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語俗語在清朝東西方學(xué)者眼中的異同
——以易本烺《常譚搜》和童文獻《中國俗語》為切入點*

2020-11-30 10:20
國際漢學(xué)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熟語俗語漢語

□ 周 薦

中國學(xué)者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發(fā)現(xiàn)語言存在雅、俗之辨。記述孔子言行的《論語》留下了關(guān)于“雅”的三條記錄:

(1)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述而第七》)

(2)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保ā蛾栘浀谑摺罚?/p>

(3)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保ā蹲雍钡诰拧罚?/p>

例(1)和例(2)中的“雅”是形容詞,例(3)中的“雅”和“頌”一樣,是專有名詞。

《論語》也有關(guān)于俗的記述,不過孔子所用的不是“俗”字,而是“鄙”字。如下:

(4)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釉唬骸肮眨∧┲y矣。”(《憲問第十四》)

中國士大夫從詞匯角度關(guān)注,以工具書的形式呈現(xiàn)俚俗詞語的成果,大概從唐朝就開始了。這種做法一直延續(xù)至清朝,代有名撰。例如唐朝李義山的《雜纂》,宋朝王君玉的《雜纂續(xù)》、蘇軾的《雜纂二續(xù)》,明朝黃允交的《雜纂三續(xù)》等,便是主收歇后語等??菩运渍Z工具書;宋朝無名氏的《釋常談》,龔熙正、吳子良的《續(xù)釋常談》,明朝陳士元的《俚言解》,清朝顧張思的《土風錄》、翟灝的《通俗編》等,都是俗字、俗詞、俗語兼收,是綜合性的俗語工具書。西方學(xué)者關(guān)注漢語的俚俗詞語,約從明朝萬歷年間就開始了。耶穌會傳教士于萬歷年間來到中國,使中國的學(xué)術(shù)思想開始與西方產(chǎn)生接觸和交融,1605年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所輯的《乾坤體義》更被《四庫全書》編纂者認定是“西學(xué)傳入中國之始”①這一點似已成共識。許倬云先生也表示:“耶穌會會士利瑪竇等人來華,帶來了當時歐洲的科學(xué)知識,實為中國接受西方文化沖擊的嚆矢”,見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zhuǎn)折與開展》,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448 頁。。然而,來華傳教的西儒關(guān)注漢語俗語的時間還要稍晚些,如葡萄牙籍天主教遣使會傳教士江沙維(Joaquim Afonso Gonsalves,1781—1841)所著《漢語文法》(Arte China),在道光九年(1829)才由澳門圣若瑟修院出版。該書第六章題為“俗語”,收各類俗語357 條。江沙維《漢語文法》是全面介紹漢語的著作,俗語只占一章篇幅,雖嫌不足,但是就其所處時代而言,已是頗具慧眼了。西儒以專書的形式將俗語裒輯起來,則還要晚一些,那就是法國神父童文獻 (Paul Hubert Perny,1818—1907)于1869 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國俗語》(Proverbes Chinois)?!吨袊渍Z》一書收有漢語俗語441 條。

中國士大夫與西儒對漢語俗語的認識是否一致?他們眼中的漢語俗語,是否具有同樣的性質(zhì)?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國士大夫認為,雅的單位是字,由字構(gòu)成的單位都是俗的。這一點從學(xué)者為其著作所起的名稱上不難看出。筆者在《漢語俚俗詞語在近代學(xué)人心目中的位置》一文中曾說過一段話,不妨摘錄如下:

明清時期關(guān)注詞語的學(xué)人雖眾,但他們多數(shù)還是打心底里認定他們所研究的對象是俗而不雅的。這一點從他們?yōu)槠渲魉鸬拿Q(《常譚搜》《俚言解》《直語補正》《鄉(xiāng)言解頤》)上不難看出?!锻溜L錄》也一樣。《土風錄》不僅書名很“土”,而且《土風錄》中還有出自“俗對俗詩”中的一類單位。何謂“俗對”“俗詩”?作者說“門戶對聯(lián)及相傳詩句往往沿用而不省所自來”,這大概就是它的定義。所謂“俗對”“俗詩”,他舉例如“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物華天寶日,人杰地靈時”“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梢姡词故菍β?lián)、詩詞,只要它們是“往往沿用而不省所自來”,便被稱為“俗對”“俗詩”,而不是“雅對”“雅詩”。①周薦:《漢語俚俗詞語在近代學(xué)人心目中的位置》,《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8 年第2 期,第103 頁。

