現。常常會不自覺的采取包辦式教育、灌輸式教育模式,如: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是采取劃重點、分任務的學習方式。而忽略了幫助學生從根本上去理解、去吸收知識,也就更談不上應用理性思維,就具體的事例具體分析,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能力了;二是育人主體綜合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大學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一方面學生已經成年,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以及行動力。另一方面,他們還不夠成熟,無論是個人想法還是技能水平大多停留在理論與想象階段,實踐的機會較少,程度不深,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再由于,大學生真正深入社會生活的時間尚淺,經驗不夠,對于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規(guī)則了解不深。而且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大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導致學生的價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這就需要專業(yè)課程教育工作者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素質才能有效應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而當前高校專業(yè)課思政建設工作的開展中,一味的跟風,過于生硬的強調思政建設的理論思維,而忽略了具體專業(yè)的特點、崗位育人主體的方法、能力、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等等因素,導致難以充分發(fā)揮出思政課的有效性,也未能很好的挖掘出專業(yè)課的德育元素和思政特色。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對教育工作隊伍培訓力度不夠、不全面、不及時,培訓地形式和渠道單一化,導致專業(yè)課與課程思政建設未能得到充分的銜接與融合,導致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水平無法跟上教育要求,不利于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續(xù)開展。
3.加強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理性思維的途徑
3.1加強教育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
顯而易見,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素質水平直接決定了思政一體化的建設成果。所以,加強對教育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是保證思政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從專業(yè)教育、思政教育工作之間的相通性進行探索性研究,更好地落實與加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內容、方法與手段。其次,要結合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教學中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一解決,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其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為了促進和加強對教育工作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管理,高校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相關的編制,健全符合工作實際的評價體系,從各個角度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統(tǒng)一管理。通過規(guī)范的考核制度,選留制度等對教育工作隊伍建設進行全面評價,從思想政治素養(yǎng)、教學水平、專業(yè)技能、隊伍建設的程度等相關結果綜合分析,結合實際對教育工作隊伍建設進行科學規(guī)劃,實現科學化管理。同時,也要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勢發(fā)展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讓他們主動接受新觀念,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比如:培訓突出實踐性與操作性,利用的工具和方法相結合,在活動中體驗或輸出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流來反思自己的不足,吸收并借鑒優(yōu)秀同行的經驗與優(yōu)勢。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對培訓內容形成新的認知,并將有利的部分充分吸納,為己所用,從固有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產生新的思想,從而實現自我的提高。使其教育的意識與教育能力水平得到質的提升,并在以后的具體教育工作中充分進行發(fā)揮,以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3.2多角度、全方位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首先,從工商管理專業(yè)課程方面,通過從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明確課程目標,挖掘和梳理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結合思政教育大綱,突出頂層設計與協同效應;其次,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發(fā)揮專業(yè)教學與課程思政的主渠道育人作用,形成教學相長,同向育人的大格局;最后,以學科育人為抓手,通過思政示范課程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課程思政向縱深發(fā)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政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必須堅持不懈的戰(zhàn)略工程。在時代和學生思維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當下,高校必須要適應新的發(fā)展形勢,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明確思政課程建設工作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根據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清晰的認識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大力建設高校思政教育隊伍,充分挖掘出工商管理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理論探討其內在邏輯和運行機理,通過教學設計和課外拓展實踐其可行性,以豐富思政教育形式,切實提高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認知,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文武.工商管理專業(yè)課思政建設理性思維[J].高教學刊.2020, (26):153-155,159.
[2]王佃娥, 杜發(fā)強.”課程思政”背景下體育類專業(yè)課程建設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1):130-130.
[3]趙利娟,王金輝.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以陜西省部分”雙高”建設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yè)為調研對象[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20, 41(3):319-322.
[4]丁唯一.憲法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法制博覽.2020(000),005:121,149.
作者簡介:史劍濤,男,安徽安慶人,蚌埠市蚌山區(qū)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yè),本科生。
袁芳,女,安徽合肥人,蚌埠市蚌山區(qū)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yè),本科生。
魏守玉,男,安徽六安人,蚌埠市蚌山區(qū) 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工程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