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濟南市歷城區(qū)委組織部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于濟南市歷城區(qū)廣大農(nóng)村戰(zhàn)線的基層工作者來說,他們從沒有想到這個春節(jié)將會如此度過。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隔離、排查、嚴防控,從大年三十到現(xiàn)在,他們用行動踐行著基層干部的初心使命,更讓群眾看到了組織的力量和溫情。
村“兩委”是農(nóng)村戰(zhàn)“疫”一線的核心力量,在抗擊疫情工作中,他們迅速反應、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了信仰和信念的力量。
“現(xiàn)在病毒挺厲害,別串門了,不要走親戚了,也打電話告訴親戚今天不要來了,老實巴交地待在家里……”“咱村民上坡的時候,出門的時候,戴上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紅事一律停辦,白事一律從簡!”疫情發(fā)生后,董家街道張而村的大喇叭聲,每天都會在村子上空響起。全區(qū)266個農(nóng)村,除去拆遷村外,有155個村第一時間利用村委大喇叭,吹響了這場抗疫行動的集結(jié)號。上級安排、防控知識、紀律要求等等,都通過大喇叭及時宣傳下去。同時,各村還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打電話、發(fā)放宣傳頁、懸掛宣傳條幅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營造了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在荷花路新開村,天天能在村里看到一老一少兩個背影,一個拿著大喇叭、宣傳單入戶宣傳,一個背著消毒噴霧器逐戶給村民家里消毒。他們,是63歲的村書記李德河和39歲的村主任陳延超。這一老一少搭班子已經(jīng)9年了。從1月21日起,倆人就帶領村“兩委”戰(zhàn)斗在一線。大年初二來拜年的都是最近的親戚,李德河就在村口當起了“壞人”,硬是沒讓任何一人進村。陳延超則帶著村里的青壯年成立了志愿服務隊,每天奔波在村里,對全村280戶人家進行全覆蓋拉網(wǎng)式走訪,對村里垃圾點進行打掃清理,對全村道路、街巷等實行全面消毒。這一老一少,成為村民眼中的“主心骨”,用團結(jié)為村民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疫墻。
支部有號召,黨員有行動,群眾有響應。在危難時刻,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不斷顯現(xiàn),凝聚起人民戰(zhàn)爭的鋼鐵洪流。
疫情爆發(fā)后,王舍人街道沙四村在微信群發(fā)布了黨員和志愿者“召集令”,群里瞬間被大家的報名信息刷了屏?!拔覉竺?!”“算我一個!”“我有時間,多給我安排幾個班就行?!薄h員和志愿者第一時間走上崗位,從早七點到晚九點,每個路口倆人一崗、兩小時一班,全天候不斷檔。
董家街道董家村是一個人口近5000人的大村。疫情發(fā)生后,一張張請戰(zhàn)書送到了村“兩委”。短短兩天時間,一隊由黨員、村民小組組長、退役軍人和群眾代表組成的百人志愿隊到崗就位,投入抗疫行動。
在荷花路朱家莊村,同樣的一幕也在發(fā)生著。由于夜里寒冷,村里不安排群眾在晚上執(zhí)勤,由村“兩委”成員頂上。不少村民不樂意了,埋怨道:“為什么不安排?為啥不讓去?”一到晚上換崗的時間點,他們就自發(fā)到執(zhí)勤點集合,主動要求執(zhí)勤。
困難面前彰顯力量,危難時刻更感溫情。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民有所需,我必為之。這就是基層黨組織的責任和擔當。
2月7日下午,王舍人街道沙四村黨支部書記郭連軍接到一個電話,讓原本就因抗擊疫情而緊張的氣氛更加凝重。村民李興忠因胃出血在齊魯醫(yī)院住院,病情嚴重需大量輸血,但是受疫情影響,血庫存量告急,怎么辦?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郭書記打電話。在了解病人的情況和需求后,沙四村“兩委”迅速召開會議商量對策。他們聯(lián)系采血車,發(fā)布獻血求助,制定工作預案。短短六個小時,微信群的報名獻血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50人,而沙四村,不過是一個只有286戶的小村莊。
“在元宵節(jié)這特殊的日子里,為使廣大村民能吃上水餃,村‘兩委’和愛心人士為大家準備了圓蔥、卷心菜、韭菜,一兜一兜的我們都分好了,一家一個人來領,其他人不要出門,來領菜的一定戴好口罩出門?!倍医值篮蠖岽宓狞h支部書記兼主任紀永義的聲音通過村里的大喇叭傳達到了各家各戶。這一份份“愛心蔬菜”,讓村民在這個與以往不一樣的元宵節(jié)里,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正是這細微之處的關懷,彰顯了基層黨員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每一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疫情散去、春暖花開之時,廣大基層組織將會以一種更加堅強團結(jié)的姿態(tài),發(fā)揮出新的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