中國士大夫?qū)⒆种獾脑~匯單位統(tǒng)統(tǒng)視為“俗”的情況,直到清朝同治年間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易本烺(1805—1872)纂輯的《常譚搜》(1864 年,京山易氏刊本)首次將語言詞匯單位分為雅和俗。單字詞、復(fù)字詞有雅有俗,熟語也同樣分屬雅、俗兩類,這是易本烺之前從未有過的認知。易本烺不再像他的前人甚至同時代的人那樣,將全部的復(fù)字詞看作俚詞,將全部的熟語視為俗語,而盡己所能為之做出雅、俗的恰當分類?!冻WT搜》共四卷,收詞和熟語共計1 348 條。該書最大特點是將所收入的詞和熟語分為雅、俗兩類:卷一、卷二為雅類,共收666 條;卷三、卷四為俗類,共收682 條。雅類、俗類所收條目的數(shù)量基本持平。從《常譚搜》中不難看出,雅、俗不以詞語形式加以區(qū)分,任何一類詞匯單位,都既可能有典雅的成分,也可能有俚俗的成分。該書分出的雅類,從一字詞至由十幾個字構(gòu)成的熟語均有收列;該書分出的俗類,也是從一個字到十數(shù)個字不等。當然,這個雅、俗分類是易本烺根據(jù)其本人的語感分出來的,并非根據(jù)語料統(tǒng)計得出。因此,他的結(jié)論是否能為絕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絕大多數(shù)今人所接受,就是一個問題了。②周薦:《詞語雅俗論——兼談易本烺〈常譚搜〉的收條、分類等問題》,《立命館言語文化研究》2001 年第13 卷1 號,第261—272 頁。

現(xiàn)代一部分學(xué)者常將四字格視為成語宜選用的形式,因此四字格單位多被認為有著典雅的語體色彩,而常將三字格看作慣用語宜選用的形式,因此三字格單位多被認定具有俚俗的語體色彩。我們就將《常譚搜》所收的四字格和三字格作為分析其雅、俗觀點的一個視角。《常譚搜》所收的四字格和三字格詞語,除漫漶不清、無法辨識者外,其他都照錄于下。該書所收的屬于雅類的四字格單位158 條,如下:

