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楊子 網(wǎng)絡部 汪芳
2020年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重溫“半條被子”的故事。2020年10月14日,《中國火炬》雜志社記者跟隨習總書記的腳步,來到沙洲村,實地探訪“半條被子”見證的初心使命,了解當?shù)仃P工委和五老在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做好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經(jīng)過長長的隧道、蜿蜒的盤山路,繞過碧青的山嶺,穿過潮濕的林霧,在秋季微寒的霏霏細雨中,《中國火炬》雜志社記者來到了沙洲瑤族村。村文化廣場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展示三位女紅軍戰(zhàn)士向徐解秀贈送半條被子場景的雕塑。在雕像旁,記者見到了徐解秀老人的長孫,沙洲村老支書、村關工委主任朱分永。
“習總書記當時就站在這個位置跟鄉(xiāng)親們講話。那一天正下雨,習總書記一下車雨就停了,天上還出了兩條彩虹?!被貞浧鹆暱倳浀絹淼哪且惶?,朱分永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穿過古老的村居,走過鵝卵石鋪成的小路,朱分永帶著記者來到了他家祖屋、徐解秀老人故居、“半條被子”故事發(fā)生的地方。
徐解秀的孫子朱分永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
村文化廣場上的半條被子紀念雕塑
徐解秀的曾孫女朱淑華是陳列館的講解員
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的學生們陽光向上
“當時群眾都不知道紅軍是怎樣的隊伍,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很多都逃到山上去了。我奶奶裹了小腳,我父親那時也只有一歲多,就留在了家中?!毙旖庑慵业男》孔?,四五個人站在里面就已很擁擠?!凹t軍來到村里,都不進屋,就在村里的街道上休整。我奶奶覺得他們跟其他當兵的完全不一樣,就讓他們進屋喝點熱水。幾位紅軍女戰(zhàn)士進到家里,就幫我奶奶燒水打掃。我奶奶說不管怎樣也要留她們在家?!庇浾呖吹剑堇镂ㄒ坏囊粡埓策吷线€留著雕花床圍木板的斷茬?!盀榱俗屓慌t軍都住下,我奶奶把她陪嫁的雕花床都拆了?!币涝诋斈辏@張雕花床可能是徐解秀一輩子最值錢的東西了?!拔夷棠谈慌t軍的感情是情同姐妹?!敝旆钟栏袊@。
“她們離開的時候,一定要把被子留下,那時我家床上蓋的只有棉絮和蓑衣。奶奶知道她們還要走遠路,說什么也不肯收。一位短頭發(fā)的女紅軍就向我奶奶借來一把剪子,把棉被一剪兩半,三人一同把半條被子送給了我奶奶。”“后來我奶奶年紀大了,還經(jīng)常挪著小腳,搬著小凳子,到村口橋邊去等三位女紅軍回來?!蓖ㄟ^朱分永的講述,記者似乎也看到了瘦小的徐解秀老人站在橋邊,望向遠方的目光中都是對紅軍親人的期盼。
“我奶奶直到去世時還一直跟家里人說,要記著紅軍啊,共產(chǎn)黨是好人,一定要跟著共產(chǎn)黨啊?!敝旒液筝厒儧]有忘記徐解秀老人的叮囑,徐解秀老人的后人中,有11 名共產(chǎn)黨員,有5 人參軍保家衛(wèi)國?!奥狘h話,跟黨走”成了她家代代相傳的家訓。
“我現(xiàn)在做關工委工作,要把‘半條被子’故事講給更多的孩子聽。只要學校需要,我就去講,一定要讓這個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讓孩子們都‘聽黨話、跟黨走’?!敝旆钟勒f得認真而堅定。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我們陳列館就接待了上萬名參觀者?!?988年出生的朱淑芳是個熱情開朗的妹子,她是徐解秀老人的曾孫女,是“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的一名講解員。
