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把握數(shù)學本質,促進有效建模
——以“植樹問題”的教學為例

2020-12-07 19:04林素琴
魅力中國 2020年2期
關鍵詞:植樹問題平均分植樹

林素琴

(廈門市高殿中心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0)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的內(nèi)容,小學階段的植樹模型是由“植樹問題”進一步抽象而來的。重點是研究當兩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兩端都不栽這三種情況下棵數(shù)與間隔數(shù)之間的關系。為了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理解上述不同情況下棵數(shù)與間隔數(shù)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老師們會采用化歸的思想方法解決植樹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看似簡單的植樹問題,學生卻始終難于理解,以致到最后只是死記硬背關系,并不能真正理解建構這一模型,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也就顯得生搬硬套。在教學時,該如何才能真正讓學生建構起植樹模型,并靈活地運用模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聽完俞震強老師的“植樹問題”一課,筆者有了以下的想法。

一、回歸知識本源,感知模型

數(shù)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聯(lián)系性,很多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知識的基礎,后面的知識是前面知識的發(fā)展、延伸。“植樹問題”就是除法意義在生活中的實踐延伸。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樹模型,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數(shù)學知識的整體性,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找到植樹問題的本源,理解和領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不同,進而初步建立模型。如俞老師的“植樹問題”教學片段:

黑板上呈現(xiàn):

1.20米,每5米一段,一共可分幾段?

2.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樹,一共可栽幾棵?

讓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決

第一題生列式:20÷5=4(段)

師:為什么要用除法算?

生:因為這是平均分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5米一段,5米一段,也就是說把20米進行了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算,是嗎?(板書:平均分)

第二題生列式:20÷5=4(棵)

俞老師從除法的意義入手,直接出示兩道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列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理解了5米一段,5米一段,就是把20米進行平均分,要用除法計算。在學生提取出除法意義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很輕松地理解“每5米種一棵”也是每5米一段,是平均分的問題,要用除法計算。俞老師通過這一簡單而富有智慧的設計,成功地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把植樹問題轉化成學生好理解、會運用的除法問題來解決,讓植樹問題回歸除法意義的本源,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一個模型,要求段數(shù),用除法,這是一個平均分的問題。

二、把握數(shù)學本質,建構模型

在生活中,植樹問題披著形形色色的外衣,存在著復雜多樣的情況,如安裝路燈、鋸木頭、走樓梯、敲鐘等,學生常常會被這些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找不到問題的數(shù)學本質。我們該如何使學生能透過外衣看到問題的本質?在建構模型時,我們就必須從復雜的現(xiàn)象中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本質,借助適當?shù)姆绞椒椒◣椭鷮W生理解植樹問題的本質,進而真正有效地建構模型。如俞老師教學“植樹問題”片段:

(一)借助幾何直觀,理解模型

20÷5=4(棵)

師問:是否同意4棵(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讓學生動手在線段上“種樹”

師再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在線段的點上“種”上了5棵樹,并列出算式:20÷5=4 4+1=5

請同學們比較這兩個題目,它們相同嗎?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題的幾段是平均分

師:什么是段?

生:段是兩棵樹之間的部分。

師:第二題也是平均分,只不過種樹時我們是把樹種在什么地方的?

生:點上

師:對,種樹時,樹是種點上的(板書:點)

師:那點和段有什么不同?一段有幾個點?兩段有幾個點?點和段有什么關系?三段、四段、十段呢?

經(jīng)過老師的追問和點撥,學生總結出:“段+1=點”這一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質疑,出現(xiàn)不同想法將本課推向高潮,這也正是知識的生長點,即第二道的植樹問題相比原來的除法到底有何不同呢?由于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性,許多學生無法快速準確的把握植樹問題的本質,明晰不同。這時,俞老師借助幾何直觀,首先把20米長的路抽象成一條線段,再讓學生親自在線段上“種”樹,在“種”樹的過程中,學生已然親自感受到“種”樹是種在點上,是隔一段在段的點上種一棵,而不是一段一棵;在學生已經(jīng)有所感知但還有點模糊不清時,俞老師又一次讓學生觀察圖形,徹底理清什么是段?什么是點?這一過程讓學生明白了植樹問題中的間隔其實就是“段”,種的樹就是線段中的“點”,明白了植樹問題的本質,就是段與點之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段+1=點”,進而建構起植樹問題的一般模型,即“間隔數(shù)+1=棵數(shù)”。整個過程,學生親身參與、思考、發(fā)現(xiàn),直觀易懂,深入本質,在頭腦中有效建構模型。

