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八大處消防救援站,北京 100144)
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層、超大建筑以及各種易燃、易爆物品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災的復雜性,加大了滅火救援工作開展的難度。加之,在救援工作中由于受消防人員自身安全防護意識淡薄,防護裝備不完善以及救援設備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中受傷甚至犧牲。不僅給消防部門正常工作帶來影響,還會給消防人員的家庭帶來痛苦。為此,就需要不斷強化措施加強在滅火救援行動中消防人員的安全防護,進一步提升滅火救援的安全性和效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滅火救援中英勇犧牲的消防人員共636名,結合消防人員犧牲案例,對其傷亡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其中以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所引起的消防人員犧牲人數比例最大。一直以來,我國在消防救援隊伍中所進行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堅持“救人第一”“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但是對于自身在滅火救援中的安全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在突發(fā)意外和緊急情況時,不能及時和正確的保障個人安全[1]。隨著社會的轉型與升級,消防人員的工作已經由滅火轉向為各種形式的前線消防救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工作的強度和難度。因此,就需要不斷采取措施和方法強化做好其自身安全防護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其個人安全。
在撲救室內或者密閉空間火災時,消防員在打開著火、烘房或者設備該等密閉空間的門時,首先就應著全套的滅火防護裝備,并利用測溫儀測試門的一側或者墻體的溫度,并以能防火的裝備為掩體,在噴水射流的掩護下進行門的開啟,這樣就能有效防止煙霧突然竄出或者遇空氣后發(fā)生回燃、轟燃甚至爆炸。在進入室內前,還需要借助水槍偵察內部情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進入。在架設消防梯登高滅火時,盡量選擇未噴火的窗口進入,沿內梯滅火時,盡量以轉角處作掩護,火勢接近時,消防員要盡快拉下面罩,防止被火焰灼傷。在撲滅易燃易爆火災時,要向流體表面噴射泡沫滅火劑,阻止其蒸發(fā)。在大風情況下作業(yè)時,要隨時對火災情況進行監(jiān)測,防止“飛火”情況的發(fā)生,以及消防員被跳躍式地火勢圍攻。
消防員在進行滅火救援的過程中應與高溫物體、液體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必要時還需要身著防護服,這樣就能避免滾燙的高溫液體流動、飛濺給消防員造成傷害。同時,在向燒紅、溫度高的金屬物品射水時,消防員要保持低位,拉下防護罩,通過后面水槍噴射霧狀掩護前面的水槍噴射,以防止迅速氣化的蒸汽灼傷消防員。同時,在進行高溫救援時不宜過長,防止通風受限出現缺氧而窒息。
人體對高溫煙氣的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在65℃左右時,短時間的忍受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損害,在120℃時,持續(xù)時間超過15min將會給人體帶來不可恢復的損傷。在140℃時,對人體產生損害的極限時間將不會超過5min,在170℃時,人最多只能忍受1min[2]?;诖?,消防員在進入濃煙、濃霧以及毒氣環(huán)境實施火情偵察和救援時,要嚴格控制進入人數,并做好相關記錄。當消防人員進入濃煙或有毒的空間進行滅火救援時,應事先準備聯絡繩,降低自身高度前進,鋪設水帶時也應注意辨別火勢方向。
在進行滅火救援的過程中,消防員不能盲目進入已經出現松動的建筑內部,不能直接在受力不均的陽臺、樓房和屋頂進行走動,以避免不能承受壓力導致崩塌威脅其人身安全。其次,消防人員必須要進入非穩(wěn)固結構支撐的廢墟內時,首要工作就是對該廢墟大致情況進行觀察,做好不穩(wěn)定埋壓物的固定工作,在進行現場火災撲救時,為防止出現二次坍塌,可選用無人遙控進行作業(yè)。
在滅火救援中如果消防員要進入爆炸危險區(qū)域,首先就需要保持低姿狀態(tài),緩慢進入,并選擇大型物件作為遮擋保護并避開容器設備可能爆炸的方向,并事先規(guī)劃好撤離線路。遇緊急情況將可按照事先規(guī)劃好的線路進行撤離以保證自身的安全。消防員在作業(yè)的過程中應避免在封閉的油氣、油水分離井、槽上部進行站立和走動,以防止出現意外爆炸。并在水槍掩護下緩慢打開油氣井蓋板,加速其發(fā)散,這樣就能盡快消除爆炸危險。如果在救援過程中已經出現了爆炸的征兆,應盡快撤離。
在對具有爆炸物品區(qū)域進行滅火時,消防員可使用噴霧狀水流進行大量噴射,降低爆炸幾率。在對爆炸品進行移動時,消防員要著防爆服,要堅持輕拿輕放的原則,不能隨意對爆炸品進行丟棄,避免出現爆炸。對于兩者之間會發(fā)生危險反應的化學品要盡量避免混存,做好隔離措施,這樣就能嚴格按照防爆要求做好化學品的存放管理[3]。
在對火災進行撲救前,必須要對現場進行仔細地偵察,包括建筑構造、周邊環(huán)境、火勢蔓延情況以及是否處于高風險地區(qū)等。這樣就能進行合理規(guī)劃,有效部署滅火救援工作。其次,在開展救援時還應對火災現場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將實際情況準確報告給施救小組,進而按照火災事故的危險程度,對在危險區(qū)域設置警戒線,并實施嚴格監(jiān)管,與滅火救援工作無關緊要的人員要及時撤離。
滅火救援工作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防員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面對險情,消防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指示和要求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并始終在這個過程中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措施,將對自身安全的威脅降到最低。針對較為復雜的滅火救援,火勢將會隨著風向、建筑結構以及建筑物體的坍塌等發(fā)生改變,甚至濃煙和設備爆炸等還會阻斷消防員的去路,造成視野不清晰,此時,消防員首要做的就是保證自身的安全,在更大危險來臨時快速轉移到安全區(qū)域。
消防員在滅火救援工作中一旦自身遇到險情,無法及時脫離、自身遭受到了嚴重傷害時,首要做的就是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及時的“呼救”,并將自身所處的狀態(tài)報告給救援小組和指揮部。消防員掌握正確的及時“呼救”方法是幫助自身脫離險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呼救”并不是大聲呼喊,由于火災現場會有大量濃煙、炭粒和有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加之被困時情緒的高度緊張和呼吸頻率的加快,一旦呼救,反而會造成“吸入性損傷”。因此,消防員處于危險不能自己脫離時,就需要借助設備和物體及時發(fā)出求救信號,如揮動鮮艷的物品、打手電、敲打或扔一些產生響聲較大的物品,引起救援小組成員的注意,以此方便他們及時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獲得救援。
目前,火災事故在我國時有發(fā)生,火災事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給消防員的滅火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難題,同時也給其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在這種背景下,消防員更應掌握滅火救援工作中自身防護的各項技術要點,并在強化自身在救援工作中的避險能力,以提升我國消防滅火救援整體水平,保障每一個消防員的個人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