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力:概念、方法與意義 *

2020-12-07 04:10荊世群王文兵
教學與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分析方法張力矛盾

荊世群,王文兵

在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張力”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概念,不僅形成了張力美學、張力詩學等專門研究領域,而且出現(xiàn)了大量包含“張力”的概念和表述,諸如內在張力、張力結構、文化張力、藝術張力、思想張力、解釋張力、社會張力、歷史張力、現(xiàn)實張力、多重張力、張力失衡、張力分析以及種種“兩者間的張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梢哉f,“張力”這一概念已不單純是一個用以描述事物所處某種狀態(tài)的普通概念,而已被提升為一個“理論概念”并成為一種分析方法、一種思維方式,甚或具有某種價值觀意義或價值意蘊。因此,探討張力概念、張力分析方法及其蘊涵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意蘊,對于我們更好地運用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并由此透視廣泛運用這一概念和分析方法的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狀況,深入反思我們的問題情境、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張力概念的基本內涵

在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一些學者在使用“張力”這一概念的時候,首先會對它作出自己的界定和解釋,哪怕僅僅是一個操作性的概念界定,確定其主要內涵,盡力避免理解的歧義性和模糊性。正是出于這種考慮,有些學者對“張力”這一概念作出自己的界定和解釋。例如,有學者認為,張力指的是一種建立于力量互動基礎之上的緊張關系;(1)黃璇、任劍濤:《在國家體系的轉變中突顯暴力的內在張力》,《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張力狀態(tài)是由相互矛盾因素組合及其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種動態(tài)平衡;(2)周紅波:《和:一個極富張力的中國古代文論范疇》,《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4期?!皬埩Α钡膬群?jīng)歷了從物理學到詩學的變化,它是由對立因素、互否因素、異質因素、互補因素等構成的緊張關系結構;(3)陳仲義:《張力:現(xiàn)代漢語詩學的“軸心”》,《文學評論》2012年第5期?!斑@里所謂張力,是指同一思想體系中兩方面觀點互相背離的緊張狀態(tài)?!?4)徐長福:《論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唯物史觀的張力》,《哲學動態(tài)》2012年第5期。上述定義盡管各有側重,但都把“張力”理解為由對立因素、異質因素等不同因素造成的“緊張關系”“緊張狀態(tài)”“動態(tài)平衡”。

與上述學者有所不同,大多數(shù)學者在使用“張力”這一概念時,并沒有專門作出自己的界定和解釋。顯然,他們認為,這一概念已具有一種不言而喻的明確內涵,自己不必再提出專門的界定和解釋。這倒不是說,他們對這一概念沒有自己的理解,而是說,他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顯現(xiàn)在他們對這一概念的運用之中。如果“概念的內涵和意義在于其用法”這一論斷是有效的,那么,這種將自己對某一概念的理解顯現(xiàn)在自己對該概念的運用之中的做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任何定義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完整的,都只能揭示和說明被定義對象某一方面的屬性和關系。事先對某一個概念下個定義既有某種好處,也有某種壞處。好處是事先就能夠確定一個概念的明確內涵,避免歧義性和模糊性;壞處是可能限制人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甚至可能束縛自己的運用或不自覺地使自己的概念界定與自己對這一概念的運用之間產(chǎn)生某種不一致或自相矛盾。對于這些對“張力”概念不能提出自己的界定和解釋而只是運用這一概念的學者而言,我們若要把握他們對“張力”概念的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領會和分析他們對這一概念的運用情況。

