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1.68歲的陸振華是蘇州常熟特殊教育指導中心顧問。他1973年開始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并始終堅守在一線,早晨與孩子們一起打籃球、早鍛煉;晚上,陪同他們晚自修,輔導他們完成作業(yè);星期日,與他們共同勞動……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啞父”。為了讓“折翼天使”一個都不能少,他堅持為重殘兒童送教上門,足跡遍及常熟10多個鄉(xiāng)鎮(zhèn)。48年的堅守,轄區(qū)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陸振華說,只要身體允許,他會繼續(xù)堅持,幫他們實現(xiàn)理想。
2.1998年,梁健榮在香港海洋公園的小丑學院受訓一個月后正式上崗。海洋公園不缺游客,小丑表演也就從不缺觀眾。但為了成為真正的小丑,梁健榮決定去街頭鍛煉。然而,街頭的表演并不順利,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每天化妝的意義。于是他遠赴美國進修小丑課程。老師告訴他,小丑要有自己的個性,妝容只是一個面具,戴上它就成為它,不是“我”去做這些事情,而是這個小丑去做。此后二十幾年間,梁健榮愈加深刻地體會到,小丑藝術不是假扮愚蠢,而是“認真地做蠢事”。他希望能一輩子都做小丑,對他來說,這不是重復,每一場表演都有新的目標,“永遠可以挑戰(zhàn)自己”。
3.焉英雯是沈陽一名有軌電車司機。她從小夢想開火車,高中畢業(yè)那年,焉英雯在志愿欄里填報了遼寧交通高等??茖W校。2013年畢業(yè)后,她進入沈陽渾南現(xiàn)代有軌電車運營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有軌電車司機。雖然沒有成為一名火車司機,但是開上了長長的、現(xiàn)代化的有軌電車,焉英雯也十分知足。如今,她已經(jīng)在這個崗位上干了7年,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帶了徒弟,身邊有了實習駕駛員。她說幸福不是知道了所有你想知道的,從事了你想從事的行業(yè),而是你都知道了和從事了以后,還依然熱愛、樂此不疲地喜愛。
微歷史
1.祁白水:唐德宗問柳公權:“怎樣才能把字寫好?”柳答曰:“心正則筆正?!钡伦诼勚兩?,連他都聽出來,柳公權在筆諫呢。啟功卻說,筆下之美惡,與心中之邪正原無干涉,人好字未必好,字好人也未必就好,此為不刊之論。然而,他又諷刺柳公權“諛閹諛僧頌禁軍”。神策軍碑,玄秘塔碑,碑文皆是丞相撰文,柳公權書碑,即便阿諛也非他的責任,況且神策軍碑通篇都在歌頌皇帝,并未阿諛宦官和禁軍。好的書法書寫文章,一大缺陷就是對文章本身形成一種屏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蘭亭序》,千百年來人們的注意力只在書法上,誰會仔細體味他的文章之美?
2.孫香我:《霜紅龕雜記》中看到這一段:“司馬溫公出不張蓋,伊川曰:‘市人不識,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識耳。此言真有味。真人品,真受用,不可與務外之人道也。有人稱吾鄉(xiāng)一先生曰:‘天下何人不識君!先生應聲曰:‘若天下人盡識,再成得人否?余時在側,心竊喜之,歷年嘗舉以示人?!比缃竦拿撕兔餍?,就恨不得要天下人盡識的,認識他的人越多他就越紅。紅最要緊,若在意“成得人否”,一定紅不了的。一時走紅,人人盡識,再過幾年,你是誰呀?而“某惟求人不識”的,千百年后,單憑一部《資治通鑒》,我們就偏還認識他司馬光。
微思考
1.黃小平:吃過甜的東西,奶奶總會說上一句,簡直甜苦了。初聽這話,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會甜到苦呢?其實,奶奶的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jù)的。人的舌頭上有很多顆粒狀的味蕾,味蕾是掌管人的味覺的,有的掌管甜味,有的掌管苦味,有的掌管酸味,總之,人的五味,都有味蕾掌管著。吃過甜的東西,因為太甜,而刺激甜的味蕾,使之麻木,使之暫時失去了辨別甜味的功能,而此時掌管苦味的味蕾又特別敏感,所以,我們感覺到的便是苦味了。甜過頭了是苦,這甜與苦的規(guī)律,同樣也適合我們的人生:喜過頭了是悲,福過頭了是禍,得過頭了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