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璣
瓊州海峽素有“海上珠峰”之稱,從海南海口市白沙門海岸下水,游至廣東徐聞縣青安灣海岸登陸,全程約22公里。2020年7月28日,廣東佛山12歲的男孩劉柏言,和他的父親劉志敏,成功橫渡瓊州海峽,成為世界上首對橫渡此海峽的父子。是日,兒子劉柏言用時7小時29分,父親劉志敏用時8小時32分,足足快了1小時零3分鐘。登岸后,父親為兒子的勇敢和成功激動不已,熱淚盈眶。原來為了這一天,父親陪泳6年,兒子由體弱兒童逆襲成游泳小將,被各大媒體爭相采訪和報道,被喻為“乘風破浪的父子”。
兒子幼年體弱,學游泳強身健體
劉柏言年僅12歲,虎頭虎腦的,身體看上去非常結實有力。但反差極大的是,因為他小時候體質差,抵抗力也很弱,常年被鼻炎困擾。劉柏言的這個毛病讓父母很操心,為此,帶他看了不少醫(yī)生,可是怎么也不見好。
父母咨詢身邊朋友,大家都說鼻炎是可以防治好的,關鍵是要增強體質和提高身體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這要從多方面改善孩子的身體素質!老師建議劉柏言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多運動,而且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最好是從他的興趣出發(fā),讓他培養(yǎng)一項體育特長,這樣能增加自信,也能持久。
父親劉志敏是個典型的80后,來自佛山。他覺得這些話非常有道理,要知道如果孩子現(xiàn)在體質差,將來會耽誤他一輩子。更何況,鼻炎發(fā)展下去對整個呼吸系統(tǒng)都不好。
不僅如此,劉志敏往深了想,覺得用運動的方式來改善孩子的健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處在身體發(fā)育的男孩,如果能參與體育運動,對他的意志力和性格都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
劉志敏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教孩子游泳!因為他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游泳愛好者,每次他都羨慕不已!因為小時候他父母管教嚴,害怕他因為貪玩而溺水,所以總是很保守地不讓他學游泳。結果劉志敏錯過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最后自己卻成了“旱鴨子”。
每次他和同學出去玩,看著別人在水里遨游,都羨慕得不行。但是工作之后很忙碌,他也沒有專門的時間去特意學習游泳。如今,劉志敏生活在沿海城市,看著周圍人大部分都會游泳,自己就是有點怪怪的,所以覺得特別另類和遺憾。
于是,劉志敏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兒子早點學會游泳!起初,劉柏言非常懦弱,膽子很小,看到水會發(fā)怵,怎么也不敢下水。有好幾次,他都皺著眉頭不肯下去。劉志敏知道每個孩子不一樣,而自己的孩子就屬于需要鼓勵的那種,所以就耐著性子教了他很多次。
為了讓兒子放松一些,劉志敏起初只是帶著孩子在水里玩耍。等到他狀態(tài)輕松了,就趁機教他。在一次真正的訓練時,要練習憋氣,把頭放進水。看著爸爸像鴨子一樣,把臉埋進水里,又從水里拿出來,劉柏言覺得很好玩。
可試了很多次,劉柏言怎么也不肯下水,非常排斥。更夸張的是,他的額頭剛挨著水面,立刻就把小腦袋抬起來了,一副抗拒的樣子!劉志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漸漸失去了耐性,高聲呵斥了兒子:“你膽子怎么這么小!這么笨,這么簡單都不能做!”劉柏言聽了非常害怕,在回家的路上,父子倆一言不發(fā)。
這天晚上,他們回到家,劉柏言一進家門,就找爺爺奶奶說情,在媽媽面前哭鼻子耍賴,家人輪番說劉志敏太過于嚴格,這么小的小孩怎么能逼他呢?!
劉志敏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由于劉柏言因為有鼻炎,頭埋進水里時,鼻子就不舒服。劉志敏覺得自己太操之過急了,而且事先也沒有咨詢過醫(yī)生。
于是他專門去了一趟醫(yī)院的耳鼻喉科,醫(yī)生說:“有鼻炎的人游泳肯定對鼻腔是一種刺激,但是通過游泳改變體質未嘗不可,但不能勉強,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這件事情只能循序漸進,千萬不能強迫孩子,不行就改別的方式吧!”回到家,劉志敏把醫(yī)生的建議告訴了兒子。劉柏言聽了說:“爸爸,其實我很喜歡游泳!我覺得在我沒有犯鼻炎的時候,可以帶我去游泳玩!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會游呢!”
劉志敏見兒子對運動依然有很大的興趣,心里覺得很欣喜,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他就以訓練其體能為主,比如他經常帶著兒子一起去徒步走、跑步或爬山。有時候,劉柏言的身體狀況很好,他就讓兒子每天游1公里即可,即使孩子自己覺得還能多玩一會也被他斷然拒絕!
