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江
北宋大文豪蘇軾(字東坡)非常注意節(jié)儉自律,極力反對奢侈。他認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僅有害風(fēng)氣,也有害身體。他曾寫過一篇《節(jié)飲食說》的小文,貼在自家墻上,時時警醒。他自己每頓飯只是一飯一菜。到了逢年過節(jié)改善生活,也只能飲一杯酒,吃一個葷菜。若來了客人,只許加兩個菜,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親朋請他去做客,他也事先告知對方,不要鋪張,不然他就拒絕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從遠地回來,多年不見,分外親熱。好友請他去敘舊,蘇東坡推辭不過,再三叮囑他按老規(guī)矩,不可鋪張。友人連連答應(yīng)。第二天,蘇東坡按約赴宴。當他來到友人家中一看,大吃一驚。原來,友人覺得多年不見,宴請?zhí)K東坡,理應(yīng)豐盛一些。而在蘇東坡看來,卻是過于奢華了。蘇東坡皺皺眉頭,說:“有約在先,怎么還這樣鋪張?”友人一再解釋:“按我原意,比這還要豐盛,已經(jīng)按兄長之意減去了一半。”蘇東坡?lián)u搖頭,說:“你還是不了解我呀,我不是僅嘴上說說而已,而是打心眼兒里反對浪費的。請你撤去多余菜飯,夠我二人食用即可,不然,我就要告辭了?!蹦怯讶它c點頭,心里頓時升起敬佩之情,說:“好,按你的意思辦。”仆人撤去了一大半,僅剩下四個盤子一壺酒。蘇東坡笑著說:“這不是很好嘛!”他和友人舉起酒杯,熱情地敘談起來。
北宋宰相王安石,雖然官高祿厚,但他生活很節(jié)儉,從不鋪張浪費。
一次,王安石一姓蕭的親戚到京城,來相府拜訪他。時近中午餐時,蕭公子一看餐桌,只有幾盤家常便菜,兩盤薄餅而已,“果蔬皆不具”。過慣了錦衣玉食的蕭公子心里雖不爽,但也無可奈何。他拿起一張餅,去掉邊和皮,勉強吃了餅心,便撂了筷子。蕭公子哪里知道,這便飯還是王安石的待客飯呢,他平日只有一菜一湯。
王安石看了看桌上的殘餅,心想百姓多有食草根、樹皮、觀音土者,年輕人竟如此不知節(jié)儉,怎能興國立業(yè)!于是,他對蕭公子說:“公子,你可知唐朝李紳的《憫農(nóng)》詩?”蕭公子答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蓖醢彩壑诱f:“公子,那你一定知道這詩的含義吧?”王安石的小兒子搶著說:“我知道,是說農(nóng)夫頂著晌午的烈日去鋤禾,汗滴灑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誰能知道盤子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辛苦勞動換來的?!蓖醢彩溃骸罢f得好。既然這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把這殘餅吃了吧!”說完,撿起蕭公子丟棄的餅邊有滋有味地吃起來。羞愧的蕭公子也大口吃起來……王安石節(jié)儉食殘餅的事,一時被傳為佳話。
據(jù)《元史》記載,元文宗年間有個叫秦起宗的官員非常清廉。由于政績卓越,他被朝廷任命為撫州路總管,為正三品官員。
聽聞新長官到任,撫州路衙門按照慣例擺起盛宴歡迎。當秦起宗看到長長的宴席流水,不由皺起眉頭?!斑@辦酒席的錢哪兒來的?”秦起宗嚴厲地問道。
“都是跟商人賒借的?!笨吹叫麻L官如此嚴肅,辦事的官員不敢欺瞞,老老實實回答。
“我本是農(nóng)家子弟,安于儉省節(jié)約,希望咱們官員帶頭節(jié)儉,也讓百姓改變這種鋪張浪費的風(fēng)氣。”秦起宗說。
于是,他命令辦事人員立即將所借款物一律歸還商人,命令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個工作餐。因為長官帶頭廉潔奉公,嚴禁大吃大喝,所以,秦起宗領(lǐng)導(dǎo)下的撫州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禮即止”,深得百姓稱贊。(來源: 河南省紀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