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肖興利,來自盈科長沙律所。今天跟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十年前,我是一名省高院的刑事審判法官。有一天早上,我接待了一位六十多歲的上訪老人。他在法院門口舉著一塊牌子,上面用紅筆寫著觸目驚心的大字:“某某法院徇私枉法,殺人兇手逍遙法外!”他的衣服外面套著一件特制的白色T恤,前胸和后背上濃墨重筆寫著一個特別大的“冤”字。
我快步走過去,問他是誰,為什么來上訪。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反問我:某某殺人案是不是你在辦理?我點點頭,他突然上前抓住我的手,大聲向我控訴:他的兒子被人殘忍殺害,一審法院居然沒有將兇手判處死刑。他說,兒子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在當(dāng)?shù)刈詈玫尼t(yī)院找到一份工作,本來是他們這個農(nóng)村家庭唯一的希望,卻因為跟女友分手而慘遭殺害。這個心如蛇蝎的女人不僅毀了他的兒子,更毀了他們?nèi)业奈磥?。說這些話的時候,他滿臉憤怒。
我明白了,他的來訪跟我承辦的一起故意殺人案有關(guān)。這個案件確實比較棘手。兇手和死者原本是一對戀人,大學(xué)畢業(yè)后男孩兒提出分手,女孩兒因愛生恨,給男孩兒喝下一瓶摻有安眠藥的牛奶后將他捂死,然后用菜刀分尸,將尸體帶到郊外拋棄。
這個案件一審法院之所以沒有判處死刑,是因為女孩兒堅稱她沒有殺人。她說,那瓶摻有安眠藥的牛奶是給自己準(zhǔn)備的,男孩兒是因誤食牛奶而中毒致死。她上訴提出自己無罪,檢察院卻認(rèn)為判得太輕,提起抗訴。
于是,有罪還是無罪,死刑還是死緩,成為我這個二審法官必須面對的問題。那段時間,我?guī)缀跆焯於荚谘芯糠ㄡt(yī)鑒定資料,經(jīng)過反復(fù)研究論證確定男孩兒是死于窒息而不是中毒,結(jié)合其他證據(jù),可以確定女孩兒就是兇手。因為犯罪手段特別殘忍,情節(jié)特別惡劣,我提出了改判死刑的意見,該案最終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核準(zhǔn)。后來,這位老人通過信訪辦的同事轉(zhuǎn)交給我一面錦旗。我知道,是一份公正的判決,讓這位憤怒的老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溫度。
兩年前,我已經(jīng)成為一名律師。有一天,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來找我。她的哥哥因為販毒被法院判了死刑,求我一定要想辦法救救他。她說,販毒確實是禍害社會,但她哥哥并不是十惡不赦的毒販。他從小乖巧聽話,只是因為家里窮沒有讀多少書,初中還未畢業(yè)就打工掙錢,貼補(bǔ)家用。父親在他四歲時去世,兄妹倆從小相依為命。母親剛剛確診胃癌晚期,已經(jīng)沒有多少日子了。哥哥將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說到動情處,她痛哭流涕。
最終,我接受了她的委托。我和團(tuán)隊成員一起,用兩個月的時間反復(fù)閱卷、研究案情,從近五百個小時的審訊視頻中找到了案件突破口,向最高法院提交了兩萬余字的辯護(hù)意見。后來,他的弟弟被改判死緩。收到復(fù)核裁定書的第三天,她的母親走了。她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肖律師,謝謝你!我母親臨走的時候,臉上帶著安詳?shù)奈⑿ΑN抑?,一次有力的辯護(hù),讓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感受到了法律的溫度。
從刑庭法官到刑辯律師,隨著身份和職責(zé)的轉(zhuǎn)變,我對法律的理解也發(fā)生了變化。我看到,在那些生硬冰冷的法律事實和證據(jù)背后,有很多溫暖動人的故事。
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宣判一個人的死刑,還是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只要法律的公正能抵達(dá)人們的內(nèi)心,就一定能彰顯它固有的溫度。因為,法律從來都不是冷酷無情的。它承載著對人性和生命的關(guān)照,也承載著我們這個偉大國家對良法善治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