愛屋及烏 安貧樂道 白璧微瑕 班門弄斧

本地風光 鞭辟近里 別字白字 兵兇戰(zhàn)危

擘肌分理 不可思議 不一而足 滄海遺珠

稱觴上壽 沉著痛快 出口成章 處心積慮

傳神寫照 吹毛求疵 此物此志 粗枝大葉

大言非夸 單刀直入 盜亦有道 得心應(yīng)手

德配天地 登峰造極 點鐵成金 動合機宜

獨具慧眼 獨往獨來 耳而目之 防微杜漸

廢然而返 廢時失事 風流儒雅 風流云散

風流蘊藉 風神秀雅 富國強兵 綱舉目張

高唱入云 高枕而臥 古貌古心 骨肉停勻

骨重神寒 光天化日 規(guī)行矩步 含哺鼓腹

合少成多 后來居上 囫圇吞棗 鵠面鳩形

畫餅充饑 換骨奪胎 懷鉛握槧 激濁揚清

及鋒而試 急流勇退 家人父子 頰上添毫

奸人之雄 堅壁清野 膠柱鼓瑟 矯往過直

節(jié)外生枝 井井有條 句中有眼 絕無僅有

老氣橫秋 良有以也 樂此不疲 樂善好施

立竿見影 龍?zhí)扉T 明窗凈幾 明目張膽

謬種流傳 內(nèi)圣外王 輦轂之下 藕斷絲連

平平穩(wěn)穩(wěn) 破涕為笑 拋磚引玉 鋪張揚厲

親操井臼 求田問舍 曲折如意 人面獸心

日上三竿 如湯沃雪 儒家者流 如坐針氈

入木三分 善氣迎人 聲名狼藉 尸位素餐

時新花樣 事與愿違 手不釋卷 書囊無底

數(shù)米而炊 束之高閣 水到渠成 數(shù)見不鮮

四通八達 似是而非 太半之賦 停停當當

同病相憐 同日而語 同條共貫 推波助瀾

王佐之才 文房四寶 文思大進 文章報國

五日京兆 惜墨如金 先輩后輩 先入為主

羨文衍文 相為表里 想入非非 宵衣旰食

心細如發(fā) 心游目想 信手拈來 行尸走肉

行云流水 旋乾轉(zhuǎn)坤 尋行數(shù)墨 尋章摘句

言人人殊 嚴氣正性 延年益壽 洋洋灑灑

要言不煩 一往情深 依違兩可 以矛刺盾

以身試法 因利乘便 因事制宜 引人入勝

游戲三昧 有志竟成 擇地而蹈 斟酌飽滿

正襟危坐 至愚極陋 志和音雅 置之度外

周而復(fù)始 捉風捕影 自我作古 走馬看花

左提右挈 作法自斃

這當中,相當一部分與我們今人的語感相合,是典雅的,如“含哺鼓腹”“懷鉛握槧”“尋行數(shù)墨”“宵衣旰食”,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似與我們今人的語感有所乖違,不是典雅的,如“別字白字”“沉著痛快”“破涕為笑”“時新花樣”?!冻WT搜》所收的屬于俗類的四字格單位182 條,也照錄如下:

安常處順 安居樂業(yè) 按兵不動 白面書生

百不失一 百鳥朝鳳 百事大吉 本來面目

兵不厭詐 薄物細故 不近人情 不識時務(wù)

不值一錢 差強人意 長命富貴 稱心滿志

沖口而出 出將入相 出其不意 弟男子侄

獨當一面 堆金積玉 鵝行鴨步 非錢不行

肥酒大肉 廢時失事 奉公守法 奉行故事

夫唱婦隨 浮屠合尖 福至心靈 富貴榮華

蓋棺事定 高談闊論 高談雄辯 孤兒寡婦

孤掌難鳴 故鄉(xiāng)故里 國泰民安 冠上加冠

好好先生 呵呵大笑 合家大小 何至于此

恨入骨髓 轟轟烈烈 洪福齊天 乎哉矣也

乎歟耶哉 火燒眉毛 魁梧奇?zhèn)?吉人天相

吉祥如意 見笑大方 加官進爵 將錯就錯

腳踏實地 借花獻佛 金榜題名 金口玉言

金馬玉堂 錦上添花 驚天動地 驚心動魄

酒要酒解 開窗明孔 口快心直 口說無憑

離鄉(xiāng)背井 力不從心 賣文為活 滿面春風

貓鼠同眠 民不聊生 明見萬里 磨穿鐵硯

母老子幼 內(nèi)清外濁 奴仆宮星 女生外向

旁若無人 匹馬單槍 片楮只字 平地青云

七手八腳 騎虎之勢 豈有此理 千變?nèi)f化

千方百計 千萬千萬 青春少年 青黃不接

青天白日 人情分子 人生一世 人微言輕

忍氣吞聲 如此如此 如釋重負 上漏下濕

少不更事 神差鬼使 神出鬼沒 生生世世

生吞活剝 是何道理 視死如歸 勢不兩立

勢如破竹 壽比南山 豎起脊梁 水泄不通

水長船高 死灰復(fù)然 俗不可耐 隨方就圓

隨風倒舵 隨身衣服 隨鄉(xiāng)入俗 探囊取物

天官賜福 天長地久 天翻地覆 天下太平

天懸地隔 挑雪填井 同床各夢 同衾共枕

土木形骸 拖泥帶水 細水長流 閑事莫管

想當然耳 泄漏天機 頑鈍無恥 忘其所以

為人所賣 為人魚肉 味如嚼蠟 甕中捉鱉

烏合之眾 無可奈何 小屈大伸 幸災(zāi)樂禍

袖手旁觀 雪中送炭 焉哉乎也 鹽漤得疼

掩耳盜鈴 佯為不知 搖頭擺尾 咬文嚼字

耀武揚威 一舉兩得 一面之交 一年一度

一竅不通 一團和氣 衣食父母 一敗涂地

游山玩水 有名無實 有孔即吹 魚米之地

玉皇大帝 債多不愁 瞻前顧后 斬釘截鐵

張冠李戴 張三李四 朝秦暮楚 之乎者也

指東刺西 指日高升 轉(zhuǎn)彎抹角 皂白不分

子承父業(yè) 自今以后 自作自受 走南跳北

坐吃山崩 坐觀成敗

此處有相當一部分四字格詞語與我們今人的語感相合,是俚俗,如“酒要酒解”“女生外向”“小屈大伸”“皂白不分”,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四字格詞語與我們今人的語感不合,似乎并不俚俗,如“薄物細故”“片楮只字”“想當然耳”“朝秦暮楚”。值得注意的是,易本烺所認定的典雅四字格詞語的數(shù)量比他所認定的俚俗四字格詞語,在數(shù)量上不多反少。這一點是與我們今人的語感相乖違的。易本烺的這一認識或可說明,盡管他已為詞語做出雅、俗的分類,但是復(fù)字詞語多俗少雅的觀念在當時深入人心。