庫恩在其《必要的張力》一書中對“張力”這一概念的使用很有名,對當代中國學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但他對這一概念并沒有作出專門界定和解釋。他說:“某種‘收斂式思維’也同發(fā)散式思維一樣,是科學進步所必不可少的。這兩種思想方式既然不可避免地相互沖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維持一種往往難以維持的張力的能力,正是從事一種最好的科學研究所必需的首要條件之一?!?5)[美]托馬斯·庫恩:《必要的張力》,范岱年、紀樹立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23頁。簡單地說,所謂發(fā)散式思維,就是一種向外散發(fā)的思維方式;所謂收斂式思維,則是一種向內集中的思維方式。庫恩這里強調的是,這兩種思維方式都是科學研究必需的,最好的科學研究必須將這兩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結合的方式就是在這兩種思維方式之間建立和維持一種“難以維持”的“必要的張力”。針對人們過度強調發(fā)散式思維對于科學研究和科學革命的重要性,庫恩強調了收斂式思維對于科學研究和科學革命的重要性。在庫恩看來,對于科學研究和科學革命來說,收斂式思維即使不比發(fā)散式思維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的。根據(jù)庫恩對“張力”概念的使用情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庫恩看來,所謂張力就是把相反因素、對立因素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作用的一種狀態(tài)或結構,這種包含相反因素或對立因素相互促動、相互制衡的思維結構要比那種只包含單一因素的思維結構更具有自我突破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無疑,庫恩這里強調了“必要的張力”的積極效應。

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貝爾也多次使用了“張力”概念,但他同樣沒有對這一概念作出專門的界定和解釋。貝爾說:“我將社會分解成技術經(jīng)濟結構、政治和文化三個領域。這三個領域并不互相重合,也有著不同的變革節(jié)奏;它們遵循不同的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將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行為類型合法化。是這些領域間的不相調和造成了社會的各種矛盾。……在此框架內,我們可以辨識出社會不同結構之間的張力:即擁有官僚和等級制度的社會結構(主要是技術經(jīng)濟結構)與形式上相信平等和參與的政治之間的緊張關系;以角色分配和專門化為根本基礎組織起來的社會結構和關注自我和‘整個’人之提高和完成的文化之間的緊張關系?!?6)[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嚴蓓雯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12頁。根據(jù)貝爾在該著作中對“張力”概念的使用情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張力就是對立因素之間的緊張關系;不同社會結構之間的張力可能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一種沒有張力的社會結構勢必死氣沉沉,一種充滿張力的社會結構則可能走向自我瓦解。貝爾說明了張力的合理限度及其雙重效應。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一些學者對“張力”概念的界定和解釋看,還是從一些學者對這一概念的使用情況看,盡管各有其側重點,比如,有的學者強調張力意味著對立因素之間的相互背離;有的學者強調張力表達了對立因素之間的互補性;有的學者強調張力的積極效應;有的學者強調張力的消極效應;有的學者強調張力的雙重效應;有的學者將張力視為應該消除的某種狀態(tài);有的學者將張力視為應該努力達成和維持的某種狀態(tài);一些學者過度地強調了張力所表達的沖突性或背離狀態(tài)而忽視了其所表達的互補性、一體性,且沒有充分意識到張力的合理限度,有時甚至將之與沖突、對抗、背離等同起來;但大多數(shù)學者對“張力”這一概念確實有其共同的基本理解或某種共識。首先,張力概念所表達的是在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存在的一種緊張關系或緊張狀態(tài);這種緊張關系或狀態(tài)是由兩種或多種不同因素(包括差異因素、對立因素、異質因素等)交織在一起所造成的。其次,張力概念表達的是這種緊張關系或狀態(tài)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結構和促使事物變化的內生力量。再次,張力概念突出了不同因素之間的對立性、互補性及其有效限度,以及不同因素的相對獨立性。最后,張力概念表達的是構成事物關系或構成事物狀態(tài)之不同因素之間必須維持一種特定關系或狀態(tài),才能取得相反相成、互補共生的效果。就是說,張力有其合理的限度,缺乏張力或張力不足導致事物缺乏活力、死氣沉沉,張力過度則導致事物分崩離析。

