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 山東煙臺 264005)
近年來,人們生活質量得以充分保障,但與此同時卻出現(xiàn)了國民身體素質每況愈下這一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如何積極推進體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群體身體素質與體育運用意識,成為了體育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興趣事實上就是幫助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并且在樂趣引導下注重加強自身的鍛煉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增強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大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是體育教學工作者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1]。本文從增強學生自我鍛煉意識、改進體育教學引導方式、加大體育教學投入力度等幾個方面來探討培養(yǎng)高校學生自我鍛煉興趣的策略與措施。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在校園生活中進行自主鍛煉通常是源于相應的社交需求及自身的興趣愛好,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地結合學生自主鍛煉的心理與需求來增強學生自我鍛煉意識。
(1)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通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我鍛煉對于強身健體、強化免疫、塑造品格、端正生活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價值與作用,從而促使學生更愿意在非體育課時間自主運動。
(2)學生自我鍛煉運動項目的選擇應當基于學生自身性格特點、身體條件及偏好等綜合情況展開,例如鼓勵男生多參加籃球、足球等對抗性、合作性較強的綜合運動項目;鼓勵女生選擇健美操、體育舞蹈等注重技巧與方法的體育項目,通過合理選擇運動項目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自主鍛煉給身體上、心理上帶來的益處,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鍛煉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體育教育過程中會面臨眾多不穩(wěn)定因素[2],自我鍛煉應當基于學生自己的意愿,教師不能勉強,更不能強制性要求學生參加鍛煉。并且,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不應當過于注重鍛煉的結果,而是應當引導學生在運動中端正態(tài)度,并感受自我鍛煉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大部分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參與度不高的原因是教師的具體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單調,且教學過程機械重復,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在課余生活中也難以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鍛煉。針對這一情況,體育教師應當積極地改進自身的教學引導方式,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自我鍛煉模式。
(1)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適當?shù)卦隗w育教學內容中增加健美操、散打、跆拳道、太極拳等運動項目,而非僅僅局限于跑步、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田徑、球類項目。如此一來,既能夠有效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對于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以積極地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動態(tài)新穎的創(chuàng)新性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例如,在舞蹈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積極采用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在舞蹈教室上課的基礎上延伸到課外舞蹈教學,以此有效加強學生對于舞蹈的認知與理解,并使得舞蹈藝術真正地融入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某一舞曲,并在后續(xù)的教學課堂上為學生預留出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時間,這種開放性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也使得學生更加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舞蹈練習上,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意識和興趣。
(3)在教學評價上,教師則可以多采用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動機、過程及收獲等諸多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相關運動知識與技巧的掌握程度與熟練程度,也需要積極肯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所取得的進步,充分體現(xiàn)出過程性評價的動態(tài)性、全面性,并將教學評價的激勵、督促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啟發(fā)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學習中積極地培養(yǎng)自身自我鍛煉意識。
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增加運動實踐鍛煉的機會可以使學生表現(xiàn)、凸顯自身所掌握的運動技巧,而實踐鍛煉又會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從而不斷追求進步。但從另一角度上看,與中學學生不同,高校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更希望按照自己的主體意愿來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而這種意愿正是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的內在動力。由此可見,體育教師應當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在增加學生運動實踐鍛煉機會的同時,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
(1)教師可以采用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以運動小組為單位共同準備相應的運動活動,并且在準備的過程中不限制學生的發(fā)揮,鼓勵學生善于利用課余時間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而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積極地與同學、同伴進行體育交流或直接向教師求助,再由教師提供相應的課外輔導,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既能夠掌握課內教師所傳授的運動技巧,又可以在課外增加自己所喜歡的運動項目實踐鍛煉機會。
(2)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情況與學生運動技巧掌握程度來安排一些小型的比賽,從而增加學生運動鍛煉的機會,在比賽時,由學生自己擔任裁判,教師則在一旁觀賽指導,一來能夠讓學生充分享受運動的過程,打破教師傳統(tǒng)教學活動對于體育實踐的限制,二來可以幫助學生在自主運動比賽中不斷提升自我鍛煉的信心與決心。
大學時期是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和鍛煉習慣的重要階段[3]。加大高校體育教學投入力度可以從加大體育設施設備資金投入、教師教學意識投入及校園體育文化建設3個方面進行。
(1)通過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鍛煉有利條件,如建設綜合性的體育場館,開展游泳、攀巖、羽毛球和太極拳等新興或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日常自我鍛煉需求。在體育設施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如于節(jié)假日期間可以適當延長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幫助學生順利進行自主鍛煉。
(2)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強教學意識投入,通過靈活地變通體育教學工作來將所開設的體育運動項目與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發(fā)展需求緊密聯(lián)系。例如,對于文秘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為了消除長期低頭、含胸、彎腰等靜坐伏案工作產生的職業(yè)病動作的傷害,可以開設籃球與武術體育教學,籃球可以使學生全身活動開,精細的手指動作、武術手指操等則可以強化學生手指靈活程度。對于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由于對形體、儀表姿態(tài)要求較高,可針對性地開設藝術體操、舞蹈、瑜伽等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職業(yè)形象。
(3)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高校也可以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與組織力度,定期組織校際、二級學院等不同層級的運動會或單項的、趣味性的體育比賽,如羽毛球賽、健美操賽、輪滑賽、游泳賽、拔河、踢毽子、投籃接力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體育能力來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項目中。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可以通過增強學生鍛煉意識、改進教學方式、加大教學力度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促進學生積極進行自我鍛煉并逐步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在課余生活中也能更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學生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