《常譚搜》還收錄了易本烺認為屬于雅類的三字格單位16 條,如下:

承上文 大手筆 大方家 大君子 方外人

風云會 公家言 結(jié)上文 窮措大 如其意

三三徑 四喜詩 小家子 寫一通 煙火氣

子大夫

這些為易氏所認定的三字格雅類詞語,有的可能今人仍能接受其雅的身份,如“大方家”“方外人”,其他的三字格,今人是否還能認可其雅的語體,似乎還可再酌,如“大手筆”“窮措大”“寫一通”“煙火氣”?!冻WT搜》還收錄了易本烺認為屬于俗類的三字格單位34 條,如下:

白日鬼 抱佛腳 不敢當 不耐煩 不長進

不中用 參末議 打官司 打秋風 打油腔

后生子 家常飯 救命計 開金口 科松枝

沒巴鼻 門外漢 破落戶 破天荒 十八九

十字街 太夫人 雪待伴 眼孔大 眼中釘

外后日 忘年交 無長物 羊跪乳 遺腹子

有才情 有起色 主人翁 醉如泥

這些被易本烺歸入俗類的三字格詞語,今天看來也是有雅有俗,雅的如“雪待伴”“羊跪乳”,俗的如“不長進”“打油腔”。值得注意的是,易本烺所認定的俚俗的三字格詞語的數(shù)量比他所認定的典雅的三字格詞語的數(shù)量多出一倍有余。也就是說,易本烺認定三字格詞語中俚俗類的數(shù)量要遠大于典雅類的數(shù)量。這一點倒是符合我們今人的語感,也與時人的復(fù)字詞語多俗少雅的觀念相合。

在雅、俗的認定上,今天的認識與150 多年前易本烺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很難將易本烺所認定的雅類詞語全部視為雅,也很難將易本烺所認定的俗類詞語全部視為俗,這不奇怪。首先,古人的雅、俗分類憑借的是個人語感,依靠的是個人的智慧,而我們今天大多借助語料庫進行分類,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其次,憑借個人語感對詞語進行雅、俗的分類,歷經(jīng)一個半世紀的演變,詞語發(fā)生語體上的些許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不應(yīng)苛責古人在雅、俗分類上存在的失誤,更不能以今日的標準衡量、指摘古人。我們應(yīng)該充分肯定古人的貢獻,那就是易本烺為漢語詞語進行的雅、俗分類是前無古人的,對后世具有重大的啟迪意義。

雅、俗詞語問題,西儒亦有涉及,如法國耶穌會士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的《漢語札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該書在馬若瑟逝世75 年后的1831 年由馬禮遜在馬六甲創(chuàng)辦的英華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印刷所出版印行。該書分兩卷:第一卷講口語語法,第二卷講文言文語法。該書在列出語料時也分口語和書面語,但須指出的是,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部分,其所臚列的不僅僅是詞匯單位的詞語,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非詞匯的成分??谡Z類如“你來”“打誑語”“萬萬不能”“不往那里去”“我打你你打我”“要些賄賂打點他”“連打幾個耳光子”“今日把一天工夫全費了”;書面語類如“諸儒”“爾多士”“都不可得”“我未見好仁者”“我非生而知之者”“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由此不難看出,馬若瑟的雅、俗分類不像易本烺那樣是在詞匯單位確定的基礎(chǔ)上得出的,因此他是無法與易本烺比肩的。

