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體育學院 陳依夢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一些改變,體育院校圖書館也是如此。伴隨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對于圖書閱讀提出了更多要求以及多元化需求,特別看重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環(huán)境以及圖書質量。因此,體育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充分了解圖書推廣的價值,深入挖掘圖書推廣的機會與平臺,增強自身的能力與意識,將閱讀推廣當作首要的任務,完善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同時,體育院校圖書館館員應豐富圖書推廣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種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宣傳,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以及工作形式,從而推動體院院校圖書館的發(fā)展。
(一)閱讀推廣內容有待創(chuàng)新。部分體院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時,未能考慮到體院學生的特點以及喜好,主要采取當下流行、較為普適性的推廣形式,其推廣內容較為單一,并不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部分圖書館在進行圖書策劃時,只根據(jù)自身原有的慣性思維,并沒有實地調查學生的實際讀書需求以及興趣愛好,采取唱獨角戲的形式,不具有吸引力,使學生讀者未能感受到良好的閱讀體驗。此外,體育院校圖書館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圖書信息的獲取不夠通暢,沒有關注到圖書閱讀的意義,不愿參與到圖書閱讀的過程中。
(二)閱讀推廣缺少針對性。體育院校圖書館在進行閱讀推廣工作時,需要針對全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但是,部分的體育院校圖書館并未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展開分層次的閱讀推廣宣傳工作,導致閱讀推廣缺少針對性,未能有效地進行銜接,從而無法激發(fā)出大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外,據(jù)調查表明,大學生對于“數(shù)據(jù)庫使用培訓”缺少興趣,對于一些學術性較強資源了解較少、需求較少;而處于大三、大四的學生由于要寫畢業(yè)論文,對于數(shù)據(jù)庫資源的需求十分大,需要開展針對性的知識培訓。
(三)閱讀推廣合作機制不健全。閱讀推廣主要以圖書館員為主要群體,將圖書館資源當作根本。但是,若想完成此項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協(xié)作。據(jù)調查表明,目前讀者閱讀的書籍只有20%的是來源于圖書館,圖書館資源有限,導致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規(guī)模以及競爭力受到了影響。此外,由于圖書館缺少與專業(yè)機構及其他院系等群體的聯(lián)系與合作,導致閱讀推廣的聯(lián)動性以及合作受到影響。
(四)閱讀推廣評價指標體系缺失?,F(xiàn)如今,體育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評價一般只局限在閱讀推廣參與的人數(shù)以及學校領導的支持度等,但未能考慮到讀者興趣的建立、閱讀推廣平臺的拓展以及暢通交流渠道的建設,進而未能構建出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
(一)體育院校圖書館讀者的特殊性。體育院校圖書館的讀者多數(shù)為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他們由于自身的專業(yè)特點,在文化基礎方面較為薄弱,相較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文化修養(yǎng)水平較低。但是,由于學生們接觸外界的機會較多,十分喜歡社交,性格多數(shù)都十分外向,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以及集體榮譽感,其身體素質更為優(yōu)勢,具有體力充沛、樂于挑戰(zhàn)、富有朝氣等特點。簡單來說,學生不愿參與圖書館活動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認為讀書應當是一些學習好的學生去做的,并不適合自己。同時,部分圖書館閱讀活動缺少新意,導致學生的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就算參與其中也是屬于被動參與的狀態(tài)。
(二)體育院校圖書館具有局限性。體育院校圖書館由于建設經費有限,幾年來已經初步形成以體育類資源為主的館藏資源結構體系。因此,在體育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中,存在著閱讀資源推送較為局限這一局面。與此同時,各個體育院校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中缺少圖書情報專業(yè)人才。雖然都在積極地進行閱讀推廣這一工作,但是由于人才有限,導致絕大部分的圖書館推廣閱讀還處在較為基礎的宣傳階段,很難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滿足不了廣大學生的閱讀實際需求。
