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萬歷援朝戰(zhàn)爭與浙兵武藝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2020-11-24 08:49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武藝戚繼光萬歷

蔡 藝

東洋武藝史是日本、韓國體育史研究的重要領(lǐng)域,特別是萬歷援朝戰(zhàn)爭引發(fā)的中、日、朝三國武藝交流,尤為日韓學界所關(guān)注。反觀國內(nèi)學界,盡管中國在東洋武藝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但相關(guān)研究并不多見,涉及古代中朝武藝交流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這種學術(shù)失聲不僅弱化了中國在東洋武藝史上應有的地位,還易滋生謬誤。如松田隆智認為《武藝圖譜通志》“是按照宣祖、英祖、正祖三代朝鮮皇帝的命令而不斷補充完成?!醢姹臼窃诔r宣祖三十二年(1598)完成的?!盵1]不僅存在著“1598 年應為宣祖三十一年”的時間界定問題,還存在著“將宣祖時期成書的《武藝諸譜》視為《武藝圖譜通志》的初版本”[1],從而忽略了萬歷援朝戰(zhàn)爭時期浙兵武藝東傳所產(chǎn)生的重要歷史作用問題?;诖?本文圍繞萬歷援朝戰(zhàn)爭時期浙兵武藝東傳朝鮮半島這一“中朝武藝交流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武術(shù)史上的大事”[2],針對什么是浙兵武藝? 為何會傳入朝鮮半島? 如何東傳朝鮮半島? 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等問題展開研究,清晰浙兵武藝在朝鮮半島傳播的歷史脈絡。

1 浙兵及其武藝體系

1.1 浙兵的聲名鵲起

明代倭亂頻發(fā),為平定倭患,明廷廣集兵力予以應對。在諸多抗倭軍隊中,“浙兵”聲名最為顯赫。

關(guān)于“浙兵”,《明史》專有記載:“鄉(xiāng)兵者,隨其風土所長應募,調(diào)佐軍旅緩急。其隸軍籍者曰浙兵,義烏為最,處次之,臺、寧又次之,善狼筅,間以叉槊。戚繼光制鴛鴦陣以破倭,及守薊門,最有名?!盵3]東南沿海倭亂平定后,明廷又不斷從浙江征發(fā)士兵戍守薊遼,先后參加了萬歷三大征,對浙兵的募集也一直持續(xù)到天啟、崇禎年間。

萬歷援朝戰(zhàn)爭時期浙兵的英勇表現(xiàn),使其在朝鮮同樣威名遠揚。在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平壤之戰(zhàn)中,戚家軍舊將吳惟忠“中丸傷胸,策戰(zhàn)益力。駱尚志從含球門城持長戟麻牌,聳身攀堞。賊投巨石,撞傷其足,尚志冒而直上。諸軍鼓噪隨之,賊不敢抵擋?!盵4]平壤之戰(zhàn)后,浙兵聲名大振,“若請兵,則當請浙兵可也”[5]的主張得到李朝上下的一致認同。以至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倭寇再欲侵犯時,朝鮮急奏明廷星夜遣兵救援,并一再請求務必先發(fā)浙兵,“復破此賊,非得浙兵不可?!盵6]對浙兵的倚重與信賴可見一斑。

1.2 以“鴛鴦陣”為核心的浙兵武藝

浙兵之所以能克敵制勝,得益于戚繼光針對倭寇,創(chuàng)制了長短兵器“迭用互救”的鴛鴦陣。倭寇斗無定勢、戰(zhàn)無定規(guī),又善刀法。明代軍事地理學家鄭若曾感嘆“倭之刀最精利,長六尺,兩手兩刀,共長一丈二尺。雖左刀以木假之,然其右之真者,亦足以殺人而無敵。故中國之畏倭者,畏其刀也。”[7]因此,明軍克制倭寇的關(guān)鍵,在于化解近身相搏時倭刀的殺傷力。戚繼光充分發(fā)揮狼筅的防御優(yōu)勢,并在此基礎(chǔ)上整合藤牌、長槍、腰刀、镋鈀等武器之長,“以牌盾佐其下,以長槍夾其左右,鏜鈀、大刀接翼于后”[8],創(chuàng)制了長以衛(wèi)短、短以救長、互救依存的鴛鴦陣。