(二)運用變式對比,豐富模型

植樹模型除了“間隔數(shù)+1=棵數(shù)”即“段+1=點”這一模型之外,還有兩種特殊的模型,即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兩端都不栽。俞老師教學片段如下:

師:解決了剛剛的植樹問題,知道了植樹問題是研究平均分的“點”,現(xiàn)在問題又來了,某某同學扛著5棵數(shù)準備去種,突然發(fā)現(xiàn)其中一端被一棟房子擋住了,怎么辦?

生:剩下一棵,帶回來

從圖上看就是,其中一端的一個點不種,剛好一段一個點,一一對應

總結:一端栽一端不栽是“段=點”

師:某某同學也扛著5棵數(shù)去種,兩端都被房子擋住了,怎么辦?

生:兩頭都不種,只種3棵就夠了

從圖上看就是,一段一個點,最后一段不能加點

總結:兩端都不栽是“段-1=點”

植樹模型之豐富和復雜,有些老師考慮到學生接受量的問題,一節(jié)課只教學第一個模型,扎實基礎,這無可非議。但為了讓學生能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靈活準確地運用模型,在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大部分老師會將這三種情況整合,而俞老師也是這樣設計的。但這三種情況俞老師又不像大部分老師一樣并列著教。因為,在20米長的路旁植樹,兩端都不栽或一端栽一端不栽根本不符合實際,除非碰到一些特殊的情況導致一端不能栽或兩端都不能栽。所以俞老師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將一般模型(兩端都栽)進行改變,一頭被房子擋住了,兩頭都被房子擋住了,怎么辦?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加之前面已經(jīng)建構好的模型——兩端都栽是“段+1=點”,學生借助圖形可以很容易地就理解并總結出:一端栽一端不栽是“段=點”即“間隔數(shù)=棵數(shù)”,而兩端都不栽則是“段-1=點”即“間隔數(shù)-1=棵數(shù)”,進而豐富了植樹模型,方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三、解決實際問題,活用模型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將用于生活。新課程理念強調:數(shù)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現(xiàn)實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真正成功的建模是以學生能靈活運用模型為評價標準的。因此,植樹模型的真正建構,需要把植樹問題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對比分析,真正把握問題的本質,從而靈活地運用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解決問題。這是幫助學生有效建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俞震強老師“植樹問題”教學片段:

師:除了植樹人把樹植在點上之外,還有什么人把什么事情也是放在平均分的點上的?

生:每隔10厘米放一個杯子,工地上工人打樹樁,每隔幾米一盞路燈,縫扣子,鋸木頭等等

師引導分析:同學們說的那么多生活問題,什么是段?什么是點?屬于哪一模型?

解決問題

(一)基礎鞏固(正向套用模型)

例:在一條全長2km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裝),每隔50m安一盞。共裝幾盞?

(二)提升拓展(逆向活用模型)

例:同濟橋的一邊,每隔10米有一盞路燈(兩端都有),一共有13盞燈。同濟橋有多長?

上述過程,俞老師通過“還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放在平均分的點上的?”這一極具思維含量的問題,抓住植樹模型的本質,引導學生思考尋找生活中的植樹問題,深刻體會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形形色色。學生唯有抓住其本質,抽象出每一具體問題中的“段”與“點”,才能順利地運用植樹模型來解決生活問題。這樣讓學生充分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點”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真正有效地建構植樹模型。

建模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至關重要,有效的建模能幫助學生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但建模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公式法則,解題步驟,讓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真正有效的建模要抓住模型的本質,讓學生經(jīng)歷模型建構的過程,進而理解模型,掌握模型,最后,靈活地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植樹問題平均分植樹
植樹
植樹真快樂
這樣做合理嗎
植樹鳥的來信
平均分一半
對《植樹問題》基本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
談模型思想如何引領數(shù)學教學
巧用“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