(一)加強圖書館品牌宣傳,培養(yǎng)讀者閱讀習慣。體育院校圖書館應當加強對于自身的品牌宣傳與營銷,積極開展多種閱讀推廣活動,以此拓寬閱讀推廣的渠道以及資源。同時,圖書館還可以設立激勵制度,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到閱讀中。體育院校圖書館可成立讀書協(xié)會,讓更多擁有讀書興趣的學生加入社團中,并主動參與圖書館所組織的閱讀推廣活動,從而調動起更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體院院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新生入館教育這一方法的優(yōu)勢,加大對于圖書館的宣傳力度,引導學生關注圖書館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從而第一時間掌握圖書閱讀活動以及圖書館資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另外,圖書館需要強化對大三、大四學生的數(shù)據(jù)庫使用培訓工作,幫助其順利地完成畢業(yè)論文的撰寫。體育院校圖書館還將服務進行優(yōu)化,科學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并讓優(yōu)秀的學科館員深入到教研室,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學科館員還應當多與學校教師讀者進行聯(lián)系,及時了解教師讀者的閱讀需求,從而為讀者提供更為高效、精準的專業(yè)化知識服務。
(二)合理設計閱讀推廣活動,實現(xiàn)高效精準服務。體育院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時,其主要因素是創(chuàng)新以及活動策劃。閱讀推廣工作作為體育圖書館中的一項常規(guī)性業(yè)務,需要有一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隊伍進行組織以及策劃,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從而展開針對性的推廣服務。通過這樣的形式,逐步確定信息推送的側重點,從而為大眾提供具有差異化的閱讀服務,讓讀者們對于圖書館服務形成依賴與關注,進而增強體育院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質量與能力。此外,體育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以及各項服務工作,可以借鑒其他院校所獲得的良好成果以及設計,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最終完成圖書館服務與讀者需求的有效銜接。
(三)重視閱讀讀者體驗,打造閱讀推廣品牌。體育院校圖書館通過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讀者了解圖書館、認識圖書館,從而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完成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目標。閱讀推廣活動需要別具一格,但獨具一格的同時需要立足實際,將當下目標當作出發(fā)點,以此評價宣傳活動的成敗。例如,體育院校可以組織進行“圖書達人”這一趣味定向活動,并在活動中添加活動關卡的相關打卡任務,任務設置方面需要與圖書館的特色相聯(lián)系,不僅能夠向大眾滲透圖書館基礎業(yè)務知識以及文獻知識,還能夠更好地調動起學生讀者的參與興趣,十分契合體院學生的閱讀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還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閱讀水平,將閱讀與運動有機結合,打造出獨特的圖書館品牌,進而更好地完成圖書館閱讀推廣這一工作,增強眾多學生讀者對于圖書閱讀的參與熱情以及關注度。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形成多元化閱讀推廣模式。新媒體閱讀能夠將傳統(tǒng)閱讀轉化為雙向閱讀交流,打造出“人人是讀者、人人是作者”的閱讀模式,不僅增進了學生讀者與圖書館的距離,同時也拓展學生讀者的知識視野。體育院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等平臺,向讀者們傳遞相關的實時新聞、專家講座、館內通知、作品推送等,讓讀者能夠第一時間查詢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外,圖書館需要完善推廣服務體系,讓讀者們能夠使用手機完成預約、查閱、借閱、續(xù)借等功能,進而形成多元化的閱讀推廣模式。
(五)注重融合發(fā)展,合作實現(xiàn)共贏。體育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單靠一館之力實現(xiàn)十分困難。因此,圖書館需要加強與各個部門的合作與融合,深入挖掘出多種資源,實現(xiàn)互通互利、互利共享。比如,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曾推出了掃碼閱讀活動,讀者只需要掃碼便可以快速地獲取圖書等數(shù)字資源,使讀者能夠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可以通過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進行書籍的瀏覽。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能獲取共享資源,還可以使學生讀者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進而展現(xiàn)出閱讀推廣的影響力以及專業(yè)性,從而強化體育院校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全媒體時代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多種信息迭出不窮的全媒體環(huán)境下,體育院校圖書館應做出一些改變,豐富圖書閱讀推廣的內容與模式。同時,體育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直面挑戰(zhàn),努力探索全新的發(fā)展路線,做好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重新定位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業(yè)務內容,在眾多體育院校圖書館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