西儒的俗語研究成果,有的是專著中的一章,有的是專著。江沙維《漢語文法》一書,專設(shè)第六章“俗語”,收錄357 條。江沙維心目中的“俗語”與易本烺之外的中國士大夫存在差異,與易本烺本人關(guān)于俗語的認識也并非完全相同。《漢語文法》中的“俗語”,從詞長上看都是四字以上。其中四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5 條,如“口甜心苦”“惡貫滿盈”等。五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9條,如“水火不同路”“窮嫌富不愛”等。六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6 條,如“親是親,財是財”“疑人禿自己禿”等。七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39 條,如“受恩不報非君子”“世事莫如杯在手”等。八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72 條,如“火燒眉毛,且顧眼前”“食飯似馬超追曹操”等。九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3 條,如“勞而無功,費力不討好”“在京的和尚出外的官”等。十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87 條,如“事忙先上賬,免得后思量”“師嚴乃道尊,友良斯德備”等。十一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0 條,如“張三的帽子給李四帶上了”“嘴里說好話,腳底下使絆子”等。十二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6 條,如“真金不怕火煉,好酒不怕人嘗”“既讀孔孟之書必達周公之禮”等。十三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6 條,如“有被褥的不會睡,會睡的沒被褥”“忍自忍饒自饒,忍字倒比饒字高”等。十四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48 條,如“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不作風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在胸中”等。十五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5 條,如“八月十五云遮了月,趕到來年雪打燈”“自己偷了一斗米,還講別人盜了八升”等。十六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5 條,如“畫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日賣完了三擔假,三天賣不了一擔真”等。十八字、十九字、二十字、二十二字、二十九字、三十二字構(gòu)成的各有1 條,分別是“造燭為明,讀書求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水底魚,天邊鷹,高可射,低可釣,惟有人心不可料”“日月雖明,不照覆盤之下;刀劍雖快,不斬無罪之人”“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登山,不知山之高,不臨谿,不知地之厚,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明旦之事,薄暮不可必,薄暮之事,晡時不可必,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等。從語型上看,《漢語文法》收有諺語,如“八月十五云遮了月,趕到來年雪打燈”“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等;收有慣用語,如“上梁不正下梁歪”“話是開心的鑰匙”;另收有歇后語,如“背著盒子上樹——沿枝有禮(言之有理)”“蒲天云里擲弦子——彈上來了(痰上來了)”。值得注意的是,江沙維的“俗語”無一條是雙字詞、三字詞,更無一條是單字詞。這或可說明,在江沙維看來,俗語的長度與詞的長度是不同的,俚俗的詞匯單位之長度與典雅的詞匯單位之長度也是有所不同的。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漢語文法》中“俗語”一章所收的四字俗語有15 條,占全書收條總數(shù)的4.2%。除上舉2 條外,余下13 條羅列如下:

半途而廢 得隴望蜀 對驢撫琴 虎頭蛇尾

錦上添花 進退兩難 磨而不磷 能者多勞

望梅止渴 笑里藏刀 雪中送炭 掩耳盜鈴

罪而當刑

這些四字語,無一條出自《論語》類典雅的著作,而基本上出自口語,語體俗而不雅。

江沙維的《漢語文法》發(fā)表40 年后,法國神父童文獻于1869 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國俗語》一書。該書體現(xiàn)了對于“俗語”的認識和理念,但與多數(shù)中國士大夫存在差異,卻與江沙維的觀點接近?!吨袊渍Z》收錄俗語441 條(實收438 條,因為“虎鹿不同游”“一人造反,九族遭誅”“眼睛跳,悔氣道”三條各出現(xiàn)2 次)。從詞長上看,一字、雙字、三字的詞匯單位均未闌入,所收單位從四字起。四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3 條,如“騎驢覓驢”“一舉兩得”等。五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4 條,如“真金不怕火”“隔口袋買貓”等。六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8 條,如“學(xué)然后知不足”“墻有縫,壁有耳”等。七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1 條,如“人不看見天看見”“頭可斬,舌不可禁” 等。八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25 條,如“天眼昭昭,報應(yīng)甚速”“圣賢言語,神欽鬼伏” 等。九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8 條,如“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三日不讀書,語言無味” 等。十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95 條,如“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等。十一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4 條,如“在父母姑舅之所,癢不敢搔”“不但色能迷人,才也能迷人” 等。十二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33 條,如“學(xué)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等。十三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6條,如“誰人后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無求到處情好,不飲憑他酒價高” 等。十四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68 條,如“善人得福為之賞,惡人得福為之殃”“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等。十五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 條,即“古語云:立法不可不嚴,行法不可不恕”“高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屋或有堯王”。十六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1 條,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更是大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弟兄” 等。十七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 條,即“寧可為窮人補破衣,人肯與為夫人當妻妾”“俗語云: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能分是秀才”。十八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2 條,即“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心,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二十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5 條,如“能學(xué)則庶民之子為公卿,不學(xué)則公卿之子為庶民”“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不算毒,最毒婦人心” 等。二十一字構(gòu)成的俗語有1 條,即“天地人神俱欣謙而不喜盈,謙者賜之福,盈者賜之禍”。從語型上看,《中國俗語》所收俗語絕大多數(shù)是慣用語、諺語,只極個別的條目像是歇后語,例如“快刀打豆腐,兩面都光生”“蛇入竹筒,曲性難改”。該書取名《中國俗語》,書中所收的單位在作者心中自然都是俚俗的單位?!吨袊渍Z》也收有四字格單位13 例,占全書總數(shù)的2.96%。除上舉2 條外,其余11 條列之如下:

