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文,全仁子,陳源根
(廣東省彭湃紀念醫(yī)院藥劑科,海豐 516400)
近年來,急性腦梗死老年患者比例明顯增高,據(jù)《中國腦卒中報告2019》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中國腦卒中中老年患者存活患病人數(shù)首次超過1300萬,而中老年患者的首次患病年增長超過8%,預計十年內增幅或將超過50%,腦血管意外已經成為世界性健康難題[1,2]。腦血管意外有著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的特點,常規(guī)藥物治療針對神經功能受損療效有限[3]。丁苯酞和依達拉奉均為急性腦梗死治療常用藥,兩者均有營養(yǎng)神經,防止損傷進一步進行的作用[4]。本研究探討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為臨床老年急性腦梗死治療用藥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到2020年在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腦梗死患者398例進行研究,設立經過常規(guī)治療后輸注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患者為實驗組199人,經過經過常規(guī)治療后輸注丁苯酞為對照組199人?;颊呔显\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5]。納入標準:⑴年齡范圍為60-80歲;⑵有急性腦卒中明確診斷及相關危險因素;⑶患者依從性好。排除標準:⑴伴其他嚴重基礎疾病累及全身者;⑵血管意外不能解釋的意識精神改變癥狀;⑶有腦梗死或其他腦血管再發(fā)可能。兩組患者年齡、病情、性別比較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項研究告知并征得患者監(jiān)護人同意,由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吸氧、抗血小板、抗凝、擴容、生命檢測、營養(yǎng)支持及早期康復治療,對照組予以由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依達拉奉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次30mg,2次/d。實驗組患者依達拉奉用藥同對照組,加用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丁苯酞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次25mg,2次/d,每次滴注時間不少于 50min,兩次用藥時間間隔不少于6h。兩組患者療程均為2周[6]。
1.3 評價指標 使用NIHSS評分量表、mRS評分量表檢測神經功能影響情況,評分越低,神經功能恢復越佳;使用多普勒彩超及儀器自帶軟件測定顱內血液平均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數(shù),評估患者整體恢復情況,一定數(shù)值范圍內,平均流速及血管阻力越高,整體恢復情況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量表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明顯降低;對實驗組及對照組NIHSS評分量表評分對比,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NIHSS評分量表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量表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量表比較()
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t P例數(shù)(例)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199 16.41±8.60 4.39±2.36 199 16.07±7.91 8.53±3.11 0.49 7.35 0.78<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RS評分量表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mRS評分均明顯降低;對實驗組及對照組mRS評分量表評分對比,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mRS評分量表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RS評分量表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RS評分量表比較()
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t P例數(shù)(例)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199 3.41±1.60 3.02±1.01 199 3.37±1.36 2.53±0.16 0.55 10.07 0.84<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對實驗組及對照組進行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比較,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平均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數(shù)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項目 平均流速(cm/s)治療前 治療后血管阻力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例數(shù)(例)199 199 t P 22.73±5.75 22.85±4.68 0.41 0.67 30.45±8.68 27.02±6.19 3.27<0.01 0.46±0.19 0.51±0.22 0.23 0.77 0.64±0.16 0.82±0.22 6.85<0.01
急性腦梗死已經成為我國老年人口最主要致殘致死因素之一,但其發(fā)病常常伴有全身系統(tǒng)的損害或基礎疾病的進展性加重,治療尤為復雜困難[9]。對于急性腦梗死恢復期的常規(guī)基礎治療療效常常并不顯著,對于神經損傷的處理缺乏特異性藥物,往往治療周期較長,起效較慢,因此患者依從性較差[10,11]。因此探索一種更為更安全高效,顯著改善患者癥狀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治療方案眾多,其中丁苯酚的運用給臨床帶來了新的思路。作為新興的研發(fā)藥物,其作用機理為通過改善缺血灶的代謝,抑制過氧化基團對半暗帶的進一步損害,同時可以延緩神經細胞的凋亡過程,極大程度的改善了急性腦梗死主要面臨的神經細胞缺氧壞死的問題[12,13]。依達拉奉是腦梗死治療的常用治療藥物,通過對自由基的清除,抑制相關的炎性因子,控制缺血壞死的進一步延伸;而依達拉奉由于其親脂性,極易通過血腦屏障,發(fā)揮藥理作用[14]。有國內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的聯(lián)用可以極大程度降低急性腦梗死動物模型腦水腫的發(fā)生,同時減少血栓的附著面積,有效的改善神經功能[15,16]。
根據(jù)本研究結果,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NIHSS評分量表、mRS評分量表、使顱內血液動力學的對比檢測,實驗組的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表明,相比僅單用依達拉奉,聯(lián)用丁苯酚,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流動力學改善更為明顯。此外,僅使用常規(guī)治療聯(lián)用依達拉奉,患者血液動力學恢復不明顯,治療療效有局限性。
綜上,本研究結果認為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可以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流動力學,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的運用臨床有意義。但由于本實驗實驗樣本量偏少,實驗結果存在局限性,因此仍需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加以佐證。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的新療法為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