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奕杉
2019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苯逃?018 年發(fā)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也指出,外語類專業(yè)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及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高等教育,尤其是外語類專業(yè),更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到導向正確,讓學生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不同,養(yǎng)成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綜合素質,成為合格的文化傳播者。
英語演講作為英語語言能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和提升,是訓練學生分析、推理、論證思辨能力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有效方式。演講課程是思辨能力教學最集中的體現(xiàn),通過對語言的綜合運用和輸出,學生可以提升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論證問題能力等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升個人素質修養(yǎng),以更加自信的風貌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英語演講課程注重實用性和操作性,主要介紹演講的定義、分類、如何準備演講及如何演講等,主要知識內容包括克服怯場、自信誠信、選題立意、分析觀眾、論證觀點、撰寫講稿、善用語言、視覺輔助、競技口才、雄辯說理等。通過觀摩名人演講、準備演講、組內討論和總結,完成演講實踐及回答提問、同學互評,夯實學生的英語語音、語法、詞匯、語篇基本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孫有中(2019)指出,高校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人際溝通的能力,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用英語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英語演講課程的能力目標除了熟練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的能力,還包括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項目式討論、演講實踐、學生互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認識并解決問題能力。
當前本科生普遍缺乏思辨能力,思維定式嚴重,尤其體現(xiàn)在演講課初期的話題準備,學生普遍傾向于資料的搜索和觀點的羅列,而缺乏自己的主觀思考。因此,英語演講課的能力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演講課程要求學生通過英語演講實訓實操,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例如,自主選擇演講主題、確定內容、分析觀眾、選擇策略、回答提問等。通過準備演講到演講發(fā)布,系統(tǒng)鍛煉學生的分析、判斷、整合、總結能力,同時在與同學的交流和互相評價中,產生新的思考和想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
素質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英語演講要堅持德育育人的教學理念,設立素質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及綜合素養(yǎng),包括自學能力、社會公德、價值取向,以及自信、開放、包容的情感能力,具備開闊的視野及富有邏輯的口才,拓展思路,提高溝通技巧,能夠坦誠、自信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發(fā)揮演講感染人心的力量,鼓舞和激勵更多的人,進而做到知行合一,崇德向善。
結合英語演講話題的多樣性及開放性,英語演講課程思政目標旨在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啟發(fā)型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愛黨、愛國、愛家,以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弘揚傳統(tǒng)文化等維度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使學生在具體演講實踐及討論中對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等核心內容有更深領悟。
1.課前
進行課程設計,明確課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及思政目標。通過對演講的具體訓練,使學生明確演講的目的、用途、特色,進而能夠做到雄辯、勵志的目的。在演講主題內容上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家國情懷、職業(yè)規(guī)劃、興趣愛好等相關的演講主題,即訓練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又明確思政教育方向。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以案例式、啟發(fā)式、討論式、互動式、項目式等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課中
在課堂具體教學中,以項目式教學為導向,首先由教師介紹主要知識,進而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擬定演講主旨與綱要。采取組內互評及組組互評的模式,并在教師帶領下進行多元化評價。綱要擬定后由各小組具體補充演講內容,包括例子、數(shù)據、證言等。擬定演講稿之后鼓勵學生提前自我演練,由組內成員給出指導、建議,準備充分后統(tǒng)一在班級進行正式演講。課堂演講過程包括定稿演講和現(xiàn)場回答教師學生提問兩部分。
在全部完成后,教師和學生將對該同學進行課堂評價。通過認真聆聽每位學生的演講并給出反饋,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演講的理解和感悟,克服緊張情緒,避免常見的諸如忘詞等問題,同時鍛煉獨立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評價思維。此外,每次課堂演講教師都會將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錄制視頻,讓演講者從旁觀者的角度認清自己的優(yōu)劣勢,總結經驗,爭取在下次做到更好。
3.課后
演講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撰寫演講心得,總結個人優(yōu)勢并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同時梳理存在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此外,學生需要進行評價總結,總結班級其他學生的優(yōu)缺點,進而幫助自己養(yǎng)成自我查擺問題思維及評價思維。英語演講課程注重多元化過程性和形成性評價,課后教師會統(tǒng)一梳理評價,給學生及時反饋和改進建議。教師還需反思課程目的是否落實,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助力課程目標達成。
英語演講課程思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演講的主題可以涉及文化、經濟、政治、生活、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通過演講實訓,夯實學生思辨能力,同時將思想政治信念、提升文化自信等內容融入演講主題,融入課堂教學,做到潤物細無聲。
英語演講課堂主題演講的開展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及熱點問題,了解中國文化及思維特點,同時了解英語國家基本國情及熱點問題,英語國家文化及思維特點。此外,在英語演講中掌握常見演講話語的語言交際需要,了解英語演講常見詞匯及表達習慣、常見句型,并寫作完整的英語演講稿,進而了解中西方文化語言思維的異同,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國際化的視野,以更加開闊的眼光觀察外部世界。
人才培養(yǎng)要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外語類人才更應該具備國際化視野及開放、自信的溝通技巧。英語演講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學習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也幫助學生客觀看待西方價值觀,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加深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及道德修養(yǎng)的理解,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和弘揚者。
演講過程重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生通過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例如開展即興英語演講和演講互評等,來展示能力,發(fā)掘其自身核心價值,進而提升自信心和勇于面對一切的勇氣。在抗疫主題演講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身深刻體會,選擇不同的切入點,對中國抗疫偉大事跡進行講述,有對鐘南山等抗疫英雄事跡的介紹,有對前線醫(yī)務人員感人故事的再現(xiàn),有對自己身邊平凡人的抗疫事跡的記錄,從各角度展示抗疫中的偉大事跡,彰顯中國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無形中使學生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在此過程中,抗疫主題演講和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使學生對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觀有了全面深刻的認知,使學生真正做到以小見大,學以致用,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感知國家強大。
在學生自主演講中,有相當多的學生選擇講述“我的家庭”,講述了祖輩、父輩和當下生活條件的不同,從細節(jié)處反映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 周年以來的驚人變化和偉大成就,彰顯了國家的強大和自豪。家國情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先國后家、為國而家”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內心,在學生演講中也再次得到體現(xiàn)。通過演講的顯性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隱性參與意識,堅定學生的愛國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思想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演講課程的選題涉及立德樹人、情感美育、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等,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鉆研問題、分析、整合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發(fā)掘身邊的美,產生學習興趣,進而理解身邊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演講顯性手段,學習中國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在進行“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這一主題演講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介紹家鄉(xiāng)傳統(tǒng),包括慶陽刺繡及香包、皮影戲、花兒會等甘肅特色文化,不僅詳細介紹歷史、發(fā)展、人文,更結合自身感受,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媒介,及當代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及形式,助力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普及。也有學生介紹并展示敦煌莫高窟及天水麥積山石窟,思考并探討石窟相關內容的翻譯及對外傳播,進一步弘揚本地傳統(tǒng)文化,并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英語演講課程作為一門綜合語言技能課,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特別是用于英語演講的專項技能及策略。通過自主、互動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演講活動的情境中既熟悉了英語演講過程,又學習了相關英語語言的應用,提升了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突破習慣性認知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進階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此外,通過主題演講,學生可以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英雄事跡,從而激發(fā)家國情懷、開闊國際視野,實現(xiàn)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