這種一張一弛的運動方式大大增強了劉柏言的自信心,見孩子開朗了起來,劉志敏很開心。
一次,他們報名參加佛山市50公里徒步競走活動,小小的劉柏言首次出征,他信心滿滿,竟然一口氣就走了32公里。第二年,父子二人再次徒步,堅持走完50公里。在這個過程中,劉柏言的身體變得真的強壯起來,很少生病,鼻炎似乎也好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劉志敏和劉柏言父子倆在運動上很有默契??粗⒆拥捏w質有所改善,劉志敏忍不住想:要不要繼續(xù)讓孩子學游泳,把這個發(fā)展為他的特長呢?而劉柏言也同時對父親提出:“爸爸,我小時候膽子很小都不敢下水,但是現(xiàn)在我覺得身體很好!我想我能夠試試。”
的確,劉志敏很理解孩子的心情,當年他沒有學游泳,總是坐在岸邊看著其他同學游泳的時候,他心里只有無比的羨慕和落寞,為了不讓兒子留有遺憾,他決定和妻子商量一下!
可劉志敏夫妻發(fā)生了分歧,因為游泳與鼻炎很沖突。劉志敏猶豫了很久,轉念一想,無論學什么,只要往深處學都會遇到困難,不如把鼻炎當作兒子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坎兒,于是說服妻子,一起協(xié)助兒子打掉這只攔路虎。
于是他乘勝追擊,放開膽子,加大對兒子游泳的訓練量,報名加入當地的一家游泳俱樂部,又把兒子轉到佛山市專業(yè)游泳訓練館,接受正規(guī)培訓,每天游程增至5公里。
“旱鴨子”下水,陪兒子一起游
于是,這對乘風破浪的父子,開始與浪花交戰(zhàn),成為了他們共同生活的一部分。當劉志敏屢屢問他到底能不能堅持時,劉柏言爽快地回答:“爸爸我覺得我能堅持下來!我要和同學比一比!”
于是,整個小學階段,劉柏言幾乎是在每天堅持游泳中度過的。有意思的是,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劉柏言長期運動的原因,他的鼻炎癥狀竟比以前好了很多!
五年級時,劉柏言10歲,每天放學后,照常去游泳俱樂部訓練。這年暑假,父親劉志敏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帶他參加佛山市的游泳錦標賽,沒料到小家伙竟獲得了第一名,這大大增強了兒子的自信心。
轉眼2019年,劉柏言11歲了,讀小學六年級,小升初之壓力日增,學習課程排得滿滿當當,學業(yè)異常緊張起來,劉志敏特意拿著作息表,問兒子:“怎么安排游泳時間?”劉柏言扮著鬼臉,咬緊牙關,狠狠地丟了句:“晚睡早起唄!”果然在小學最后的一年時間里,劉柏言堅持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訓練一個小時后再去上學。
劉志敏發(fā)現(xiàn),專業(yè)教練訓練得力,要求嚴格。比如有些動作,需要在水上反復練習,甚至要求生成肢體慣性反應,非??菰?。劉志敏只好站在泳池邊,一邊陪兒子訓練,一邊拿出手機,記錄細節(jié)。
然而,兒子劉柏言這時開始有了叛逆心,哪里懂得父母的苦心?每當父親指出哪個動作做得不夠規(guī)范,劉柏言就會對爸爸說:“你又不會游,為什么還要教我?”
