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小農
1985年~2020年,《莫愁》雜志從20世紀走到21世紀,歷經35載春夏秋冬。遙想當年,江蘇省婦聯(lián)為更加有力地推動婦女投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決定創(chuàng)辦一本全省婦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視關懷下,在宣傳出版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莫愁》應運而生。
35年,《莫愁》不忘初心不負使命,以高站位大格局,向社會展示各界巾幗風采,為女性構建精神文化家園,成為婦女事業(yè)發(fā)展的輿論陣地。我們與女性交流職場之智、探求發(fā)展之道,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陷入困境的婦女及家庭排憂解難、尋醫(yī)問藥乃至法律援助,架起社會公益的橋梁;關注兒童身心健康,助推家庭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35年,《莫愁》斬獲國家、省級榮譽無數(shù)。更難忘1985年,中國婦女運動先驅鄧穎超為她題寫刊名;200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顧秀蓮為她題詞“辦好莫愁雜志,服務廣大婦女”;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陳至立為她題詞“創(chuàng)一流名刊,為婦女添彩”。
35年,《莫愁》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的辦刊理念、品牌定位,得到江蘇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出版局的充分肯定,其《宣傳動態(tài)》和《江蘇期刊審讀報告》都對此進行了介紹;她慧雅端莊的文風、求真求美的精神得到業(yè)界的高度認可,僅2010年,就有200多篇稿件被全國及各省報刊轉載;她一如既往的熱情誠懇擔當,久久贏得讀者作者特別是各級婦聯(lián)組織的信任關愛支持,而正是這份深厚的情義,維護了《莫愁》長盛不衰的發(fā)行量、知名度、影響力。
35年,《莫愁》雜志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編輯與營銷兩支生力軍。
先說一個編輯部的故事。2002年5月編前會上,有編輯報了一篇紀實稿《歹徒的子彈成就了一對英雄男女》,不僅情節(jié)傳奇文筆流暢,而且主人公簽名、圖片及作者單位公章等證明材料一應俱全,按常規(guī)走完三審四校流程就見刊了。但是,出于對讀者負責對期刊信譽負責,我們先電話聯(lián)系當?shù)厝請笊缂笆掳l(fā)單位,以求旁證,可惜不盡如人意。為了不錯過一篇好稿又不讓虛假報道得逞,報稿編輯暨本刊記者受命前往事發(fā)地查證。他走訪了報社、公安局、婦聯(lián)以及文中所說的“村信用社”,經過三天順藤摸瓜、有驚無險的深度調查,事件真相浮出水面:信用社職工浴血勇斗搶劫歹徒是真,一顆子彈擊倒兩人成就一對英雄是假;不僅事件的人物、時間等等均有移花接木之嫌,而且一些傳奇情節(jié)細節(jié)更是子虛烏有……2002年7期《莫愁》刊出了獨家報道,對造假紀實稿抽絲剝繭層層揭露。印刷廠工人一邊排版一邊爭相傳閱,只可嘆有幾家知名期刊已將這篇造假紀實登上了封面要目。那段時間,編輯部接聽了無數(shù)電話,有的想一探究竟?jié)M足好奇心,有的追問造假作者姓名以便封殺,有的想來學習取經。
再說一個“一鍋粥”的故事。創(chuàng)刊初期人手有限,只設編輯部、辦公室兩個部門,組編發(fā)稿件以外的所有事務均由辦公室承擔。為了增加郵局發(fā)行量,每年征訂季節(jié),辦公室同事總是馬不停蹄地參加外省郵局的發(fā)行會;每當外省郵局有人來寧,社長主任都去登門拜訪溝通。一次,某省郵局負責人來寧開會,入住金陵飯店。雙方見面相談甚歡,對方秘書無意中透露飲食不習慣很苦惱,我們辦公室主任聽進耳了,順著話題獲悉他們早餐偏愛喝雜糧粥就醬菜。第二天一早,主任和員工送去一鍋剛熬好的雜糧粥和幾瓶爽口醬菜,對方驚喜之余連連感嘆:“莫愁人太實在啦!”彼時彼地真的是“一粥勝千言”,《莫愁》在該省及其周邊省市郵局的宣傳推廣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莫愁人細致入微的待人真情以及求真務實的敬業(yè)精神可見一斑。
35年,《莫愁》的路平平仄仄,但前行路上一直在做加法:從月刊到周刊,從紙媒到融媒體……更有一批批傳媒從業(yè)者不斷加入,帶來朝氣銳氣靈氣。
展望未來,欣欣然,新時代;《莫愁》+,行致遠!
(作者系江蘇《莫愁》雜志原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