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釉陶樽上的樂舞圖

2020-12-06 10:49:44姚旭
東方收藏 2020年11期
關(guān)鍵詞:釉陶九尾狐西王母

一件包頭漢墓出土的黃釉陶樽,在腹部布滿了上古神話故事、舞蹈浮雕圖像,對漢代戲曲史研究具有文物價值,本文對該藏品內(nèi)容試作分析。

1981年5月,包頭市郊區(qū)召灣村西漢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黃釉陶樽,呈筒狀,通高22.2、足高1、口徑18.3厘米,環(huán)樽腹模印浮雕計47圖,內(nèi)容為神話傳說故事和舞蹈形象(以下簡稱陶樽圖)(1),茲介紹于后。

●? ?神話故事

一、西王母與珍禽異獸

據(jù)《山海經(jīng)》,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fā)有頭飾,是掌管瘟疫刑罰的怪神,陶樽圖上的西王母已經(jīng)人格化了,面目和善。西王母之左有神女監(jiān)視玉兔搗藥,之右有一神人舉背放飛三足鳥。后人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它又是嫦娥的化身。謂玉兔搗藥,煉不死之藥。后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后羿之妻嫦娥因食不死之藥奔月,過著寂寞的生活。

青鳥:為西王母取食有三只青鳥,赤首黑目,另有三足鳥為西王母做各種雜事。

白虎:代表西方天象,威武勇猛,畫虎于門上,且能“吃鬼”,是“漢代四靈”之一,余為青龍、朱雀、玄武。

天馬:生活在馬成之山,其狀如白犬而黑頭,生翼,見人則飛,其鳴自叫。

母豬:作奔跑狀,有兩只小豬在其身旁,享家族天倫之樂,遠(yuǎn)古人們對豬是比較崇拜的,如紅山文化中出土有陶豬、豬首玉龍。

嫦娥:受到天帝的懲罰,化為蟾蜍。

坐梟:為強(qiáng)悍之鳥,晝盲而夜明,為守夜之瑞禽。

二、祖神伏羲、女媧人首蛇身

宇宙初開之時,昆侖山下未有人民,只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兩煙悉合,若不,便煙散。于煙即合,結(jié)為夫妻。女媧用泥土,造了大量人口。不久,人間發(fā)生了大災(zāi)難,天塌地陷,洪水橫流,蛇獸傷人,女媧便煉石補天。

女媧氏和西王母是母系社會中兩位偉大的女性。

傳說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十位神”,叫做“女媧的腸子”,處在大片的莊稼地里,睡覺就橫臥在路上。

三、后羿射日

陶樽圖上有兩只鳥代表太陽,是太陽之精,是后羿的弓箭指向之處,后羿的腦后圓形物,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太陽。《淮南子》說:“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天帝派后羿佐堯治天下,于是后羿除害,萬民皆喜。

四、神農(nóng)創(chuàng)始農(nóng)業(yè)

扶桑樹右邊是牛首人身創(chuàng)始農(nóng)業(yè)的神農(nóng)氏,長于姜水,姜姓,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與戴樹冠的怪神、雞首人身神為鄰,說明這里是農(nóng)業(yè)社會。神農(nóng)氏的功績還有嘗百草,為人治病。神農(nóng)氏騎在一匹似龍非龍的神獸背上,到處行醫(yī)。

五、禹化熊治水

陶樽圖上有四只熊的形象,而沒有禹本人,是因為大禹已經(jīng)化熊了。鯀、禹父子為治水化為黃、黑二熊。鯀治水無功,為舜所殺,化為黃熊,在西去的路上見人遭受水災(zāi),缺衣少食,還勸人種黑小麥以充饑。禹平治水土,輸導(dǎo)軒轅之山時,化為黑熊,親自用嘴扒石,其妻女嬌敬飯時,見丈夫是只黑熊,大驚,逃跑至嵩山化為白石。

神龍:禹治水時,有神龍相助,以尾畫地,導(dǎo)水所注。另有神牛與禹治水有關(guān),該牛居空桑之山,名叫軨軨,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水,是大禹治理水的對象。

六、獨角羊斷案

羊一角獨大,能助法官斷案。皋陶治獄,有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皋陶敬羊,起坐不離左右。