“我們陳列館門口掛的第一塊牌子就是‘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自打去年掛牌之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學校的孩子們來參觀?!庇浾邌栔焓绶迹刻旄邚姸鹊闹v解工作會不會透支自己在講解時所投入的感情。朱淑芳思索了一下,回答說:“不會的,我的每一次講解都帶著真情實感,因為我從小就聽家里的長輩給我講‘半條被子’的故事,講紅軍的故事。陳列館里的每一件陳設都會讓我想起那些已經(jīng)故去的親人。這些都會讓我在工作時更加投入,是我情感不竭的動力。”
離開陳列館,記者又來到了習總書記到過的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這所學校就在沙洲村旁邊,附近幾個村的小學生都在這里學習,據(jù)學校老師介紹,這里的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阿姨好!”“老師好!”一進學校,剛結(jié)束午餐正在打掃衛(wèi)生的孩子們就像林間自由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圍攏上來?!鞍⒁?,這是什么?”他們好奇地打量著記者手中的拍攝工具,臉上滿都是燦爛的笑容。原本陰沉的天空,仿佛都因為孩子們的笑容而變得晴朗起來。
斷腸取義陳樹湘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延壽瑤族鄉(xiāng)官亨村“一張借據(jù)的承諾”陳列館
“我聽說大家跟習總書記分享了長征故事,你們誰會講長征故事,舉手讓阿姨看一看?!甭牭接浾哌@句話,圍攏過來的孩子們都高高舉起了小手,一臉自豪?!爸挥兴o習爺爺講了個完整的故事?!币粋€高高的男孩子被同伴們推到了記者面前,還有點不好意思。“阿姨,我們都知道‘半條被子’的故事?!薄鞍⒁蹋視v兩個長征故事呢?!薄拔視v‘紅軍鞋’的故事!”“我會講‘半碗青稞面’!”“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多紅軍長征的故事?!?/p>
說起自己的紅色故事儲備,孩子們都自信大方。
“注重紅色教育,給孩子們講長征故事是我們這所學校的特色。”校長朱細芳是1987年出生的,她來到這所學校已經(jīng)3年了?!拔覀冞@里雖然是邊遠山村,但我們學校的孩子個個陽光向上,這與我們開展紅色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會講長征故事的思政老師,我們還帶孩子們?nèi)ァ霔l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現(xiàn)場學習,請五老來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了解紅軍長征的艱難,知道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就不會畏懼自己遇到的困難,面對生活境遇就不會有自卑的心理?!闭f起自己的學生們,朱細芳很驕傲。
“同學們,習爺爺把你們比喻成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樹苗’,你們覺得要怎么做,‘小樹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呀?”聽到記者這個問題,孩子們都開始認真思考,很快就紛紛舉手,開啟了搶答模式:“要好好學習!”“要鍛煉身體!”“要不怕困難!”“要有品德!”
連綿的陰雨根本遮擋不住孩子們散發(fā)出的陽光活力,記者的“正能量電池”也被充滿了。
連續(xù)一周的走基層采訪,記者深深感受到,在湖南這片血與火鑄就的紅色熱土之上,見證共產(chǎn)黨員初心使命的又何止“半條被子”!
