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研究館員,一級美術師,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四川戲劇》主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政協(xié)書畫院書法專委會委員,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師。先后發(fā)表《杜詩與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等論文20萬字,出版論文集《草堂談藝錄》,攝影集《杜甫草堂》《貝寧印象》,圖文集《詩意草堂》。
學書多年,一直在跟毛筆較勁。寫到會心處,每恨筆不能到。偶有得意之筆,釘在墻頭,往往不出三日,漸覺面目可憎。頗感為藝之不易,須有神助,不盡由人力。書藝,與其說是一門技藝,毋寧說是一種修為。觀前賢法書,似不經(jīng)意,而渾然天成。你朝他走了很久,以為接近了些,抬頭一看,他依然如一帶遠山,靜靜的橫亙在你面前,讓人仰止。
學書無成,但書法實在又影響人很多。比如閱讀的習慣,其實是從小抄書開始養(yǎng)成。書讀得不多,翻得不少。平素又疏于收撿,甭管多大的桌子,空地兒永遠不足三尺見方。要寫字,得先碼書。積習成癖,頗耽于“書似青山常亂疊”的狀態(tài)。到了窗明幾凈的地方,反而找不到感覺。徐青藤曾經(jīng)作文,說是一片園子,珍花異果,繡地參天,而野藤刺蔓,交戛其間。故問主人:何得濫放此輩?主人曰:然。然去此亦不成圃也。竊知為人為藝,打理得太周到,收拾得太體面,不一定能見真我。杜少陵《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氣器行》,從音樂舞蹈參悟書道筆法,由個人身世折射時代盛衰,于世道人心寄寓今昔感慨。千載之下,讀之蕩氣回腸,不辨其言書、言藝、言自然造化抑或感悟人生。正所謂“意愜關飛動,終篇接混茫。”言者心聲,書者心跡。由是觀覽古來好書妙跡,亦當有如青山層疊、亂云飛渡的意境吧。吾輩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說到青山,不能不提辛稼軒絕妙好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弊x宋詞每至此處,不禁為之心腸一熱,為之一往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