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一隊,隊長一人居前,次二人持牌佩腰刀,次二人持狼筅,次四人持長槍,次二人執(zhí)短兵,末一人為伙兵。因鴛鴦陣還要配合火砲、鳥銃和弓箭等軍陣,為區(qū)分兵種,《紀效新書》將鴛鴦陣中使用冷兵器的士卒稱為“殺手”,由藤牌、狼筅、長槍、腰刀、镋鈀等“殺手”武藝構(gòu)成的鴛鴦陣,是浙兵殺敵致果的法寶。從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收錄武藝的名目來看,無論是“十四卷本”還是“十八卷本”,均以“殺手武藝”為主體。

浙兵作為明代中后期頗具影響力的軍隊,武藝體系自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浙兵武藝注重實用性。戚繼光對武藝與戰(zhàn)爭的關(guān)系有著獨到的見解,強調(diào)武藝簡單實用,不落虛套,指出鈀、棍、長槍花法甚多,皆應剔除。凡武藝,務照彀習實敵本事,真可搏打者,不許仍學花法。[8]其次,浙兵武藝強調(diào)武藝之間的互補性。戚繼光吸收了《司馬法》“長以衛(wèi)短,短以救長。迭戰(zhàn)則久,皆戰(zhàn)則強”的精髓,重視長短各種兵器的互相補充,均衡配置。再則,浙兵武藝具有系統(tǒng)性。戚繼光不僅強調(diào)長槍、狼筅、鏜鈀等鴛鴦陣所用武技的精熟,更是汲取唐順之、余大猷等人的武學思想,形成了以拳棍為基礎(chǔ),進而通達諸技的武學體系。“棍為諸器之基?!裟芄?則各利器之法,從此得矣?!盵9]拳法亦是如此,“似無預于大戰(zhàn)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盵10]戚繼光打破武藝流派的壁壘,博采諸長,不局限于單一武藝技法的掌握,而是強調(diào)以拳棍為基,精熟各藝的系統(tǒng)習練。

2 壬辰倭亂引發(fā)的浙兵武藝東傳

萬歷二十年(1592),日本以朝鮮拒絕聯(lián)合攻打明國為由發(fā)動戰(zhàn)爭,史稱“壬辰倭亂”。

壬辰倭亂爆發(fā)后,朝鮮武備廢弛、兵力羸弱的頹勢讓君臣上下驚愕不已?!敖袢肆曇娙沙揭詠肀d之后,士卒喜于潰散,以為‘我國之軍,性本懦怯,雖操練,難用于戰(zhàn)陣。'此論一行,一唱百和,主以練兵之事,為無用之具,而守令中,自以為高見者,尤不思操練軍兵?!盵11]為改變兵不堪戰(zhàn)的局面,朝鮮在擯棄其傳統(tǒng)“五衛(wèi)陣法”的同時,開始了探求“他山之石”的嘗試。浙兵在抗倭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技戰(zhàn)術(shù)優(yōu)勢讓朝鮮艷羨不已,贊嘆“其兵勇銳無比,不騎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刀槍之技,皆勝于倭。”[12]浙兵由弱到強的涅槃經(jīng)歷,亦為朝鮮樹立了典范和信心,“今以中原之事觀之,江南之兵,最號懦怯,不如北方之健兒,自古有言矣。故嘉靖年間,浙兵數(shù)千,不能當一倭,誠若真不可敵。及戚繼光以一偏裨之將,起于行伍,設(shè)法操練,數(shù)年之后,浙兵之強,甲于天下,至今所恃以御倭者,不在燕、代,而在于江南?!盵11]朝鮮對浙兵的仰慕溢于言表,期望“師其長技以制夷”,實現(xiàn)從“懦怯”到“勇健”的蛻變。

明軍東征,為朝鮮提供了學習先進軍事理論及武藝技法的機會。浙兵入朝后,朝鮮歷經(jīng)周折求得《紀效新書》,責令領(lǐng)議政大臣柳成龍與從事官李時發(fā)精心研讀,又遣通曉漢文經(jīng)典的儒生韓嶠請教東征將士,力求通曉真義。宣祖結(jié)束流亡生涯返回漢城后,旋即設(shè)立“訓練都監(jiān)”“募饑民為兵,應者頗集?!盏脭?shù)千人,教以戚氏三手練技之法,置把總、哨官,部分演習,實如戚制,數(shù)月而成軍容?!盵11]壬辰倭亂引發(fā)的中、日、朝戰(zhàn)爭,推動了朝鮮以《紀效新書》為軌范,全盤吸納浙兵技法構(gòu)建軍事防御體系的變革,浙兵武藝也由此東傳朝鮮半島,并落地生根、廣為流傳。

