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
(西藏日喀則市特殊教育學校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特殊教育學校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滿足特殊學生的教育需求,增長他們的知識,挖掘他們的潛能,使他們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特殊教育學校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技能,為學生以后與社會融合打下良好基礎。
特殊教育學校專門招收適齡的殘疾兒童及少年,這些學生缺乏自信心,他們遇到的挫折和困難更多,他們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同時,可能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心理。為了讓他們更好的融合社會,第一步是改變他們的主觀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陷,并接納這一事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從自身的“我不行”轉(zhuǎn)變?yōu)椤拔夷苄小?。第二步讓他們主動融合到周圍的環(huán)境中去,積極去嘗試做一些事情。例如,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觀看啞劇小品后,進行模仿表演,普通學生能按部就班的模仿肢體動作,加入一些聲音來增加逼真度;而特殊學生中的聽力障礙兒童在模仿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加入聲音模仿,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會更加形象逼真。所以說,改變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認知,個人主動融合才是根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有殘疾兒童的家庭,大部分家庭認為自己有愧于孩子,在接受事實的同時,認為家庭是撫養(yǎng),學校教育才是全部。要做到家庭融合,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轉(zhuǎn)變家庭觀念。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三觀的形成,家庭教育都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育兒專家說過: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庭教育是復印機。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只有轉(zhuǎn)變家庭觀念,家長放棄主觀認知,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從家庭教育入手,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孩子的鍛煉。其次,改變家庭態(tài)度。有殘疾孩子的家庭,家長會存在耐心不夠,信心不足,愛心錯位的情況,這時候一定要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要理性定位目標,不急于求成。最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的家長存在教育無用論的思想,認為孩子只要生活能自理就可以了。要轉(zhuǎn)變家長觀念,殘疾學生一樣可以成才,家長要配合學校有目的的為孩子制定計劃。
學校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gòu)。《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指出,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禁止任何基于殘疾的教育歧視。發(fā)展殘疾人教育事業(yè),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jié)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fā)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zhì)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jù)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優(yōu)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特殊教育學校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兩門職業(yè)技能,使他們以后能夠平等地進入社會,自力更生。那么,特殊教育學校的融合就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以經(jīng)過特別設計的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來適應不同特質(zhì)孩子的學習,要求融合班的教室和一般學校教室的擺設不一樣,不是排排坐的對著黑板、看著老師,而是分小組上課,有許多輔助教具,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zhì)設定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合作學習、合作小組及同桌間的學習、合作以達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終目的是將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環(huán)境及社會生活的主流內(nèi)。因為各個學校的資源不同、條件不等,所以在進行融合教育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有效的調(diào)整實施。其次,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殘疾學生以后獨立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達到他們將來在社會上“能生存、會生活”的教育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在殘疾學生中開展職業(yè)教育是關(guān)鍵,讓學生掌握一兩門職業(yè)技能是目的。以我校最近幾年開展的職業(yè)教育為例,在安排學生選學職業(yè)技能教育專業(yè)上,不僅要考慮師資力量和設備條件,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家長的意向,所以我校在設定職業(yè)技能學科上從“興趣”“生活”“社會需求”三方面入手來選擇。
上文闡述了融合及特殊教育學校的概念,圍繞中心論點,結(jié)合特殊教育學校展開了研究,并希望將其應用到特殊教育學校的實踐中去,能給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jù),并為殘疾學生提供更好更合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