七、九尾狐

善變化,蠱惑,性喜吃人,以嬰兒哭泣聲引人來探,吃了它的肉,不中妖邪毒氣。

九尾音近九五,示帝王之位,周文王應(yīng)九尾狐得天下。狐為瑞獸,太平則出,有辟邪的魔力。

●陶樽上的舞蹈形象

西王母的頭飾、服裝上的尾飾,除表示王者高貴的身份外,又是我們說的舞蹈形象的典型。蹲熊、牛頭神、樹頭神、雞頭神兩臂彎曲叉腰,都是經(jīng)過化妝的有頭飾的舞者。九尾狐下邊有兩位披著羽衣的怪神,酒足飯飽之后,對舞配合得非常默契。更巧妙的是神話兼有舞蹈表演功能的“方相舞”,在陶樽圖中也被反映出來。

儺,音同“挪”,本意為咒魔術(shù)士、驅(qū)鬼術(shù)士。儺戲,被稱為“戲劇活化石”,它是上古時代圖騰崇拜時期的一種驅(qū)鬼儀式,由儀式發(fā)展成民間歌舞,漢代開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稱,最后形成于唐宋。陶樽圖上含有儺戲角色的形象。

1.方相士是十二神的領(lǐng)導(dǎo)者,可稱為驅(qū)除瘟疫的儺神,四只眼,掌蒙熊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陶樽圖上無此形象,但用四只蹲熊作象征。

2.神荼、郁壘是二位門神,捉惡鬼喂虎,陶樽圖上有二甲胄武士,就是二位門神。

3.有十二位儺神參加驅(qū)鬼活動,戴有儺舞特制的楊木面具。

儺戲多在固定的節(jié)日演出,具有原始舞蹈風(fēng)格,在鼓聲、歌唱聲中進(jìn)行生動的演出。

●陶樽圖反映西漢時期社會風(fēng)尚

漢代人常常將青龍、白虎、奔鹿、九尾狐、怪獸、西王母等形象,刻畫在墓道、棺槨、冥器、日用器物上。漢代人崇尚這些民間故事,寄托自己的幻想,喜聞樂見,期望長壽、羨慕神仙長生不老。這具陶樽約產(chǎn)生于西漢元帝時,匈奴呼韓邪單于朝漢以后,社會稍趨安定,黃老思想在民間的影響依然存在。在社會上,方士迷信,講求讖緯學(xué)說,處處講祥瑞,把陶樽放在墓葬里,除供先人飲酒外,也帶去平安,早日升天成仙。

陶樽圖將神話故事、舞蹈戲樂、古儺故事等糅為一體,已折射出最初具有的戲劇因素,我們結(jié)合其他墓葬百戲壁畫、百戲畫像磚等出土文物資料分析,漢代舞蹈戲樂已由娛神步入娛人的階段,出現(xiàn)了最早的職業(yè)演員和演出場所,為后來的戲樂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

(作者姚旭,包頭市文物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歷史考古學(xué)與地方史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何林,召灣漢墓出土釉陶樽浮雕淺釋,包頭文物資料第一輯,1985年。

猜你喜歡
釉陶九尾狐西王母
廣西發(fā)現(xiàn)九尾狐甲魚化石等
西王母信仰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
民族藝林(2021年4期)2021-12-06 01:08:59
陜西西安月登閣村唐杜華墓發(fā)掘簡報
考古與文物(2021年6期)2021-03-03 04:31:32
宜興釉陶
江蘇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出土器物
可愛的九尾狐
九尾狐“留學(xué)”日本
百家講壇(2019年18期)2019-02-16 14:44:56
南山經(jīng)(五)青丘九尾狐
女媧補天
麻阳| 常山县| 呼和浩特市| 前郭尔| 顺义区| 阜平县| 读书| 泸西县| 江陵县| 固镇县| 凉山| 大渡口区| 福鼎市| 平安县| 沙田区| 浦江县| 武城县| 姚安县| 沈阳市| 松潘县| 红河县| 古蔺县| 甘孜县| 玉溪市| 宜川县| 贺兰县| 亚东县| 渝北区| 上高县| 白城市| 海盐县| 建德市| 伊宁市| 郑州市| 东海县| 达日县| 进贤县| 鄂州市| 清镇市| 美姑县|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