3 浙兵武藝在朝鮮半島傳播的脈絡梳理

3.1 《紀效新書》:浙兵武藝東傳朝鮮半島的理論基礎(chǔ)

《紀效新書》是浙兵操練之標準,其涉及武藝的記載,亦是探討明代武術(shù)形成與發(fā)展的理論淵藪。朝鮮引入浙兵武藝,亦始于對《紀效新書》慕求與研習。

萬歷二十一年(1593)正月平壤大捷后,宣祖探訪李如松,得知明軍獲勝關(guān)鍵是使用了戚繼光《紀效新書》的御倭技法。宣祖當即表達了觀瞻訴求,被婉拒后密令譯官從其手下購得?!俺?平壤之復也。上詣謝都督李如松,問天兵前后勝敗之異,都督曰:‘前來北方之將,恒習防胡戰(zhàn)法,故戰(zhàn)不利。今來所用,乃戚將軍《紀效新書》,乃御倭之法,所以全勝也。'上請見戚書,都督秘之不出。上密令譯官,購得于都督麾下人?!盵13]這是《紀效新書》傳入朝鮮半島的最早記載,但據(jù)郭樂賢等韓國學者考證,這部《紀效新書》只是粗略的摘要本[14]。此后,朝鮮一直在為得到《紀效新書》全本而努力。同年9月,“戚繼光所撰《紀效新書》數(shù)件,貿(mào)得而來。但此書有詳略,須得王世貞作序之書貿(mào)來?!盵15]萬歷二十六年(1598)二月,明軍將領(lǐng)戚金在歸國之前將《紀效新書》作為禮物贈予朝鮮。至此,朝鮮收集了多個版本的《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奠定了朝鮮學習浙兵武藝的理論基礎(chǔ),朝鮮購得后不久,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操練士卒的嘗試?!敖翊烁鳂游渌?用劍用槍之法,能中《紀效新書》規(guī)式者,別為論賞,立試于科舉,以變沉痼難改之習?!盵16]為督促武臣學習《紀效新書》,朝鮮專設(shè)講堂勤勉教誨、獎優(yōu)懲劣?!扒叭粘瓝裼袑硖孟挛涑?學習《紀效新書》于訓練都監(jiān),被抄者二十余人。其后因外任出去者甚多,而年少武士中,有志自愿來學者,連續(xù)有之?!盵17]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使《紀效新書》的操練技法在朝鮮上下備受推崇。朝鮮高宗于1874 年曾言“夫編伍約束,莫如戚繼光之《紀效新書》,而我國武事,??渴菚!盵18]說明從萬歷援朝戰(zhàn)爭乃至此后兩百余年的時間內(nèi),朝鮮的軍陣操練、武藝傳習等,皆以其為標準。與此同時,《紀效新書》的影響也開始波及民間,一些難民為求自保,跟隨駐留明軍學習武藝?!叭沙絹y后,聚滿城饑民,學藝于唐官,乃《紀效新書》也?!盵19]朝鮮地方武裝和私募軍隊也爭相效習戚氏技法,忠清道人李夢鶴倭亂期間募集私兵,“時以《紀效新書》束伍法,置軍練技?!盵20]

3.2 訓練都監(jiān):職掌浙兵武藝操練的中樞機構(gòu)

為系統(tǒng)學習浙兵抗倭技法,明軍參將駱尚志提議從浙兵將士中選派教師操練朝鮮士兵。萬歷二十一年(1593)五月,駱尚志致書朝鮮領(lǐng)議政柳成龍:“我今正欲臥薪嘗膽,以圖報復,或?qū)①脸渤鰜碇?一萬數(shù)千有余,立一大元帥統(tǒng)之,定立頭目,教習武藝,修整器械,以一教十,以十教百,以千教萬,務成精兵,雖倭奴有復來之念,我有精兵待之……”[21]柳成龍回應:“近于城中招募年少伶俐之人得數(shù)十,伏愿老爺先下營中,各以南兵一人,主教一人……所選四十余人,其中十余人乃砲手,其余槍、劍、狼筅、陣法,隨其所習。又已令京畿諸道挑選習斗驍健者各數(shù)千人,以相傳習。”[22]隨著訓練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使得朝鮮成立專門機構(gòu)負責操練事宜已迫在眉睫。萬歷二十一年(1593)八月,宣祖訓示設(shè)立訓練都監(jiān),全面職掌教官選派、技藝傳習、武籍編纂等操練事宜,是朝鮮破舊立新,以浙兵武藝為基礎(chǔ)構(gòu)建全新軍事防御系統(tǒng)的標志。

