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吉林省延邊腦科醫(yī)院,吉林 延邊 133000)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在臨床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也是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群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F代醫(yī)學研究指出通過對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早期診斷便于盡早綜合干預,彩超檢查方法因為具有無創(chuàng)性、可重復檢查、檢查費用低廉等優(yōu)勢得到了重要應用[1]。本研究通過對彩超診斷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相關資料回顧分析,便于證實彩超在診斷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方面的價值,進而指導臨床實踐應用,詳細分析如下。
選取2019年1月~8月觀察組為50例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47~77歲、平均(59.94±4.58)歲。對照組為50名體檢健康志愿者,男27名、女23名,年齡44~75歲、平均(59.90±4.55)歲。觀察組、對照組相關資料差異較小,滿足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檢查儀器:Philps EPIQ5和東芝XarioSSA-660A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1MHz,仰臥位檢查,指導患者充分的暴露頸部,然后使用超聲探頭對患者頸部實施檢查與綜合分析,評價頸動脈是否存在斑塊、頸動脈狹窄程度、頸動脈血管內部以及內膜-中層厚度變化等。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檢查后由2名人員單獨診斷并經過探討后給出最終診斷結果。
觀察指標:(1)頸動脈狹窄檢出率、內膜增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情況;(2)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
數據分析使用SPSS 18.0,計量資料:±s,t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頸動脈狹窄檢出率為92.00%(46/50)、內膜增厚90.00(45/50)、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為84.00%(42/50)。對照組頸動脈狹窄檢出率為0、內膜增厚4.00%(2/50)、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8.00%(4/50)。兩組彩超檢查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30±0.24)mm,對照組:動脈內膜-中層厚度(0.51±0.18)mm,數據分析t=18.620,P=0.000。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的腦梗死類型之一,通過對動脈粥樣腦梗死的早期診斷能夠指導患者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盡早治療,依靠有效治療措施幫助患者改善腦梗死現狀,逐步恢復腦部正常供血供氧,降低患者致殘、致死風險,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頸動脈超聲檢查指的是通過高頻B型超聲探頭對頸部動脈實施全面檢查,檢查期間能夠發(fā)現人體頸部動脈內膜下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同時還能夠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評估不同人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斑塊的形態(tài)結構等,與此同時,還能夠根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評估其對患者血管狹窄產生的影響,進而對不同頸部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做出有效評價,綜合上述相關信息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信息[2]。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其頸動脈狹窄、內膜增厚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均高于健康人員,同時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出現了明顯增厚,這些都可作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診斷依據。頸部血管彩超診斷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期間,可見患者存在血管狹窄閉塞、存在明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膜增厚等典型表現,上述影像學資料表現能夠為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提供重要參考。
景麗萍等指出通過頸部血管彩超對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檢查,能夠保證血管閉塞狹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檢出情況,且與健康人員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論同本文高度一致[3]。依據上述研究,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診斷過程中應高度重視頸部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
綜上所述,動脈硬化性腦梗死通過頸部血管彩超診斷,能夠有效檢出動脈斑塊以及動脈狹窄,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診斷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