僅在汝城縣范圍內(nèi),當年中央紅軍長征所到之地,就有“一張借據(jù)”“兩個紅薯”“一支藤碗”“一塊山楂片”等廣泛流傳的紅色故事。汝城縣五老徐寶來退休前是縣史志辦副主任。他全程參與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的資料收集和建館、講解員培訓工作,館里八成以上的實物展品都是他參與尋找搜集的。談起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徐寶來深有感觸:“1934年,8.6 萬多紅軍將士進入汝城,前后19天打響20余次戰(zhàn)斗,傷亡9700人,取得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勝利。軍民一心,一切為民,這是我們的初心,是我們勝利的保證。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我們?nèi)绻蝗ネ诰蛄舸?,今后用什么來教育下一代??/p>
“我們?yōu)g陽市每平方公里就有4 位烈士,出了30 多位將軍,10 多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烈士紀念塔。我們的孩子每天愛看的卻都是國外的動畫片,怎么樣的教育形式能讓孩子們有興趣、看得懂、好接受,這是我們急需答案的問題?!睘g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委老干部局局長胡國平提出了他的思考。
“習總書記多次提到的‘斷腸取義’的陳樹湘就是我們長沙縣福臨鎮(zhèn)人。2019年顧秀蓮主任給我們陳樹湘紅軍小學授了牌,我們必須擦亮紅色教育的牌子?!标悩湎婕t軍小學校長、校關工委主任黃武對記者說。
在被習總書記點贊過思政課教學的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大學關工委副主任、“紅燭”工作室銀齡志工、岳麓區(qū)青少年德育講師李透忠手拍自己肩頭對記者說:“要用厚重的紅色歷史來教育孩子,我們雖然老了,但總感覺自己的肩上有千斤重擔?!?/p>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記者所到之處,每個關工委、每個五老都在為挖掘紅色資源、做好紅色教育、講好紅色故事而不斷思索著、努力著、實踐著。
“疫情期間,老師結(jié)合新聞熱點,在班級微信群、QQ 群中即時評論,將思政課的課堂搬到了網(wǎng)上,時效性強,互動性好。我覺得這樣的形式很及時、很有針對性?!薄拔矣X得‘移動思政課堂’的形式就很好,沒有照本宣科、連篇累牘,而是讓我們在真實的地點看到真實的實物,能夠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痹诤洗髮W岳麓書院,參加座談的在校研究生們向記者描述了他們所認同的思政課形式。
“隨時隨地講”也是湖南大學“紅燭”工作室的銀齡志工們一直踐行的宣講形勢。在校園里,他們結(jié)合岳麓書院的千年歷史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到講解介紹中,不僅剛?cè)胄5膶W生喜歡聽,家長和游客也總是被吸引,圍攏在他們身邊,自覺主動地接受教育?!拔覀冏疃嗟臅r候兩天講了八場。社區(qū)基層點單,我們按需講課,經(jīng)常是地鐵公交加‘摩的’才能到達宣講地,把紅色宣講送到最基層?!薄拔覀兡_下的土地是一個巨大的‘紅色基因庫’,我們的任務就是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紅燭”工作室的銀齡志工、老教師范并恕、鄢益之對記者說。
“何其有幸,能與陳樹湘先生在楊館長的引導下相見。斷腸報國、絕對忠誠。我感于革命的熱血,我泣于革命的奮勇!作為學生,我聆聽了、感動了、思考了。雖生于和平年代,亦不可不思憂,在國際形勢動蕩之下,仍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長沙市周南中學的一位學生聽完陳樹湘烈士事跡宣講后寫下的文字。
孩子提到的“楊館長”就是長沙縣關工委五老宣講員楊義?!拔乙v誰的故事,一定會去到他曾去過的地方,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去面對、怎么去選擇,怎么去回答他所面臨的問題?!睏盍x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種沉浸式、有真實感的宣講方式,把英雄帶到聽眾面前。不僅是孩子們,聽他講過課的黨員干部也表示:“聽楊老師的課,經(jīng)常熱淚漣漣,受震撼、受教育?!?談起對青少年群體的宣講經(jīng)驗,楊義對記者說:“要尊重孩子們的理解力、共情力,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這在對青少年的宣講教育中是很重要的?!?/p>
記者手記:
“要記得紅軍,要跟著共產(chǎn)黨啊。”這是“半條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在彌留之際留給后代最后的話。在湖南這片紅色熱土上,一直記住這句話,一直踐行這句話的,不只是徐解秀的后人。岳麓區(qū)的五老宣講員們,地鐵公交加摩的,把精彩的紅色故事送到最偏遠的社區(qū);長沙縣的五老志愿者,自建紀念館,從烈士故事講民族大義;汝城縣的關工委,建設紅色展館,把紅軍的故事留下來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