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從青藏高原上奔騰而下,流過蘭州以后轉頭北上,在中國版圖上畫出一個壯闊的“幾”字,寧夏平原便坐落在這個“幾”字的一撇之上。千百年來,大山與大河共同構筑了這片被沙漠包圍的綠洲。
深處中國西北內陸的寧夏本是重度缺水地區(qū),年降水量僅有289 毫米,且西有騰格里沙漠,北有烏蘭布沙漠,東有毛烏素沙漠,沙漠圍城,黃河是其唯一的生命線。然而,得黃河之便,寧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稱。
一半是荒漠,一半是濕地,山脈與河流的走向造成了寧夏獨特的自然景觀。沙湖、沙坡頭、黃沙古渡等,成為寧夏治沙成功后海內外人士青睞的景點與研學基地。
1 銀川市·黃沙古渡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在此得到最好的詮釋。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詩興大發(fā),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黃沙古渡不僅在歷史上是重要的水運樞紐,且風景壯麗。站在這里登高東望,是浩瀚無垠的毛烏素沙漠,隔河西眺,則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滔滔的黃河水,從這里向北奔騰而去,蜿蜒的明長城向東南伸延。黃沙與綠野,烽火臺與萬里長城,黃河與渡船,灘渚與芳草,構成了景色獨特的塞外風光。
2 石嘴山市·沙湖
寧夏沙湖是大自然的杰作,湖光沙色,候鳥成群,蘆叢如畫,風光旖旎。這里既有沙漠,又有萬畝平湖,是上蒼的賜予,更是勤勞智慧的塞北人民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這里曾是一座農場,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無數(shù)建設者精心雕琢,才逐步變成集西北粗獷與江南秀美為一體的“塞上明珠”。
3 中衛(wèi)市·沙坡頭
黃河第一入川口,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南靠巍峨雄奇的祁連山余脈香山,北連沙峰林立的騰格里大沙漠,中間被奔騰而下的黃河橫穿而過。
沙與河這對本不相融的矛盾體,在沙坡頭卻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撮合在了一起,沙堤高聳,河水奔流,沙為河骨,河為沙魂,相依相偎,和諧共處。
陜晉春秋
陜西+山西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