孩子的話深深地刺痛了劉志敏。他想,孩子長大了,對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了!如果兒子進步了,父親不能跟上,將來也會被孩子看不起的!再說,父母本來就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如果想讓兒子信服,自己首先得給兒子樹立形象!于是劉志敏決定,和兒子一起學習游泳。
關鍵是劉志敏已近中年,還是個“旱鴨子”,看來在這時不“拼爹”哪成啊?為激發(fā)兒子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劉志敏心想:“辦法總比困難多?!?/p>
于是他特意創(chuàng)造機會,讓兒子反過來教自己學游泳。意想不到的是,這招還真是管用,兒子劉柏言就像個小大人一樣,訓練起來更主動更仔細了。常常是教練教了他什么動作,他回頭再教父親。有時,劉柏言的調皮勁一上頭,就跟父親開玩笑地說:“原來你不會游泳,卻還來教我;現(xiàn)在我可是學會游泳的人了,再教你?!?/p>
漸漸地,劉柏言的泳技進步非常之快。以至于后來,父子倆常常坐在泳池邊,你一言我一語,就一個技術的要領,互相切磋。多年父子成了“兄弟”,他們更是關系平等的朋友。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劉志敏明知自己的游泳水平不高,但更是為了檢驗和提升兒子的游泳水平,他有意識地鼓勵自己和兒子,共同報名參加各種游泳比賽,以賽代練,又刷新了兒子的成就感,一舉兩得。
為報名參加今年的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劉志敏和兒子約定,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tài),把參賽作為前進的里程碑,重在過程,結果隨緣。然而一場疫情,幾乎阻斷了他們乘風破浪的勢頭,游泳館關閉,無法再訓練,他便帶著兒子去安全的河邊訓練。
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他們又一次在教練的帶領下,參加集訓,每天堅持游泳,每周六去一次基地,練習長游。父子倆心中有了具體目標,便樂在其中,不知疲倦,從不懈怠。一開始練習長游時,慢慢從三五公里,增至七八公里,最后挑戰(zhàn)10公里、15公里、20公里……通常一次長游下來,至少七八個小時。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他們都在為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做準備。尤其是為了適應海水的咸澀感,父子倆每天早晨,都在嘴里含鹽水10分鐘。至此,父親劉志敏陪伴兒子游泳已有6年之久。
父子乘風破浪,橫渡瓊州海峽
2020年7月28日凌晨4時10分,劉柏言和父親從??诎咨抽T海岸下水,目的地是廣東湛江市徐聞縣的青安灣海岸,全程約22公里,預計8個小時游完。
看著浩瀚的大海,劉柏言既激動,又有些不安??闯鰞鹤拥木o張情緒后,劉志敏對他說:“別怕,訓練了那么多,總要有接受考驗的時候!勇敢點!要相信自己!”
下水之前,劉志敏一邊打氣,一邊叮囑兒子:“下海游泳有很多未知因素,因為風向風力和海況不同,一切異常情況,皆有可能,我們都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p>
然而可怕的是,雖有萬全準備,但下水的那一刻,劉志敏的心還是恐懼起來:“天吶,海面一片漆黑……”4點多的海面,只有護航船發(fā)出微弱的燈光,影影綽綽。下水前,父子倆抱抱,又重重地擊了一掌,算是給對方鼓勁。
劉柏言的母親前來助陣,走到兒子身邊,狠狠摟抱了一下,說:“兒子加油,媽媽在你身邊?!闭f完,跟著親友團登上了劉柏言的護航船。
正常情況下,每一位挑戰(zhàn)者身邊都會跟著一艘護航船,作用就是全程跟隨,確保安全,又是橫渡者在汪洋大海中的燈塔。但在危急狀況中,由于風向飄移,護航船很難精準地守護在挑戰(zhàn)者周邊。
劉柏言出發(fā)后,遇到的首個挑戰(zhàn)就是,人船協(xié)調不一致。剛下水,海面有風浪,人船配合困難,還總是磕到他。劉柏言后來告訴父母說,當時海上黑咕隆咚,護航船時前時后,中間還撞到他一次,很疼,好在沒受傷。他當時很害怕,但想著爸爸也在游,媽媽和那么多親友都在船上,自己不能讓大家失望,咬牙堅持住。
天漸漸亮起來。劉柏言遇到了第二個挑戰(zhàn):水母的攻擊。橫渡中,劉柏言被水母蜇了四次。他后來回憶,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被水母蜇。有驚無險后,他心里又美滋滋起來。父親則跟他說:“海泳對于體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水母沒有過敏反應,這次經歷說明你過關啦?!?/p>
橫渡中,挑戰(zhàn)者不能上船,劉柏言只能在水里休息和補給。想喝水,護航船上的人會扔過來一個水杯,拴著長繩,等劉柏言喝完了,再把繩拉回去,其它食物如巧克力等也是如此,劉柏言全程只補給了兩次。
90分鐘過去了,劉柏言的體力漸漸不支,非常難受。還有最驚險的一次,他遇到一個不小的離岸流,困在其中,怎么游也游出不來。劉柏言差些要放棄了。護航船上,親友們的吶喊鼓勁聲,又給了他勇氣和力量,感覺身體里突然生起一股熱勁,甚至忘記剛剛被水母蜇過的痛感。那一刻,他使盡全力,像梭魚一樣,從離岸流中突圍而出,并加速向目標地游去。
上午11時39分,12歲的劉柏言成為當天第一個抵岸者,成功登陸上岸。1小時后,父親劉志敏才成功抵達岸上。據稱,他們二人成為世界上首對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父子。對于兒子的成功挑戰(zhàn),父親劉志敏尤為激動,抱著兒子熱淚盈框,激動地說:“這是送給兒子的小學畢業(yè)禮物,帶著他橫渡瓊州海峽,就是為了告訴他,人生需要挑戰(zhàn)自我,懂得堅持的力量。”
媒體記者卻感到很疑惑,12歲的劉柏言比父親更為淡定。他最后懂事地說:“7月28日,因為今天剛好是爸爸的農歷生日,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以后,我還要和爸爸一起,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創(chuàng)造不同的可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人生精彩?!?/p>
編輯/征 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