為推動浙兵武藝的傳習,訓練都監(jiān)制定了試藝、武舉等激勵制度。通過試藝,訓練都監(jiān)可以及時掌控操練情況,規(guī)避存在問題。如宣祖曾在檢閱“殺手”試藝后訓示:“近觀殺手所習者,唯長槍、狼筅等技,而習劍者無幾。于勢急倉卒之際,短兵相接,莫劍若也。今后使諸軍皆為習劍,試才時亦優(yōu)取劍士事?!盵23]與此同時,訓練都監(jiān)遵照《紀效新書》,要求“殺手”兩兩為對偶進行試藝。試藝的賞罰,亦“遵用《新書》規(guī)式,……“殺手”亦當一例論賞,而考試之際,精察其舞對生熟,各勢正彀,少有違于《比較篇》所論者,勿以入格看,斯合較藝之式。”[17]對于習藝不精者,則效仿《紀效新書》的規(guī)制進行賞罰。

除此之外,朝鮮還制定了擴大武舉錄用人數(shù)、設(shè)立專門試取通道的政策。萬歷援朝戰(zhàn)爭期間,朝鮮一改重文輕武的科舉慣例,武科試取人數(shù)大幅增加。宣祖二十八年(1595),“武科立試,取六百人。”[20]宣祖三十年(1597),“取文科尹繼善等九人,武科一千七十人?!盵24]“殺手”試取方法亦參照《紀效新書》,“今此各樣武藝,用劍用槍之法,能中《紀效新書》規(guī)式者,別為論賞,立試于科舉,以變沉痼難改之習?!盵16]“殺手”試取則開辟專門通道,技藝超群者可直赴殿試。宣祖二十九年(1596)的武科殿試,朝鮮甚至制定了“片箭、鳥銃俱不中者,如或自愿殺手才試之入格者,取之事命下”[25]的優(yōu)渥政策,足見其良苦用心。

3.3 “三同”訓練法:確保浙兵武藝操練效果的重要舉措

為確保操練效果,在朝鮮操練浙兵武藝伊始,明軍備倭總經(jīng)略宋應昌就提出了“同衣甲、同器械、同技藝”的“三同”訓練主張?!柏叫腥_、慶尚、京畿等道,令陪臣募選膂力精壯軍人,以多為善,即使陪臣管轄,盡發(fā)副將劉綎、吳惟忠、駱尚志等營……令其所服衣甲與南兵同,所執(zhí)器械與南兵同,令各營教師起伏擊刺之法與南兵同,不數(shù)月間自南兵無二?!盵26]宋應昌的主張得到了明軍贊畫兵部員外郞劉黃裳、游擊駱尚志等人的支持。萬歷二十一年八月一日,劉黃裳返京之前致書朝鮮國王,“亟募八道之兵,四十以下、二十以上強壯男子。每道萬人,得八萬人,送與劉副將綎,換其衣甲,受以利器,編入天兵隊伍,乘此秋涼,逐日操練?!盵27]對于朝鮮練兵之事,明廷亦有訓諭:“水陸兵若干萬名,易衣甲、標旌,編入唐營。”[28]

“三同”訓練法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首先,明軍在取得第一階段勝利后班師在即,但此時朝鮮兵力羸弱,幫助朝鮮迅速構(gòu)建自身的軍事防御體系迫在眉睫;其次,軍事操練本為極盡嚴謹之事,浙兵武藝作為“舶來品”,在操練之初難免會有水土不服之處。例如,“我國武士,寬袍闊袖,每為唐人所嗤譏。故曾下禁令,而頓不舉行,尚循前習,今又為陳游擊所譏?!盵29]朝鮮要想習得浙兵武藝之精華,就必須改服易幟,一尊其制。為推行“三同”訓練法,朝鮮變其服色,依照《紀效新書》樣式制造兵器,“置陣制器,皆仿浙法”。“忠淸、全羅、慶尚道上番軍士,令各其道監(jiān)司,照例抽出,依京上番例,定日起送于都元帥處,一聽劉總兵節(jié)制。兼與南兵,同其起居,衣甲器械,漸習與同?!盵30]

