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遠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山東 泰安 271018)
大伴家持是《萬葉集》收錄作品最多的詩人,達四百七十二首之多。746年大伴家持被任命駐守越中;為了慰藉孤寂和思念之情,他在庭園中種植各種花卉苗圃。隨著四季變換,花開花謝春去秋來,這些自然景致時時觸動著詩人的心弦;尤其是在庭院賞花之余,大伴家持以其細膩的感情和敏銳的筆觸,特別是借花意象或是喻人喻物,或是抒懷寄情,創(chuàng)造出不同于前人的“纖細優(yōu)美”歌風(fēng);詩歌中的花意象甚至影響了后世和歌創(chuàng)作,為和歌“雪月花”審美觀及“花鳥”意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
越中五年是大伴創(chuàng)作生涯中十分重要的時期;五年中,大伴在越中留下了長短歌二百多首幾乎都收錄在《萬葉集》的卷十八、十九。本文主要將大伴家持在越中創(chuàng)作的詩歌為研究對象,春夏秋冬四季作為主線,大伴家持詩歌的花意象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別。
“梅花”“桃花”“李子樹”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到日本之后,作為名貴品種被種植在貴族上流社會的御園中。大雪紛飛的寒冬里,“梅花”的開放預(yù)示著早春的到來;深受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貴族文人墨客們會在御園中舉辦賞梅宴飲酒作詩。《萬葉集》中就收錄了121首詠梅的詩歌,其中梅作為一種春花,常與雪、黃鶯、柳組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早春景色。大伴家持在賞梅宴寫下一首有名的“折梅寄相思”的詩,被譽為是日本第一首吟詠“雪月花”的和歌。
“雪のうへに照れる月夜つくよに梅の花折りて贈らむ愛はしき児もがも”。(18-4134)
詩歌大意為:月光映雪的夜里,能有折梅相送的可愛姑娘嗎?“雪月花”是指從自然萬物中感受美,從四季變換中感受生命的抒情意境。雖然雪是潔白純潔的象征,在冰冷的月光下卻透著一股寒氣;一枝梅花溫暖了詩人,不由得思念起可愛的姑娘。因而大伴家持在“雪月”特殊的意境下塑造出別樣的梅花意象,甚至影響到后世和歌的創(chuàng)作和審美情趣的形成。
另外,“桃花”和“李子樹”盛開的白色小花當(dāng)時卻備受冷落?!度f葉集》中詠“桃花”的詩歌僅7首,詠“李花”的僅1首。然而,大伴家持不是一個一味模仿承襲前人和流于俗世的詩人,而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學(xué)造詣和敏銳觀察力的詩人,用兩首春苑的桃李之歌描繪出姹紫嫣紅的春天。
“春の苑紅にほふ桃の花したでる道に出で立つ乙女”。(19-4139)
(春苑嬌顏色,灼灼桃花紅;少女立樹下,窈窕映和風(fēng))
這是大伴家持把多年異地分居的妻子接到越中后心情愜意、生活舒適時寫下的。此時,當(dāng)詩人觀賞著庭園里柔和春光下的桃花時,愈顯嬌嫩紅艷、楚楚動人。大伴家持或是看到了佇立在桃樹下的愛妻,或只是想象中“桃花”幻化成的妙齡少女。在這清新艷麗的春景下巧妙地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桃花”意象留下了不同凡響的絕唱。這種“桃花”與“少女”相互映襯的手法,不免會聯(lián)想到中國唐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句。