二、張力概念與矛盾概念的比較分析

美國學者米爾斯說:“當我們定義一個詞語時,我們只是歡迎其他人以我們所喜歡的它被運用的方式來運用它;定義的目的是讓爭論能集中于事實上,好的定義的應有結果是把對術語的爭論轉變?yōu)閷κ聦嵉牟煌捶ǎ瑥亩破疬M一步研究所需的爭論。”(7)[美]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陳強等譯,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第35頁。如果關于某個概念的好定義能夠使我們集中于某種事實,那么,人們對張力這一概念的上述界定和理解是否足夠好到能夠引導我們去重新認識到什么事實呢?對“張力”概念的上述界定和理解首先最讓人容易想到的另一個概念——“矛盾”。閱讀一些使用“張力”這一概念的學術文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只要不深究其義,在人們運用“張力”概念的地方大都可以用“矛盾”這一概念替換,反之亦然。正因如此,有些學者不時將“矛盾”與“張力”這兩個概念交替或并列使用。那么,“張力”與“矛盾”究竟有什么重要差異呢?可以肯定,與矛盾概念一樣,張力概念也是一個辯證法的概念。根據(jù)上述我們對張力概念的理解和以毛澤東的《矛盾論》及其相關論述為代表的對矛盾概念的理解,其重要差異可能集中在對“矛盾統(tǒng)一體”“對立因素之間的關系”“對立因素之間的平衡”和“對立因素的結合點”等問題的不同理解上。矛盾和張力這兩個概念都引導我們集中思考構成事物及其某種狀態(tài)的“對立因素”和“對立性”及其復雜關系,并由此顯示出兩者表達重點的差異性。

首先,兩者對“矛盾統(tǒng)一體”具有不同的理解。矛盾概念不僅意味著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而且更偏重于矛盾雙方經(jīng)過爭高競長、此消彼長的斗爭而導致舊矛盾統(tǒng)一體的解體和新矛盾統(tǒng)一體的產(chǎn)生;而張力概念則意味著矛盾雙方安于在現(xiàn)有矛盾統(tǒng)一體內的相互作用,并以此為前提來實現(xiàn)對立因素之間的互補性以及由此激發(fā)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不企圖支配、削弱對立面,更不會消滅對立面,而是力圖維系矛盾雙方各自的獨立性及其獨特作用和相互作用,甚至為此有意扶植對立面或對手,如在體育競賽中,為了達到“棋逢對手”,實施所謂“養(yǎng)狼計劃”。張力概念強調維護對立因素共處一個統(tǒng)一體的重要性及其多重功能,反對矛盾各方力圖壓倒乃至消除另一方的極端趨勢,反對矛盾各方試圖突破其來自對方的限制并要求各方的自我限制。簡單地說,張力概念強調維護既有矛盾統(tǒng)一體的重要性,矛盾概念強調突破既有矛盾統(tǒng)一體的重要性。

其次,兩者對“對立因素之間的關系”具有不同的理解。矛盾概念表達了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以及一方支配乃至克服另一方的變化趨勢;而張力概念表達了對立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互補性和循環(huán)性,維護、調節(jié)和利用對立因素的必要性,以及通過對立因素的互補性滋養(yǎng)對立各方及其相互關系的可能性。或許可以這樣說,張力是矛盾的一種特殊情形或對矛盾的一種特殊表達,特指對立因素之間對抗性與互補性的雙重特性,既靠其對抗性滋養(yǎng)其互補性,又靠其互補性滋養(yǎng)其對抗性,試圖在兩極或多極對立的相互制衡之中不斷穿梭以實現(xiàn)對立性因素的互補性和綜合效應,力圖避免矛盾的一方支配或克服另一方的單一趨勢和單一狀態(tài)。比較而言,張力概念強調對立因素之間的互補性和矛盾雙方的同一性,矛盾概念強調對立因素之間的沖突性和矛盾雙方的斗爭性。