朝鮮遵照“三同”訓練法操練浙兵武藝,訓練內(nèi)容與方法完全脫胎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打造了一支戚家軍的海外嫡脈。對于“三同”訓練法的操練效果,朝鮮贊譽有加,“軍糧稍裕、士卒漸集,則演為五營而備五方之色,常作留都之兵,遞營教練如中國矣?!盵31]“三同”訓練法是短時間內(nèi)迅速改變朝鮮武備的必要舉措,是浙兵武藝保持純正基因的重要保障,也是浙兵武藝能夠深入了解朝鮮民情,因地制宜進行本土化改造,進而將明代武藝植根朝鮮半島的基礎(chǔ)。

3.4 明軍教官:傳教浙兵武藝的核心力量

為配合朝鮮操練“殺手”,明廷陸續(xù)選派教官予以援助,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萬歷二十一年(1593) 十月至萬歷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主要由駱尚志及其駐留朝鮮的屬下組成?!敖癯灌O廳李自海,往質(zhì)于駱參將留營之人駱尚忠稱云者。尚忠,乃參將親屬。又有宋侍郞所送金文盛七人,同在一處,見自海,言以侍郞之命,將就劉總兵之營,訓練我國之軍……”[28]應柳成龍邀請,駱尚志在明軍歸國之前選留“委官聞愈等代生以為授受之勤,倘或略有次第,即當遣發(fā)歸來而莫遲滯?!盵32]朝鮮則募選70 余人,“送于駱公陣下,請學南方技藝鳥銃、狼筅、長槍、用劍等事。駱公拔營中南校十人分教之,公或親至卒伍中,手自舞劍、用槍而教之甚勤?!盵33]通過留朝浙兵教官的努力,“殺手”操練“數(shù)月之間,頗有其效”[34],雖未成規(guī)制,但已粗曉其技。

第二階段從萬歷二十三年(1595)初至次年年底。由于第一階段朝鮮選派士兵的數(shù)量有限,加上操練重點在于砲手,故宣祖認為“今砲手則已稍成形,“殺手” 雖似冗雜,亦當加意教訓,使之成就?!盵26]為擴大“殺手”操練規(guī)模,明廷陸續(xù)向朝鮮派遣了千總陳良璣、游擊胡大受等百余名教官,開辟了傳教浙兵武藝的新局面。這些浙兵教師被選派到朝鮮各地,“其中武藝絕妙之人,欲特留京城,教訓各哨軍兵,則把總楊貴、陳伯奇為其類之冠?!~大潮,武藝勝人,曾從事于戚繼光軍中,多有所聞見之事。葉大潮先往全羅教訓后,及于慶尚則何如。”[35]隨著入朝教官人數(shù)的增多,浙兵武藝的操練規(guī)模開始從京都輻射至地方,“三手軍”的動員能力達到兩萬余人。對于“殺手”技藝的習練效果,朝鮮也予以了肯定,“教師逐日教練,作隊勤獎,故“殺手”則比前大勝?!盵36]第三階段始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二月,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十二月結(jié)束。由于日本再次發(fā)動侵朝戰(zhàn)爭,為增強朝鮮軍隊的御倭能力,明朝在出兵救援同時復遣教官赴朝傳教。經(jīng)過此前兩個階段的訓練,朝鮮“殺手”操練已卓有成效,“于諸技,頗已向熟,只是手法、足法,有些少未通處云。”[37]然而受戰(zhàn)事影響,朝鮮難以維系大規(guī)模練兵,故傳教重心開始轉(zhuǎn)向選拔技藝精煉者進行強化訓練,從而為朝鮮培養(yǎng)技藝精湛的本土教官?!敖仗鞂⒅性S游擊,自謂得妙于諸技,洞曉《紀效新書》之法,故自都監(jiān)抄出“殺手”中最為精習者十二人,名為教師隊,使加設(shè)主簿韓嶠領(lǐng)之,就正于游擊陣中,頗有所學。藝成之后,當以此輩為教師,編教中外軍人,則其法庶可流行于我國,不至湮廢,而所謂以一教十,以十教百者在此矣。”[36]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朝鮮又多次向明朝提出派遣教官的申請,明廷均予以婉拒,浙兵武藝的傳教開始轉(zhuǎn)由朝鮮本土教官負責。