“我が園の李すももの花か庭に散るはだれの未だ遺りたるかも”。(19-4140)
(豈亦吾園李,飛英滿地馨;抑還輕雪灑,斑駁剩中庭)
描寫出此時庭園的李花散落一地,猶如一層薄雪鋪地的美景。與桃花的艷麗相比,李花淡雅無奇,大伴家持將這素雅的小白花比作春天的殘雪;再加上飄著淡雅的香氣,使得詩歌意境頓時升華,從而平淡中更凸顯出風(fēng)雅脫俗的美。
還有一首短歌吟詠“堅香子花”,《萬葉集》中僅有這一首詩吟詠此花,獨具慧眼識得其美,堪稱佳作。此花是一味清熱解毒的中藥材,早春時節(jié),丘陵上一簇簇“堅香子花”開著紫紅色的燈籠狀小花,如含羞的鄰家小妹低頭迎風(fēng)搖曳。
“物部の八十乙女らが汲みまがふ寺井のうへの堅香子の花”。(19-4143)
詩歌大意為:官邸家的妙齡女仆們亂入寺中來汲水,此時一株堅香子低垂靜守在井邊。
開頭一節(jié)描繪了一群打水的少女,寺院的靜寂被一陣歡聲笑語打破,這是一幅有趣而生動的動態(tài)描寫;下一節(jié)寺院井邊上,一株淡紫色的堅香子低垂著頭默不作聲。整首詩歌以動襯靜的手法絕妙地襯托出了寺院的靜謐意境與小小的“堅香子”那孤傲氣質(zhì)。這種手法跟王維的名篇《山居秋暝》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這首“堅香子”又為艷麗而熱鬧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淡雅素凈之美。
大伴家持在“詠霍公鳥并時花歌一首”中一并概括了與杜鵑啼鳴在同一時節(jié)盛開的花,詩中這樣寫到:
行運物華鮮,卉木繁八千;喧禽聲漸改,耳目接流遷;
嗟嘆心為痗,幽思我獨耐;卯月木成陰,霍公啼夜晦。
信如古傳說,育在鶯兒列;白晝超八丘,玄夜呼曉月。
逮及菖蒲花,芳橘結(jié)珠葩;少女串作釧,纏向臂上加。
此鳥往返逐,呼鳴斷復(fù)續(xù);傾聽無厭飽,我意何有足。(19-4166)
初夏時節(jié),大伴家持在越中的庭園里已是一片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景象,但這一切仍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思念與孤寂。詩人一直都喜愛的杜鵑如期而至,啼鳴相伴;身在越中孤身一人的大伴家持也越發(fā)喜愛杜鵑,常將“水晶花”“菖蒲花”“橘花”等初夏盛開的花與杜鵑一起吟詠,這樣使得詩歌呈現(xiàn)出一種有聲有色的花鳥意境。
中國農(nóng)歷的二月稱為卯月,而在日本把四月叫做卯月,據(jù)說是得名于“卯の花”即水晶花盛開的季節(jié)。水晶花的開放恰是在迎來春耕的季節(jié),此時杜鵑會徹夜不停地啼鳴,似在催人不誤農(nóng)時,及早春播。大伴家持用詩歌描繪出這一組迎來初夏的風(fēng)物。如,
“卯の花の咲く月たちぬ杜鵑來鳴き響めよ含みたりとも”。(18-4066)
詩歌大意為:水晶花開放的日子開始了,杜鵑就趕忙飛來啼鳴,水晶花還只是含苞待放。
“卯の花のともにし鳴けばほととぎす いやめづらしも名告り鳴くなへ”。(18-4091)
詩歌大意為:越發(fā)喜愛和綻放著的水晶花一同啼鳴的杜鵑,宛如在不停地唱著自己的名字。水晶花是一種白色小花,在郁郁蔥蔥的樹葉間如繁星點點;杜鵑的啼鳴聲和亮麗奪目的水晶花是一種聽覺與視覺組成的美意境。
與水晶花相比,菖蒲花秀麗優(yōu)雅,是代表端午節(jié)氣的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可防疫驅(qū)邪的靈草,端午節(jié)有把菖蒲葉和艾葉捆在一起插于檐下的習(xí)俗;在日本奈良時代受中國古代的影響,把菖蒲、艾葉或橘花和自然落下的花果,用繩串起來做成藥球,甚至把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叫做“菖蒲節(jié)”。同樣,大伴家持在詠嘆菖蒲的詩句中也常伴有杜鵑。如,
