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蓉
2020屆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高三畢業(yè)典禮上,女生胡詩成作為學生代表上臺發(fā)言:“世界很精彩,外語與科學為我打開兩扇窗,一扇外語的窗,讓我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這個世界很大;一扇科學的窗,讓我知道存在未知的、待探索的領(lǐng)域,這個世界很深遠?!?h3>以星之名
在太空中,有一顆小行星以胡詩成的名字命名。
2019年,胡詩成受邀觀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此前她奪得了被譽為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小諾貝爾獎”和“世界杯”的第70屆Intel ISEF(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能源化學學科一等獎、學科最佳獎,按照慣例,將以她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命名。
此外,她還獲得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年科學研討會獎,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該獎項。
胡詩成說,她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小時候把醋和小蘇打泡到一起,就覺得很有意思”。而她和化學真正結(jié)下不解之緣,是從初中開始的。
初三前的暑假,胡詩成在媽媽的鼓勵下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學生們需要在三周時間內(nèi)學完高中化學。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項難以完成的挑戰(zhàn),但對于胡詩成來說,似乎樂在其中:“學得越多,越覺得從分子角度看世界、研究這個變化的科學是非常有意思的?!?h3>做喜歡的事情,就不會感到疲憊
高一時,胡詩成入選2018級“中學生英才計劃”,跟隨復旦大學教授鄭耿鋒學習電化學的相關(guān)知識。高一暑假的每天早晨7點,她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實驗室,埋首于各種試劑和儀器中,再一抬頭,已然是晚上11點。正是泡在大學實驗室里的這段經(jīng)歷,讓她更加明確自己對于化學學科的喜愛。
胡詩成不僅科研能力優(yōu)秀,語言能力也同樣突出。除了英語,她學習西班牙語已經(jīng)有七年之久,在競賽場上,大部分選手在與評委交流時都申請現(xiàn)場翻譯,胡詩成則可以直接與評委溝通。雙語學習、參加競賽同時進行,要耗費很多精力,但胡詩成表示:“做喜歡的事情,就不會感到疲憊?!?/p>
如今,胡詩成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未來很長,希望她的科學之路更加廣闊和精彩。
夕夢若林摘自《家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