在明軍教官的精心傳教下,朝鮮“手足行伍之法精習可用,旗麾武服一新其制,器械兵仗罔不堅利”[38],操練成效可見一斑。明軍教官的言傳身教,讓以浙兵武藝為代表的中國武術(shù)文化在朝鮮大放異彩。朝鮮對此自是感恩戴德,“小邦于軍旅之事,專未諳練。嚮者咨請教師,粗曉武藝,亦莫非皇上字小之仁,而諸大人矜恤之恩,其亦至矣?!盵39]

4 浙兵武藝東傳朝鮮半島的歷史影響

4.1 豐富了朝鮮的武藝內(nèi)容

浙兵武藝在朝鮮半島的傳播,改寫了朝鮮武藝“自昔但習弧矢,僅有弓矢一技”的歷史,譜寫了中國武術(shù)傳播史的華麗篇章。作為戚繼光抗倭技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鴛鴦陣為核心的浙兵武藝承載著朝鮮強軍御倭的殷切期望。為此,朝鮮費盡心機求得《紀效新書》,將其所含藤牌、狼筅、長槍、鏜鈀、雙手刀、棍棒6 技摘抄成《武藝諸譜》,作為“殺手”操練的武藝教材。此外,朝鮮還專設(shè)訓練都監(jiān)負責操練事宜,并通過改革武舉、試藝等制度來激勵“殺手”育成,使得狼筅、長槍等浙兵武藝在朝鮮落地生根,不斷傳衍。

“殺手”技藝雖是操練重點,但浙兵將士大多身懷各藝,所擅武藝并不止于藤牌、狼筅等技,偃月刀、棍棒、拳法、劍等武藝也由此得以東傳。《朝鮮王朝實錄》有明軍教官操練雙刀、拳斗、手搏、偃月刀、棍棒等武藝的記載,宣祖亦感嘆明軍勇士“跳身躍上,其疾如飛。且擊拳為戲,若猿猱之狀?!盵40]諭示“凡諸武藝,無不學習可也?!盵41]尤其是棍棒與拳法技藝,宣祖觀瞻之后贊嘆不已,命令訓練都監(jiān)將《紀效新書》木棍、拳法兩技單獨抄出,督促士兵勤加練習。這些武藝的東傳,極大地豐富了朝鮮的武藝內(nèi)容,并逐漸沉淀為朝鮮傳統(tǒng)武藝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為重要的是,浙兵武藝的東傳使朝鮮認識到博采武藝之長的重要性,拉開了朝鮮系統(tǒng)學習中國武術(shù)的歷史序幕。壬辰倭亂之后,以習練浙兵武藝為主的“殺手”,成為朝鮮最為重要的兵種。訓練都監(jiān)作為培養(yǎng)“殺手”的國家機構(gòu),也一直延續(xù)至朝鮮王朝末期。宣祖三十七年(1604),朝鮮以《紀效新書》“拳經(jīng)捷要篇”為基礎(chǔ),纂成《拳譜》并予以刊行,對拳法進行推廣。光海二年(1610),朝鮮將戚繼光《練兵紀實》中的夾刀棍、鉤槍收入《武藝諸譜翻譯續(xù)集》,作為防御建州女真的武藝技法。英宗三十五年(1759),朝鮮纂成《武藝新譜》。該書在《武藝諸譜》基礎(chǔ)上增加竹長槍、旗槍、銳刀、倭劍(交戰(zhàn))、月刀、挾刀、雙劍、提督劍、本國劍、拳法、鞭棍12 技,是為朝鮮“武藝十八技”。正祖十四年(1790),李德懋等人在“十八技”基礎(chǔ)上又增添騎槍、馬上月刀、馬上雙劍、馬上鞭棍、擊球、馬上才6 技,撰成了集中、日、朝武藝之大成的《武藝圖譜通志》。

4.2 奠定了朝鮮武藝發(fā)展的理論基礎(chǔ)