“ほととぎす待てど來 鳴かず菖蒲草玉に貫く日をいまだ遠みか”。(8-1490)
詩歌大意為:杜鵑怎么不來啼鳴,莫非離菖蒲作藥球的日子還早著呢?”詩人望眼欲穿地盼望著杜鵑早日來啼鳴,同時也流露出對菖蒲節(jié)的期待。
“……あらたまの年行き返り、月重ね、見ぬ日さまねみ、戀ふるそら、安くしあらねば、ほととぎす來 鳴く五月の 菖蒲草 余母疑 かづらき 酒宴 遊び慰れど、……”(18-4115)
這是為迎接好友久米朝臣廣繩從都城回到越中,大伴在酒宴上所作的一首長詩的節(jié)選。
詩歌大意為:好友去都城匯報工作一年未歸,因而牽掛不已,為此在杜鵑啼鳴的五月里,頭戴菖蒲、艾葉,在酒宴上消遣慰籍。詩人聽著杜鵑的啼鳴,聞著菖蒲和艾葉那清爽的香氣,借此舒緩思念友人的心情??傊?,菖蒲的香氣與杜鵑的鳴叫聲是一種嗅覺和聽覺組合而成的美意境。
“撫子花”得名于山上憶良的“秋之七草”之一,即“萩、葛花、撫子花、尾花、女郎花、藤袴、朝顏”,晚夏至秋之交朵朵小花如點點繁星般點綴著綠色原野。“撫子花”多稱為石竹或瞿麥,其形態(tài)纖弱嬌小,花色豐富,細細的花莖上,開一朵溫柔的小花。唐代司空曙的《云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fēng)。”此詩大加歌頌“撫子花”的艷麗與芬芳,表現(xiàn)出詩人對“撫子花”的喜愛。
同樣,大伴家持最愛的花也是“撫子花”,在他的詩歌里“撫子花”更像是愛人的化身?!度f葉集》中共有26首詩吟詠此花,其中就有11首是大伴家持所寫。如,
“わが宿に 蒔きし撫子 いつしかも 花に咲きなむ なそへつつ見む”。(8-1448)
詩歌大意為:庭前撫子花,何時才綻放,睹花將君念。這首詩是大伴家持15歲時寫給坂上大娘的一首戀歌。坂上大娘比家持小4歲,是家持叔叔大伴宿奈麻呂的長女,后來成了家持的正房妻子。此時二人還只是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詩中借花之喻贊譽戀人花容之貌,更能婉約含蓄地表達少年的思慕愛戀之意;盼花開放的虛景描寫拓寬詩之意境,倍增思念之情。忘卻了這段朦朦朧朧的初戀,22歲時又寫下一首“撫子花”詩,而這次女主角并非坂上大娘。
“秋さらば、見つつ偲へと、妹が植ゑし、やどのなでしこ、咲きにけるかも”。(3-464)
詩歌大意為:如若至秋,共賞愛妻所植花景,而今人去只留花在。所謂愛妻實際是大伴家持的妾室,她在庭院里種下大伴最愛的“撫子花”,此時一同賞花之人已逝去,花兒卻如期綻放。如同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中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痹娙四枪陋毐瘺鲋辛钊藫]之不去。
為了不要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大伴家持又再次追求青梅竹馬的坂上大娘,在坂上大娘的母親大伴坂上郎女的極力撮合下,二人終于重修舊好。二人的互通戀歌中,大伴家持仍然用他最愛的“撫子花”博取坂上大娘的芳心。
“撫子の その花にもが 朝な朝な 手に取り持ちて 戀ひぬ日 無けむ”。(3-408)
詩歌大意為:愿君化為撫子花,每日清晨捧在手心,疼愛不停。這首詩在《萬葉集》中歸入譬喻歌,坂上大娘又再一次化作“撫子花”走入大伴家持的心中。“撫子花”日語讀作「なでしこ」,花名中的「撫で」意思是“用手撫摸”,正好與「手に取り持ちて」意義上相互呼應(yīng),以及「朝な朝な」詞語的反復(fù),都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對愛人的朝思暮想?;蛟S是與坂上大娘分離數(shù)年的緣故,再次相戀更是珍惜百倍。