再次,兩者對“對立因素之間的平衡”具有不同的理解。矛盾這一概念側重于揭示矛盾雙方的不平衡性及其主次轉化;而張力概念尤其強調的則是矛盾雙方勢均力敵的均勢狀態(tài)或動態(tài)平衡,避免一方屈從另一方的等級結構和單向支配趨勢。矛盾概念重點強調的是對立因素之間的轉化或統(tǒng)一體的瓦解;張力概念突出的是對立因素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及其循環(huán)運動。猶如只有維持運動物體的離心力與向心力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動態(tài)平衡,才能形成圓周運動一樣,只有對立因素之間保持動態(tài)平衡,才能形成和維系其一定的張力運行。如果一個運動物體的離心力絕對地壓倒其向心力,那么這個物體就飛出去了;反之,物體就掉下來了。馬克思說:“商品的交換過程包含著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關系。商品的發(fā)展并沒有揚棄這些矛盾,而是創(chuàng)造這些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一般說來,這就是實際矛盾賴以得到解決的方法。例如,一個物體不斷落向另一個物體而又不斷離開這一物體,這是一個矛盾。橢圓便是這個矛盾借以實現(xiàn)和解決的運動形式之一?!?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4-125頁。張力運行是矛盾運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對立因素之間的大體均勢是形成和維持張力運行的必備條件。當然,這里所謂均勢和平衡主要是指對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構和強度,而不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切方面都必須達到勢均力敵的地步。假如形成一方支配另一方的等級結構,則其張力勢必被壓制乃至窒息。有學者分析說:“矛盾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并非所有的矛盾對立都具有張力。矛盾的雙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張力的特殊之處是在排斥力與吸引力之間建立了一種相對靜止的動態(tài)平衡。如果僅僅有排斥力,而沒有吸引力構建一種趨同關系并與排斥力相抗衡,或者排斥力大大超過吸引力,相對靜止的動態(tài)平衡就不復存在,張力也因之消解。”(9)周紅波:《和:一個極富張力的中國古代文論范疇》,《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4期。這種理解或許不夠全面,但無疑把握了“張力”概念表達的重點內容。簡單地說,矛盾概念強調不平衡性,張力概念強調平衡性。

最后,兩者對“對立因素的結合點”具有不同的理解。矛盾概念側重于對立因素的沖突性及其走向解體的必然趨勢;而張力概念則側重于兩極對立的中間區(qū)域或對立因素之間的一系列結合點。有學者說:“如果僅僅停留在以往人們對‘對立統(tǒng)一’的理解上,還不足以解釋‘張力’的內在實質。我們對‘張力’的內在實質的理解,是在通常人們對‘對立統(tǒng)一’的理解中止的地方開始的。也就是說,張力:是一種特殊的辯證關系。它的‘對立’,是兩極對立;它的‘統(tǒng)一’,是雙向統(tǒng)一。這是以往對辯證關系的研究都未曾深入的層次,而這,正是張力的實質,也是張力所欲開辟的潛在空間?!?10)就此而言,張力概念描述了矛盾的特殊情形,或可謂由對立兩極的雙向運動所形成的特定狀態(tài)。簡單地說,張力概念強調對立因素之間的循環(huán)互動性及其一系列結合點,矛盾概念強調對立因素的沖突性及其解體趨勢。

綜上所述,比較而言,矛盾概念的旨趣是通過矛盾雙方的此消彼長,突破現(xiàn)有矛盾統(tǒng)一體,實現(xiàn)矛盾的轉化;張力概念的旨趣是以維系現(xiàn)有矛盾統(tǒng)一體為前提,通過不斷調整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充分發(fā)揮對立因素之間的互補性,使之展現(xiàn)為一個對立面之間相互作用的彈性空間和一系列亦此亦彼的中間狀態(tài),以期獲得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動力、狀態(tài)和結果。與矛盾概念相比,張力概念重在強調差異因素、異質因素、對立因素等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有效方式和合理限度及其所造成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彈性空間,突出了差異性因素、異質性因素、對立性因素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互補性、積極效應和合理限度。