萬歷援朝戰(zhàn)爭之前,朝鮮“從古所傳只有弓矢一技,至于劍槍則徒有其器,原無習用之法”[42],其武藝理論之匱乏可想而知。作為浙兵武藝的理論承載,《紀效新書》成為朝鮮體認武藝精髓的上源活水,其武藝見解和撰寫體裁亦奠定了朝鮮武藝發(fā)展的理論基礎(chǔ)。

《紀效新書》強調(diào)長短兵器相救互補,“夫天有五行,以應五兵,長短相救,勢所必至?!盵8]朝鮮同樣恪守長短相依,不可偏廢的原則,注重長短兵器均衡發(fā)展,“殺手”技藝分類習練。在論及長短兵器關(guān)系時,《武藝圖譜通志》的觀點與《紀效新書》別無二致,“牌筅槍鈀棍劍及鳥銃弓矢之技,雖有遠近之殊,其所以殺賊一也。近技之不可施于遠,遠技之不得用于近,是皆理,勢之所必然者也。遠技、近技之不可缺一也,不亦較然矣。”[43]朝鮮儒臣李頤命亦言“五兵之用,長短相須,其不可廢一,正若五行之生克相成也。”[44]同樣延續(xù)了戚繼光長短兵器相救互補的武藝思想。

“立正法,禁花法”是《紀效新書》武藝習練的基本要求,“凡武藝,務照彀習實敵本事,真可搏打者,不許仍學花法。”[8]戚繼光針砭鏜鈀、棍棒花法甚多,認為“轉(zhuǎn)身跳打”等招式皆為花法,“不惟無益,且學熟誤人第一。”[8]這種強調(diào)技擊實效,反對花勢虛套的武藝思想亦為朝鮮所尊崇。韓嶠在談及編纂《武藝諸譜》的原因時曾言:“以此殺手諸技迄無其譜,學之者徒信其目,故正法日廢,花法作矣?!越衿渌囄渌?一依此譜,則雖或不中,亦必不遠花正,由此而可辨庶不為虛套之所欺矣?!盵43]目的在于匡扶正法,以為后效。

與此同時,《紀效新書》的撰寫體裁、技法招式、兵器規(guī)制等,亦為朝鮮所借鑒。因《紀效新書》卷帙繁冗,難以曉讀,為便于“殺手”習閱,朝鮮以十四卷本《紀效新書》為基礎(chǔ),圍繞“殺手”技藝進行了編修本土教材的嘗試。宣祖三十一年(1598),《武藝諸譜》付梓并得以刊行。其“兵器制式”“譜”“諸勢總圖”的編纂格式與《紀效新書》如出一轍,技法名稱也毫無二致?!段渌囍T譜》的刊行,奠定了朝鮮武籍編撰的理論基礎(chǔ)。在其引領(lǐng)下,《拳譜》(1604)、《武藝諸譜翻譯續(xù)集》(1610)等武籍相繼問世。即便是在百余年之后,李德馨編撰《武藝圖譜通志》(1790)時亦言“韓嶠之書即出,戚氏源派明白,有圖有譜,按而行之,如指諸掌,亦可謂有用之學矣”[43],充分肯定了《武藝諸譜》的示范作用。除《武藝諸譜》之外,朝鮮漢文武籍的編撰基本上都以《紀效新書》為主要參考,《武藝圖譜通志》直言“戚氏《紀效新書》,茅氏《武備志》俱為是編之表準?!盵43]而《紀效新書》中諸如“泰山壓卵”“白猿拖刀”“直符送書”等技法名稱在騎槍、本國劍等新收錄的武藝中也被廣泛使用,影響之深遠足以見之。

4.3 促進了朝鮮傳統(tǒng)武藝的革新

萬歷援朝戰(zhàn)爭時期浙兵武藝的東傳,豐富了朝鮮的武藝內(nèi)容,開闊了朝鮮閉塞的武藝視野。在中國武術(shù)文化的浸潤熏陶下,朝鮮開始正視與反思自身武藝貧瘠的不足,并以中國武藝為鏡鑒,進行了傳統(tǒng)武藝革新的嘗試。