大伴家持23歲時終與坂上大娘成親,而新婚后5年被任命駐守越中,也就是現(xiàn)在日本的富山縣。在他駐守越中的第5個年頭的秋天,見庭中花作歌一首。
欽奉大君命,職方道遠廷,
來觀越國雪,忽已五年更,
不枕纖素腕,未寬衣帶縈,
中懷結(jié)夜寐,種植且娛情,
瞿麥播籬落,摩羅移夏庭,
花開成獨賞,閑步轉(zhuǎn)愁生,
嬌艷思美婦,中逢嘆未成,
慰心無所以,一日豈能寧,
地僻天涯遠,征人有涕零。(18-4113)
此時的大伴家持正在越中的庭園里賞花,回首往事五年乍然而過;孤身一人在這偏遠的邊城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因而將“撫子花”幻化成妻子陪在自己的身邊。與年少時所寫的朦朧浪漫的和歌相比,雖多了些滄桑孤獨感,詩風(fēng)卻更加颯爽成熟。
橘樹四季常青,枝葉茂密;春季白色香花四溢,秋冬黃果壓滿枝頭。橘樹自古以來深受敬愛,早在《日本書記》《古事記》中稱之為「常世草」即長生不老草,并記載了這樣一段逸事。垂仁天皇派田道間守到傳說中的不老之國(蓬萊神仙鄉(xiāng)),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果。田道間守苦苦找了十年后,帶著一株長滿果實的樹(橘樹)歸來之時,垂仁天皇卻已駕崩。
《萬葉集》寫橘樹多達72首和歌,“橘樹”的花朵稱為“花橘”,常詠嘆其芬芳的香氣,以及常青的生命力。萬葉時代“花橘”作為初夏的時令花,深受人們喜愛。中西進的《花的萬葉秀歌》中認為“花橘”是「神が立つ花」即“附有神靈的花”。另外,“橘樹”還有一層政治色彩的寓意。如,
“橘は 実さへ花さへ その葉さへ 枝に霜降れど いや常葉の木”。(6-1009)
詩歌大意為:橘樹,其果其花俱美好;尤為其葉,至冬霜降仍常綠,越發(fā)繁榮喜慶之樹。這是圣武天皇賜姓“橘宿禰”于葛城王時所作。葛城王受賜橘姓,改稱橘諸兄,官至正一位左大臣,逐步掌握朝廷最高權(quán)力,成為橘氏家族最具權(quán)勢的頂峰時期。“橘樹”也成了橘氏家族的一種象征。
大伴家持是橘諸兄的好友,在橘諸兄提攜下,家持受到提拔,一路升遷。因而,他在詩歌中常借“橘樹”歌頌橘氏家族。如,
常世物この橘のいや照りに我ご大君は今も見るごと。(18-4063)
(此長生果橘子越發(fā)璀璨 照耀天皇萬代興盛)
大君は常磐にまさむ橘の殿の橘ひた照りにして。(18-4064)
(天皇如磐石亙古不變 橘家殿下的橘子 照耀萬代)
“花橘”在初夏時節(jié)盛開,枝葉繁茂間點點白色小花,撲鼻香氣更令人心醉。與碩大的果實相比,大伴家持的筆下更為憐惜“花橘”。如:
“我が宿の、花橘は、散り過ぎて、玉に貫くべく、実になりにけり”。(8-1478)
詩歌大意為:我家院落花橘已凋落,果實的大小可以穿做藥球了。詩中滿樹碩果累累,喜慶之余帶著感傷,詩人念念不忘那早已凋謝的“花橘”。
“橘は 花にも実にも 見つれども いや時じくに なほし見が欲し”。(18-4112)
詩歌大意為:不管是開著花的橘樹,還是結(jié)滿果實的橘樹,都越看越美,真想不分時令日日觀賞?;蛟S帶有對橘氏家族的敬仰之情,卻更能感覺到詩人對“橘樹”的真心喜愛。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而大伴家持獨具慧眼能從平淡中發(fā)現(xiàn)美,譜寫出“春之贊歌”;初夏時節(jié)一片生機勃勃,大伴家持將期盼已久的杜鵑啼鳴與同一時節(jié)盛開的花一起詠唱;纖弱嬌小的“撫子花”深得大伴家持的喜愛,在他的詩歌里“撫子花”更像是愛人的化身;“橘樹”自古以來深受敬愛,大伴家持卻獨憐那白色撲香的“花橘”。春夏秋冬中,詩人感受著四季的輪回,用花意象抒發(fā)生命贊歌與個人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