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霞
摘 要:目前,隨著國民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工作者們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如何培養(yǎng)人才和德育教育上,這也體現(xiàn)了我國對于“育人”的重視性。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與此同時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因此,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將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引言
自古以來,學生和家長認為學校和教師主要是是傳授知識解答疑惑的,也就是承擔著“教書”的責任,而“育人”往往被認為是家庭內(nèi)部的任務。但是現(xiàn)在國家加強了德育教育,表示教師不僅要將傳道受業(yè)解惑作為主要教學任務,更要把德育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來對待。因為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們只有先學會如何做人,才能有更好更端正的一個態(tài)度去學習。
一、注重言傳身教,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小學班主任在學生眼中幾乎相當于領導人,就是權威的象征,是學生心中的榜樣和示范者,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須具有良好的風度儀表,教態(tài)要自然,心態(tài)要平穩(wěn),只有這樣,一個完美的教師形象才能聳立于學生的面前,才能真正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班集體德育的發(fā)展[1]。這就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規(guī)范語言。正所謂“先成才,后成人,”模仿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技能,而小學生這一階段最初的德育教育來源就是家庭、父母,有些家庭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能比較欠缺,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和學校進行調節(jié)和加強。除了父母,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和同學,因此,在這個大教育環(huán)境下班主任需要做好營造良好德育班級的氛圍,讓每名學生都能在一個道德素質高的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比如,可以在教室張貼名人名言、專題海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人文藝術的熏陶下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
二、因材施教,加強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采取的辦法不可能對全班都受用,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班主任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們,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方法來進行德育教育[2]。
現(xiàn)在的小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發(fā)展比較突出,要想使德育工作順利展開,班主任就要對全班學生的狀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這樣有助于班主任對癥下藥。在對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班主任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德育工作中,進而提升班級整體的道德素質。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難免會有一些個性較強、道德素質較低的同學,這個時候需要班主任有耐心的去開導和勸說,同時也要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爭取在一種平和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發(fā)生改變。其次,班主任要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班級的主體,給予學生很大程度上的信任,讓學生產(chǎn)生主人翁意識,從而對班集體產(chǎn)生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比如,班主任在召開班級活動時,盡量讓學生成為“主辦方”,這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級的地位和角色,也感受到了班主任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長此以往,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去,促進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道德素質[3]。
三、加強家校溝通,合力開展德育工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小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熏染,而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對象,班主任要想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性,就要與家長展開緊密的溝通,與家長做好配合,共同致力于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訪、建群、家長會等等這些形式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同時也讓家長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該用什么方式來教育他們。家長完美的配合會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順利開展。一些家長認為學校和老師是管理孩子的主體,家庭教育的責任就相對減輕了,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家庭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雙向展開的,家長的重視也會引起教師和學校的重視,雙方通力合作,才能使學生的教育更加完善,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個人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進而提升整個班集體的道德水平。
四、完善評價機制,增強學生德育意識
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學生受到合理恰當?shù)脑u價之后,會因此發(fā)生極大的改變,所以班主任在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做到尊重和鼓勵,進而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德育意識[4]。
有些學生做錯事情之后,班主任會嚴厲的批評一番,有時候過重的言語會刺激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毫無益處,這時候就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說教。適度的評價會使學生很大程度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同時,班主任要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努力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而提升道德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做好知識教育的工作,更要加強德育教育的工作,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所以掌握正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希望班主任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將德育教育作為重點,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文獻參考:
[1]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129+131.
[2]鞏清志.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探索[J].華夏教師,2017,01:80.
[3]劉躍剛.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2:329-330.
[4]沈少珍.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