三、張力分析方法的多重維度

如果說,張力是矛盾的一種特殊情形,那么,張力分析方法則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種具體運用,既以矛盾分析方法為基礎,又有自己的重點內容。就其分析內容而言,張力分析方法只能分析矛盾的特定情形,而不可能分析矛盾的全部情形;就其分析跨度而言,張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段,不能涵蓋矛盾分析方法的全部內容;就其分析視野而言,張力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種自我限制和焦點轉移,局限于既定矛盾統(tǒng)一體之內。這里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來理解和說明張力分析方法的主要特點。

第一,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結構分析方法。與矛盾分析方法力圖把握矛盾的主次并促成矛盾的轉化、從而解決原有矛盾有所不同,張力分析方法試圖分析矛盾雙方在其兩極或多極對立運動中的一系列結合狀態(tài)或結構,在確認、維護和調節(jié)兩極或多極對立的過程中,通過調節(jié)對立因素并因此滋養(yǎng)對立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張力分析方法不是要終結原有矛盾,而是要充分運用既有矛盾,把握運用對立因素的合理方式和有效途徑,通過“以他平他”,實現(xiàn)相反相成、多元互補、和而不同乃至和實生物的目的。張力分析方法更注重從諸種對立因素的互補互動、循環(huán)作用及其結合點、結合方式上分析和說明問題,注重把握兩極或多極對立之間存在著一系列連續(xù)的“中間區(qū)域”或“中間狀態(tài)”。張力分析方法有助于遏制矛盾分析方法可能滋生的“厚此薄彼”“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極端化傾向,但同時潛伏著陷入“均衡論”或“調和論”的思想風險。有學者認為,張力是一種“兩極擴張”的對立;要理解“兩極擴張”,就必須丟棄“非此即彼”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而代之以“亦此亦彼”的現(xiàn)代思維方式,始終在兩極間的對立和擴張中看到蘊藏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潛力的“兩極間域”。(11)金健人:《論文學的藝術張力》,《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3期。張力分析方法正是這樣一種力圖把握對立因素之間得以互補互動的一系列結合方式的分析方法。例如,有學者這樣分析中國現(xiàn)代性的張力結構:“現(xiàn)代化與傳統(tǒng)化之所以形成張力結構,是由現(xiàn)代性的根本屬性決定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社會及其文化發(fā)展就具有現(xiàn)代性,但是現(xiàn)代性產(chǎn)生之初陷入一種悖論之中:一方面崇尚科學理性和進步觀念,努力推進現(xiàn)代化進程;另一方面又批判這種現(xiàn)代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尤其批判資本主義),其本身又具有反現(xiàn)代的屬性。現(xiàn)代性因而同時具有現(xiàn)代化和反現(xiàn)代的屬性,它既有批判傳統(tǒng)、不斷追求現(xiàn)代化的力量,也有批判現(xiàn)代化、在復興傳統(tǒng)中獲得螺旋上升的力量,這兩種力量形成一種獨特的張力結構?!?12)胡鵬林:《傳統(tǒng)化與現(xiàn)代化:中國當代戲劇的形態(tài)與張力》,《文藝研究》2013年第1期??梢哉f,中國現(xiàn)代性的這種張力結構正是其得以生成和確立新型現(xiàn)代性圖景的內生動力。

