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梅潔
隨著疫情形勢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全國各省市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正在積極地為抗疫勝利后的開學工作做準備。面對疫情突然爆發(fā)給廣大師生帶來的心理沖擊,面對國際疫情不斷升級帶來的新挑戰(zhàn),面對超長假期給師生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新變化,面對新學期教學和考試任務帶來的新壓力,廣大師生難免會產生各種擔憂和困惑,如何幫助師生做好開學前的心理準備,更快地打消疑慮和擔憂,更好地適應和應對新學期的學習與工作,是當前中小學校需要積極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對疫情防控形勢認識的偏差,如對疫情和防控的盲目樂觀或過度擔心;對校園防控安全的擔憂和焦慮,如擔心開學后疫情在校園內的傳染與擴散;對居家期引發(fā)的負性情緒的消解,如親子溝通問題、手機使用問題、時間管理問題、隔離或治療等帶來的負性情緒等;對新學期適應性的擔憂,如擔心超長假期帶來的學習適應性問題、交往的適應性問題、作息的適應性問題、住宿交通的適應問題等;由學業(yè)和成長引發(fā)的壓力和焦慮,如對中高考的焦慮問題、學習動力問題、考試壓力問題、生涯選擇問題等。
第一,科學宣傳,讓師生對適時開學“放心”。中小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如給師生的一封信、微信公眾號文章、家校溝通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幫助師生科學認識疫情形勢。一方面,要看到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疫情將得到有效控制,學校開學就意味著疫情在可控范圍內了,只要遵照國家和學校要求即可放心回歸學校正常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師生科學認識新冠病毒的危害和傳播風險,認識到當前國際疫情蔓延的嚴峻形勢,認識到國內抗疫形勢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強化廣大師生的疫情防護知識,提高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二,強化預案,讓師生對學習環(huán)境“安心”。學校在開學前一定要從各方面做好校園防控的充分準備,形成切實可行的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健全完善各項保障制度,如學校傳染病疫情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環(huán)境衛(wèi)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宣教制度、宣傳制度、消毒和隔離制度、環(huán)境清潔制度、住宿生相關管理制度等,通過落實制度使師生對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信任和安心。
第三,關注心靈,讓情緒關懷向師生傳“愛心”。學校要重視對有負性情緒學生的心理關懷,尤其是已有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突失親人的學生,親子關系緊張的學生,對中高考情緒過度焦慮的學生,家有確診、疑似隔離、父母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學生。學校要對這些學生進行持續(xù)關注和跟蹤,做好心理關懷和預防干預工作,并告知其心理熱線,以便其在必要時能尋求專業(yè)支持,同時也要關注教師心理狀態(tài),做好教師的心理關懷工作。
第四,積極行動,讓新學期適應更加有“信心”。學校除了要鼓勵師生在認識和情緒上做好積極準備,行動上也要落實起來,包括調整生物鐘,制定一個和學校作息接近的生活時間表,按時起床、學習、運動、休息、睡眠,讓作息有規(guī)律;梳理假期作業(yè)和學習內容,查缺補漏,以適應開學學習;制定新學期計劃,對自身現狀進行客觀分析,明確新學期的努力方向和學習目標;準備新的學習資源和用具,以提升對新學期的學習期待;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新學期。
第五,發(fā)掘資源,讓學生對未來成長有“決心”。史無前例的超長寒假期正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奮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涌現出了大量真實感人的故事以及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這些都為學校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教育資源。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長,中小學校要引導師生發(fā)掘抗疫的教育資源,梳理教育素材,上好開學后的生命教育課、科學教育課、公德教育課、生涯教育課和自我教育課,引導學生學會更好地思考自我與家人、與社會、與自然、與未來的關系,激發(fā)動力,對未來的成長更加有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