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格樂
(新疆博樂市第六中學 新疆 博樂 833400)
新課程教學理念對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很重視,尤其是朗讀和默讀。朗讀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
1.1 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目的性不夠明確。充斥于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由于課時緊張,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相當部分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既不重視朗讀,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這樣的朗讀效果很差。
1.2 朗讀練習的參與面窄,指導方法機械。課堂上朗讀練習,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當聽眾,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同時伴隨著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委婉(激昂)的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的引導,導致朗讀生硬、機械,不能溶理解、感悟于一體。
1.3 只求形式不求實效。據觀察,一般一節(jié)課朗讀有安排,但安排卻未到位,形式多大實效,往往是朗朗書聲驟然響起,又在教師的示意下戛然而止,給的時間很少,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激昂處沒有激昂,委婉處沒有委婉.....致使朗讀不得其法。
正確的朗讀方法應該是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筆者結合所教的低年級為例,以四方面探究感情朗讀的實施途徑。
2.1 遷移體驗,感情朗讀。盡管低年級學生的經驗不豐富,但并不是一張白紙。如果我們啟發(fā)學生將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現,將已有的某些生活經驗轉移到我們所要指導的課文朗讀上來,必會使學生產生親切的感受,從而化難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喚起其獲取知識的欲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堆┩尥蕖返牡谝痪溥\用了反復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讀這個句子,應該是前一個短句語間稍低,后一個稍高,如此方能表現激動喜悅之情。句子未出示時,我問學生:"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雪嗎?當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開門一看,發(fā)現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你會怎么樣?"生答:"很開心!"我問:"是不是想立刻喊爸爸媽媽來看呀?你能喊給大家聽嗎?"學生在模擬喊話中,正是前一個"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個則提高了音量。這時我出示文中句子讓學生朗讀,學生沉浸雪后的喜悅中,讀得很出色,達到了感情朗讀的境界。
2.2 運用圖畫,感情朗讀。低年級教材都是圖文并茂,利用掛圖、插圖、投影、剪貼畫,指導感情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朗讀《祖國在我心中》時,特意提示學生觀察插圖并通過板書"第一眼","第二眼", "第三眼"來提示。我的感情提示很快被學生感應,他們把文字蘊含的感情朗讀得淋漓盡致,這一課就在讀書聲中愉快中結束了。
2.3 扮演角色,感情朗讀。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所表達的感情,通常被另外的人"感同身受"。低年級學生特別在意通過"視覺"獲得老師和同學的種種表情,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必須滿足低年級學生這種需求。讀<<燕子媽媽笑了》一文時,學生戴上了頭飾,分別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媽媽,學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態(tài)語氣,極富感情色彩。學生要進行表演,就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創(chuàng)作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
2.4 音樂渲染,感情朗讀。低年級生活閱歷淺,對所處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課文往往會產生情感情驗的障礙,而跨越這一個障礙是憑借音像。教學中借助音樂形象,烘托、渲染課文內容,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課文,獲得情感的體驗。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把音樂和文字兩者結合起來,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會起到相互滲透、相互補強的作用。但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注意音樂與教材語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這樣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雨點兒》中"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這么一句話。我運用了《小雨沙沙》這首歌曲,伴隨著旋律孩子們自編自唱沉浸在下雨的喜悅之中......在這樣的感情朗讀中,既陶冶學生的情操,又增強了學生的美感,也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
總之,感情朗讀學生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讀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種體驗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使之在培養(yǎng)情感,啟迪情感,啟迪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對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等方面有獨到之外,還能夠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