第二,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功能分析方法或動力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特別注重分析各種矛盾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功能,強調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同樣,張力分析方法注重分析張力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功能,認為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張力是事物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強調事物發(fā)展的動力來自兩種或兩種以上差異因素、對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單一因素難以提供推動事物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動力,反對單線決定論式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張力分析就是要揭示和說明張力在事物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發(fā)揮作用的方式,包括分析張力的構成、性質、類型、形式、強度、限度、運行等問題,以具體說明“必要的張力”“合理的張力”的主要內涵及其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此而言,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功能分析方法或動力分析方法。例如,有學者這樣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張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緊張不是邏輯上的混亂和學理上的含糊,而是其把握現(xiàn)實的邏輯方式,是其面向實踐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的思想動力和內在機制,是理論即將實現(xiàn)自身的狀態(tài),是理論改造外部世界、力圖實現(xiàn)自身時被迫打破自身、撕裂自身的主觀狀態(tài),是理論和實踐達到了相互改造、相互轉化的矛盾狀態(tài),因而不僅彰顯理論自身的成熟狀態(tài),還預示著提出實踐課題的歷史條件的成熟?!皟仍诰o張”不僅是成熟的客觀矛盾對于主觀邏輯的一種“壓迫”,同時也是思想觀念對于客觀矛盾的一種理論自覺,集中體現(xiàn)了理論的實踐功能。就此而言,“內在緊張”是理論處于是創(chuàng)新還是倒退的艱難選擇狀態(tài)。(13)侯惠勤:《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緊張”》,《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第三,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雙向分析方法。作為把握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和變化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叩其兩端而問”的雙向分析方法,是一種反對還原論、化約論的分析方法。也就是說,張力分析方法反對將矛盾的一方還原為另一方,也反對將多種因素歸結為單一因素,而是力圖從事物的兩極或多極及其相互關系分析和說明問題,也可以說是從一種雙重視角或多重視角以及不斷變換視角來分析和說明問題的方法。這里,我們或許可以借用法國學者莫蘭所說的兩重性邏輯來說明張力分析方法。莫蘭認為,兩重性邏輯使得人們有可能合理地接受矛盾概念的不可分離性以便認識同一復雜現(xiàn)象。思想應該以兩重性邏輯的方式接納趨于互相排斥的兩項。(14)兩重性邏輯表示對立的因素以不可分離的方式互補地聯(lián)系著,它們在這種互補聯(lián)系中仍保持著彼此的獨立性及其對立性。兩重性邏輯強調對立因素之間的不可分離性和雙向互動,避免線性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式?!斑M行連接的思想將用環(huán)形的和多向度的因果性來代替直線的和單向度的因果性,它將用能夠設想既互補又對立的概念的兩重性邏輯來糾正經(jīng)典邏輯的僵硬性”。(15)[法]埃德加·莫蘭:《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陳一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82、179頁。實際上,張力分析方法遵循的正是一種兩重性邏輯,是一種既互補又對抗的關系思維。這種關系思維把兩個互相排斥的原則或概念結合起來。張力分析方法既反對一味向前看,也反對一味向后看,而特別注重瞻前顧后、前后相連的思維方式;既反對非此即彼的偏執(zhí)性,又反對顧此失彼的片面性,而特別注重統(tǒng)籌兼顧、循環(huán)往復、綜合平衡的思維方式,強調對立因素的雙向互動而非單向決定。

第四,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動態(tài)分析方法。張力分析方法蘊涵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復雜性思維方式。它既破除了非此即彼的兩極對立之間的僵硬性,確認了亦此亦彼的中間狀態(tài),又強調了兩極或多極對立之間存在一系列連續(xù)的中間區(qū)域及其不確定性,試圖通過在兩極或多極之間不斷來回穿梭而把握一種使諸種對立因素得以互補互動、循環(huán)作用的動態(tài)平衡。它并不企圖克服對立,但化解了對立的僵硬性;它并沒取消界限,但化解了界限的固定性;它遵循事物的合理界限,但使界限流動起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分析方法,張力分析方法試圖打破那種一方屈從于另一方的等級思維結構和一方支配或克服另一方的單一思維取向,力圖避免偏于一面的極端化傾向,而努力使矛盾雙方得以良性互動和雙向轉化。張力分析方法是一種力圖通過消除矛盾雙方的極端趨向而使對立因素結合起來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是一種對矛盾狀況、兩難處境的合理把握和積極運作,體現(xiàn)了一種通過“叩問兩端”而維系矛盾雙方相互制衡和動態(tài)平衡的“適度原則”或“中庸之道”,或者說,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分析。

四、張力的價值意蘊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規(guī)律是世界的根本規(guī)律,具有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深刻意義;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具有方法論意義。那么,作為矛盾和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種具體形式,張力和張力分析方法是否也同樣具有某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意義呢?或者說,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對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的某種偏好是否反映了人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某種變化呢?