朝鮮“本國劍”的脫穎而出,是最為典型的例證。《武備志》專有“朝鮮勢法”的記載:“古之劍可施于戰(zhàn)斗,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斷簡殘篇中有訣歌,不評其說。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鮮,其勢法俱備?!盵45]這段記載朝鮮亦有所見,并予以了回應。朝鮮顯宗十四年(1673)4 月1 日例行的閱武活動中,“上曰:‘先試本國劍。'上謂柳赫然曰:‘此劍之制,見于何處?'赫然曰:臣見中國《武備志》有此刀,而稱以朝鮮國刀云?!盵46]圍繞“朝鮮勢法”來龍去脈的論爭從明末一直延續(xù)至今,《武藝圖譜通志》假托本國劍起源于新羅時代的黃昌郎,“今因黃昌郎為本國劍之緣起焉?!盵47]馬明達先生言其“毫無疑問出自中國某個佚名武藝家之手。”[2]從朝鮮在壬辰倭亂之前“所傳只有弓矢一技,至于劍槍則徒有其器,原無習用之法”[42],而《武備志》最早版本為明天啟元年(1621)本的歷史來看,“朝鮮勢法”應出于1592-1621 年之間,與浙兵武藝東傳朝鮮的時間正好吻合。又因其勢法名稱大多出于中國,故這套劍法毫無疑問汲取了浙兵武藝的精華。

宣祖三十七年(1604),朝鮮曾刊印《拳譜》一書,并訓諭將士勤以習練。此后,拳法頻現(xiàn)于朝鮮的閱武、試才等活動,閭巷兒童亦轉(zhuǎn)相效則。在從軍隊向民間滲透的過程中,《紀效新書》“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10]之精要則為民間流行的手搏所汲取,衍生為強調(diào)身法輕捷,突出腿腳技法的跆跟運動?!逗|竹枝》曾于1921 年刊載過一首描繪跆跟的朝鮮漢詩,“劍術(shù)先后手術(shù)妙,戚將軍已教兵材。三節(jié)鉤如差一節(jié),拳鋒一瞥落頭來。”[52]“手術(shù)”即拳法,漢詩言其肇始于“戚將軍”,更為直觀地說明了拳法東傳朝鮮后,對跆跟起源與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

5 結(jié)語

萬歷援朝戰(zhàn)爭的爆發(fā),為中朝武藝的深入交流創(chuàng)造了歷史契機。在社稷為墟的危急時刻,援朝浙兵所展現(xiàn)的技戰(zhàn)術(shù)優(yōu)勢,使朝鮮明確了通過效仿浙兵技法強軍固防的革新方向。戚繼光圍繞鴛鴦陣所創(chuàng)設(shè)的浙兵武藝亦為朝鮮所推崇。在中朝兩國的共同努力下,朝鮮新設(shè)“訓練都監(jiān)”這一國家機構(gòu),選派浙兵將士為教官,依《紀效新書》規(guī)式,采用“同衣甲、同器械、同技藝”的方法操練浙兵武藝,打造了一支戚家軍的海外嫡脈。萬歷援朝戰(zhàn)爭時期浙兵武藝在朝鮮半島的傳播,拉開了朝鮮系統(tǒng)學習與吸納中國武術(shù)文化的歷史序幕,推動了東洋武藝深入而又持久的交流。遺憾的是,中國武術(shù)傳播史這段濃墨重彩的篇章鮮為國內(nèi)學界關(guān)注,中朝武藝交流亦有許多未被呈現(xiàn)的歷史,故期拙文能有拋磚引玉之效,吸引更多同仁關(guān)注于此,還原中朝武藝交流更多未知的真實。

猜你喜歡
武藝戚繼光萬歷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戚繼光點兵“機靈的不要”
戚繼光剪鞋子
戚繼光剪鞋子
李蘭娟
武藝 沈月是很自然不矯揉造作的女生
男人的較量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多般“武藝”于一身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葫芦岛市| 桂林市| 松原市| 延吉市| 扎赉特旗| 长治县| 玉溪市| 锡林浩特市| 怀仁县| 隆昌县| 渭南市| 石家庄市| 龙南县| 诏安县| 泉州市| 兴城市| 邢台县| 景泰县| 华坪县| 连平县| 凤台县| 阿城市| 韩城市| 繁昌县| 嘉峪关市| 腾冲县| 乌兰察布市| 山西省| 蕲春县| 林西县| 东兰县| 永昌县| 宁安市| 聊城市| 尉犁县| 文成县| 桃江县| 稻城县| 丰顺县| 原平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