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龍泉市德匠工藝品有限公司 浙江龍泉 323700
在當(dāng)前地球村全球化浪潮中,龍泉劍人如何重新審視和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自覺守護人文傳統(tǒng),弘揚中國精神,為國家塑造好形象,傳播好文化作貢獻呢?龍泉寶劍具有無比豐厚的文化積累,有著珍貴的寶劍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地方不可復(fù)制和不可模擬的寶貴資源,是龍泉人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性、文化性、精神性、旅游性等多種無可估量價值。這里重點討論如下三個方面。
《周易》說,“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毙味希衫斫鉃榫?。雅致而富有意蘊的龍泉劍,具有形而下的功用之外還具有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意義和價值。賞劍是一種精神滋養(yǎng),讓一個人從精神上充實、成長并高大起來。龍泉劍以特有的制式、特定的價值,帶給人希望,催人奮進,帶給人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帶給人自律自信、自我鼓勵和自我激勵的力量,引導(dǎo)人勇于嘗試、砥礪前行[1]。龍泉劍將醇厚的民族文化和人生哲理蘊藏于其中,表達對陰陽、生命、時間、自然之道的感悟。人應(yīng)怎樣依靠自己一步步走向理想的遠方?可以選取龍泉劍,一路伴你行。劍不但能帶給人自信,帶給人活力;還帶給能人許多極其可貴的精神。早年一位曾隨父母住在龍泉城郊山田棚屋的高考冠軍說:家里的一把劍,給了我不少的力量,給了我堅持的精神;劍會告訴你,那些努力的日子,一定會有意義的;有劍在,我們就是自己靈魂之航的船長;有劍在,那種讓我熱淚盈眶的夢想就在;有劍在,心中就有一種期待,內(nèi)心就會慢慢變得強大;有劍在,我就相信自己能通過努力,逐步改變自己的命運。劍能喚起新的思考,引領(lǐng)人達到人生新境界。我們知道,正是這把劍涵養(yǎng)了青年不怕困難,不懼挫折的堅強意志;正是這把劍激勵著他腳踏實地,從細(xì)微處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頑強打拼,走向高考的成功之路。由此看來,小小的一把劍,實際上包含了人們對意志、毅力和忠誠職守的追求,蘊含了一種時代文化哲學(xué)的價值取向。
翻閱史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吳越的制劍大師干將莫邪夫婦“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劍”,結(jié)果花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卻連礦石都沒有融開。因為銅的熔點是1083.4度,而鐵的熔點是1538度,要高出500多度的高溫,一般熔爐盡管燃燒多少木炭都不可能達到要求。為了增加爐溫,古人在爐溫最高的關(guān)鍵時刻,將活人推進爐內(nèi),讓脂肪高含量的人體起到助燃的作用,這就是流傳的所謂祭爐燒煉。當(dāng)爐內(nèi)的人體脂肪燃燒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碳元素,碳元素與鐵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后,會生成鋼,而鋼則可以讓武器變得鋒利而不易腐蝕。當(dāng)時干將提到自己的師傅也曾遇到這種情況:“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之中?!蹦翘焱砩?,莫邪也躍身煉爐,于是金鐵融化,干將順利鑄成了兩把寶劍。
吳王闔閭得了寶劍,隨手試之于石,應(yīng)手而開。于是,吳王闔閭迷上了鑄造兵器,又招募能人為他鑄造金鉤,有位師傅,一心要鑄造一對好鉤,但是他制作的時候也遇到了和干將一樣的難題,他精心挑選的那些上好的鐵礦石煉不化,怎么辦呢,他就把他的兩個兒子殺了祭爐,讓兒子的血與金鐵融為一體,鑄成了一對絕世金鉤,獻給了吳王。吳王讓他認(rèn)鉤時,鉤師大喊“吳鴻,扈稽,你老爸在此,何不顯靈于王前也?”叫聲未絕,兩把金鉤忽的飛出,貼在了鉤師的胸前。由此可見,古代煉鐵制劍常常有舍己為人、奮不顧身的英雄壯舉和獻身精神。制劍人的這種精神小者是為鍛制精品良劍,為科研獻身,大者也可說是為國為民族分憂。這種精神和現(xiàn)在人的打仗、搶險、救災(zāi)、戰(zhàn)瘟疫一樣,同樣有著高尚品格。正是這種精神鑄就了劍的感天動地,震撼世界。
也正是古代制劍人這種熱衷于科研,勇毅執(zhí)著、奮不顧身的獻身精神鑄就了劍的輝煌。從冶煉鋼鐵的歷史和考古的史實上看,戰(zhàn)國晚期我國出現(xiàn)了“快練滲碳鋼”。從楚王陵保存著一處完整的西漢楚王的武庫中看,那成捆堆滿庫房的實戰(zhàn)楚漢兵器情況分析,到西漢中期淬火工藝、冷鍛技術(shù)、炒鋼制作均已出現(xiàn)。技術(shù)的提升使西漢劍的質(zhì)地和韌度得到很大的進步,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鐵短劍,其制作工藝也十分精湛。古代制劍冶煉工匠的執(zhí)著拼搏精神一步步推動了制劍業(yè)的發(fā)展。
不說戰(zhàn)場上將士的頑強拼搏,不說“千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保ㄙZ島《劍客》)單就古代從開礦到鑄劍到最后鑄就成功之劍的過程,沒有一些毅力,缺少頑強的奮斗精神是很難鍛制出好劍的。“千錘百煉出深山”,其實鍛制刀劍有許多的事項,許多的艱難。而如此復(fù)雜艱辛的一個過程,可見古人要鍛制一把好劍,要冒著多少的生命風(fēng)險,要費多少的心血,要有多么頑強執(zhí)著的意志?!不但要有過硬的鍛制技術(shù),更需要始終專一、頑強拼搏的采礦、煉制、實驗、鍛打、磨劍。這期間要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歷經(jīng)多少艱辛和苦難?龍泉人鍛制好龍泉劍正是憑著頑強奮斗、艱苦卓絕的拼搏精神,戰(zhàn)勝重重艱難險阻,才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鍛劍奇跡;龍泉制劍人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撓、英勇奮斗、不怕犧牲,以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釘子精神,才打造出馳名中外的龍泉劍[2]。
人間萬事出艱辛,頑強奮斗才是金。龍泉制劍人靠著一股不服輸?shù)钠磩?、打不垮的韌勁,咬牙頂,頑強拼,用滿腔熱血書寫了頑強奮斗的刀劍之光,錘煉出不朽的民族精神。龍泉劍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發(fā)向上、舍己為人、頑強拼搏的強大中國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