對驢撫琴 瓜熟自落 紅顏薄命 火上添油

亡羊補牢 蚊蚋負山 一馬一鞍 以李代桃

以情還情 以羊易牛 緣木求魚

四字格是成語宜用的格式,比較適宜表現(xiàn)典雅的內(nèi)容。然而,童文獻《中國俗語》一書和江沙維《漢語文法》的“俗語”一章所選收的四字格單位一樣,并無一條出自《論語》這樣典雅之作,基本上都出自時人的口語,是俗而不雅的。繼童文獻之后,西儒對漢語俗語的關(guān)注持續(xù)不斷,至1888 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編纂的《漢語諺語熟語集》(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更將漢語俗語研究從理論上推向了一個高峰。①周薦:《明恩溥〈漢語諺語熟語集〉的語料價值和熟語理念》,《古漢語研究》2020 年第1 期,第112—119 頁。

將江沙維的《漢語文法》的“俗語”一章與童文獻的《中國俗語》一書相比照,二者是比較接近的:它們收錄的四字格以上的條目,在他們看來都是俗而不雅的單位,都屬于諺語、慣用語、歇后語三個語類。不同的是,童文獻的《中國俗語》不僅是西儒所著著作中較早以專著形式關(guān)注漢語俚俗的熟語,而且是19 世紀西方學(xué)者在中國境外出版的收集俗語條目較多的一部著作。將童文獻的《中國俗語》與易本烺的《常譚搜》相比照,中國士大夫關(guān)注的焦點多傾向于典雅的詞語,只是當眾人將關(guān)注的焦點集中于典雅詞語時,才有部分學(xué)人將關(guān)注點移到俚俗詞語上。即使關(guān)注俚俗詞語,多數(shù)人也固守傳統(tǒng),多將單字詞視為典雅的單位,將非單字詞看作是俚俗的單位。而同時代的西儒,相當一部分人從一開始就將關(guān)注的焦點投放到俚俗的詞語上,而不是投放到一直備受中國士大夫垂注的典雅詞語上。之所以如此,或與西儒入華傳教所接觸的多是社會底層人士有關(guān)。童文獻、江沙維等編撰的著作,如果可以視為詞典的話,那么它們就是專收俗語的名副其實的俗語詞典,所收條目已將典雅的詞語剔除,將一字單位、雙字單位、三字單位這些易被人們視為詞的單位汰除,令所收單位在詞長上更易統(tǒng)一于語的單位上。從這個角度看,西儒眼里的“俗語”比中國士大夫心目中的“俗語”,似更接近俗語的本質(zh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們的漢語研究中,國外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了解和借鑒。②陸儉明:《漢語研究的“他山之石”值得重視》,《中華讀書報》2017 年5 月10 日,第16 版。19 世紀,不少西儒都對漢語熟語傾注了研究熱情,并有著作出版,如馬禮遜的《華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和無名氏于1854 年在倫敦出版的《四字文箋注》(Four Words Literature 〈with〉 Commentary〈or〉 Explication),但這些著作收錄的條目都是雅、俗兼顧。而像江沙維的《漢語文法》為“俗語”立有專章,童文獻的《中國俗語》為漢語俗語研究出版專著,不僅在中國士大夫中鮮能見到,在西儒中也非常罕見。江沙維、童文獻為漢語俗語研究打開了另一個視角,開辟了一片專門的天地,使那一時代中國底層大眾的語匯受到關(guān)注,并得以記錄。

猜你喜歡
熟語俗語漢語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學(xué)漢語
看圖猜熟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客家俗語巧誦讀
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的熟語研究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俗語圖文對對碰
數(shù)字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