對于張力這一概念以及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致思路徑的張力分析方法是否具有某種價值意蘊,學術界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張力是一個中性詞”,(16)黃璇、任劍濤:《在國家體系的轉變中突顯暴力的內在張力》,《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沒有蘊涵什么價值偏好或價值取向。第二種觀點認為,“張力”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往往被賦予一種肯定性的價值色彩;其背后遵循的正是一種多元價值相互沖突的基本立場而放棄了對終極價值的追問和終極關懷。(17)項念東:《“張力”抑或“張力”論: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這種觀點認為,當代學者頻繁使用張力概念并將張力分析當作一種思維方式有其強烈的價值取向;張力概念作為一種思想符號和思考方式,它的流行蘊涵著一種強烈的價值意蘊和價值偏向,即意味著人們已經(jīng)放棄了對終極價值的追問和作出最終價值判斷的決心,滿足于一種“諸神并列”的“永恒的動態(tài)緊張”,承受著一種沒有選擇標準的選擇困惑,在其隨意選擇的不確定性中難免帶有一種相對主義甚或虛無主義色彩。第三種觀點認為,張力這個概念本質上是對對立雙方的共同認可,是調和性的,這幾乎就是循環(huán)主義,蘊含著真正的保守主義,代表著理論的空洞;被放縱的多元性因此呈現(xiàn)出自身混亂與不可理解的一面。(18)劉旭光:《文藝中“張力”概念的精神實質及其限度》,《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2期。依此看來,張力概念的流行或許意味著調和論、循環(huán)論、保守論和神秘論傾向在抬頭。第四種觀點認為,張力不僅是事物變化的動力,而且體現(xiàn)事物的活力和魅力,特別是在審美領域和思想領域,張力儼然成為衡量藝術作品和思想作品的質量標準。例如,有學者將張力視為衡量詩歌質量的標準,認為好詩皆充滿張力,其詩意正是張力的生動顯現(xiàn)。有學者則將張力視為衡量思想的重要標準,認為張力是思想富有魅力的源泉?!叭魏蝹ゴ蟮膶W說都充滿張力,從而才富有魅力。”(19)徐長福:《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唯物史觀的張力及其在西方語境中的開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2年第2期。有學者認為,對于只是解釋世界的理論,張力是其失敗的原因和標志;對于旨在改造世界的理論,張力則是集中體現(xiàn)其旨趣和活力的標志。(20)王南湜:《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內在張力的意識及其意蘊》,《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上述這些觀點反映了人們對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是否具有某種價值意蘊的積極追問和深刻思考。乍看起來,這些觀點是相互對立的。若作進一步深究,問題可能不是這么簡單。人們之所以對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的價值意蘊有如此不同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對這一概念和這一分析方法的運用狀況造成的。一旦超越其合理范圍,過度地運用它,以致“唯張力是從”或“以張力自限”,就會造成其具有強烈價值意蘊的外觀或者成為某種片面的世界觀、價值觀,陷入迷途。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對于某種特定情形,才是有效的,因而既不能取代矛盾概念和矛盾分析方法,又必須與其他概念和方法結合起來,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否則,在其過度運用或濫用的過程中勢必產(chǎn)生諸多流弊和紛爭。

實際上,當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被運用于分析事物的實際狀態(tài)時,它就是一個中性概念,不必具有什么價值偏好。正如矛盾概念和矛盾分析方法一樣,作為矛盾的一種具體情形和矛盾分析方法的一種具體形式,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是表達和把握事物的特定存在狀態(tài)和運動變化的概念和思維方法,其本身并沒有什么價值取向。

