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漢 杜麗君
葵園,為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華僑小學的綠葵實踐基地。在這塊6.8畝的土地上,有沁人心脾的百草園、有果香四溢的生態(tài)有機園、有水美魚肥的養(yǎng)殖園,還有碩果滿枝的瓜果長廊。學校圍繞“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讓每一位小神農(nóng)在綠葵基地和校內(nèi)生態(tài)園中揮灑汗水,感受快樂。
校內(nèi)勞動季,快樂小神農(nóng)。集體活動是勞動實踐活動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利用校園豐富資源,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式勞動生產(chǎn),并以中隊為單位設置了“勞動季”,學生種植青菜、花卉、向日葵,在出力流汗的過程中體驗勞動樂趣、分享收獲喜悅。
園林我包干,勞動有智慧。校園里綠意盎然。綠化帶里除了草坪,還種植了銀杏樹、觀賞松、棕櫚、樟樹、果樹等。為營造“以學為中心”的美好教育新生態(tài),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校將葵園等包給學生維護,讓他們在“我的園林我包干”中增長才干。
課程小神農(nóng),探究有陣地。依托拓展性課程“小神農(nóng)的試驗田”,學校將主題實踐與項目探究進行多元整合,打通了課堂內(nèi)外的“任督二脈”,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了學生實踐活動的新模式,從而讓學生在陽光課堂里感受探究的快樂,感受耕耘的辛苦,感受勞動果實的甜美。
學校打造“老師農(nóng)民皆行業(yè)”的師資隊伍建設理念,跨界解決了實踐基地的種植難題,相繼開展了火龍果與紅桃K、日本天草柑橘的種植方法探究。學校引進火龍果種植后,火龍果長勢一直不佳,紅桃K的干果制品難以長久保存。帶著任務,師生咨詢當?shù)胤N植戶和區(qū)農(nóng)科院老師,經(jīng)過一年多的種植探究終于迎來了果品的大豐收。
歡樂勞動周,當家小主人。根據(jù)浙江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精神,學校通過跨學科整合,將綠葵實踐基地作為學生實踐場所,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并體驗各項勞動過程。
學校將勞動周打造成陽光課堂,作為學校蒲公英課程的一部分,不僅展示了日常教育教學的成果,更拓寬了學校蒲公英課程在學生心中的印記,讓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可學習,事事可借鑒,處處有學問,從而真正達成了陽光課程的課程成長目標:學校教育為主軸,家庭教育成兩翼,基地實踐展風采。
綠葵實踐基地的開發(fā),因為學生;陽光課堂的收獲,源于勞動。教育從了解開始,了解學生是掌握學生的一把鑰匙。學校內(nèi)的一事一物皆課程,生活內(nèi)每時每刻有學習,學生在參與綠葵實踐基地的過程中,真實踐、真探究、真成長!
責任編輯:姜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