在人們的具體運用中,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可能蘊含著一個從經(jīng)驗層次到價值層次的轉化和提升過程,其內涵和運用有其不同的層次。作為一種描述概念,張力概念只是表達構成事物之不同因素之間的緊張關系或對峙狀態(tài);作為一種理論分析方法,張力分析方法注重揭示構成事物之不同因素的緊張關系及其構成方式;作為一種價值分析方法,張力既可以表示具有同等完備性的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平等并列和相互沖突,也可以表示處于不同價值等級的價值觀念之間的緊張關系,并非必然導致放棄終極價值關懷的虛無主義和喪失選擇標準的玩世不恭態(tài)度。那種表達放棄終極價值關懷而滿足于諸神并列的不可消解的多種價值觀念之間相互沖突的情形,只是張力概念可以表達、張力分析方法可以分析的一種特殊情況,而非其必然的唯一的結局。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到底是否具有其價值蘊涵,取決于它被運用的問題和語境,取決于運用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雖然不一定蘊含某種特殊的世界觀、價值觀或價值偏好,但確實有其明確的致思取向和方法論取向,這就是避免極端主義的思維方式和單一取向,反對單線決定論、還原論(或化約論)、兩極對立、非此即彼、自我封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反對冷戰(zhàn)思維和零和博弈,主張一種雙重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辯證視野,力圖在不同因素之間建構一種互補共生的關系,追求一種叩問兩端、統(tǒng)籌兼顧、動態(tài)平衡、多元一體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對于正在走向瓦解狀態(tài)的矛盾統(tǒng)一體或對于正在進行殊死斗爭的敵我關系或對于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恐怕就是不適用的、無效的,至少是勉為其難的。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強調開放而不是封閉、相互制衡而不是單向支配、復雜性而不是簡單性、對等性而不是等級性、連續(xù)性而不是斷裂性對于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說明了維護、運用和合理調節(jié)對立因素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反對忽視、否認對立因素互補互動的單線性、單向性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直面緊張、對峙、兩難、悖論等難解狀態(tài),但并不以此為樂,更不以此自限,而是將之視為事物走向創(chuàng)造和新生的動力和機遇。

每個原理都有自己的時代,但不是原理創(chuàng)造時代,而是時代創(chuàng)造原理?!皶r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21)《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頁。從這種宏大的世界歷史視野看,張力概念、張力分析方法有其現(xiàn)實基礎與和諧旨趣,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當今“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正可與矛盾概念、矛盾分析方法所突顯的斗爭旨趣互補共存、相互糾偏、相得益彰。張力概念和張力分析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一旦過度運用或絕對化,甚至提升為某種世界觀或價值觀高度,就可能陷入循環(huán)論、調和論、均衡論、虛無論的思想陷阱而難以自拔,正如矛盾辯證法曾被簡單化為斗爭哲學一樣。

猜你喜歡
分析方法張力矛盾
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在張力
巧測水膜張力
基于EMD的MEMS陀螺儀隨機漂移分析方法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及分析方法闡述
矛盾的我
讀古詩,你喜歡張力還是邏輯
愛的矛盾 外一首
中國設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論張力
开封市| 伊川县| 佛冈县| 上思县| 读书| 永城市| 临朐县| 古交市| 琼海市| 南投市| 苍南县| 肥城市| 凤山县| 剑河县| 五峰| 襄垣县| 永泰县| 将乐县| 西丰县| 化隆| 长宁县| 武隆县| 襄樊市| 金坛市| 新绛县| 澄城县| 儋州市| 德安县| 黄大仙区| 太白县| 兰溪市| 龙里县| 九江市| 南川市| 沧源| 文安县| 朝阳市| 广宗县| 策勒县| 南江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