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昊
江蘇宜興有著“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美譽,7000多年的制陶史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的印跡,紫砂的濫觴是在千百年間的事情,在傳承過去陶藝的基礎之上,宜興的紫砂藝人們用自己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把紫砂技藝運用到了極致,使得紫砂藝術逐漸地走入千家萬戶,不僅在國內已經(jīng)是名聲赫赫,在國際上也是如雷貫耳。紫砂泥料不出宜興界,關于紫砂原礦的傳說,和“始陶異僧”有關,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地來的僧人一邊走一邊不停的叫著“地下有富貴土”,吸引著許多的人們來圍觀,突然他在黃龍山附近消失了,人們順著陶土礦坑挖出了紫砂原礦,在經(jīng)過試驗燒制以后,發(fā)現(xiàn)其透氣性和可塑性都是相當完美,于是紫砂就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制壺材料。后來,黃龍山礦區(qū)實施保護,紫砂原礦的開采更加有序規(guī)范,物以稀為貴,所以紫砂壺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成為了陶都宜興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2005年,紫砂陶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紫砂藝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紫砂藝人的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之下,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清 蓮》
我的這件紫砂作品《清蓮壺》采用了以蓮花的形態(tài)融入壺中的手法,給人以素雅圣潔的感覺,融合了筋紋花器的制作工藝,同時把清蓮諧音“清廉”的寓意蘊含其中,讓我們在喝茶品茗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壺壺身呈現(xiàn)蓮花形態(tài),筋紋清晰,筋囊飽滿,壺底微微收攏,給人以亭亭玉立的視覺體驗,壺嘴的設計為一截可愛的荷藕造型,婉約修長,出水非常爽利,與之匹配的壺把圈卷自然,端握合適,和壺嘴遙相呼應,和諧統(tǒng)一。壺蓋嵌入設計,上面的蓮花花瓣層次分明,細節(jié)動人,彰顯出作者良好的技藝功底,壺鈕圓珠宛如一顆蓮子一般,和整體巧妙地搭配起來。在我設計此壺的過程之中,就是希望把一品清廉的美好寓意通過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蓮花形態(tài)結合紫砂藝術彰顯出來,壺身的設計把蓮花楚楚動人的形態(tài)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從整體上來看此壺《清蓮》,在繼承傳統(tǒng)蓮花題材的紫砂壺基礎之上,通過自己對于紫砂藝術的理解和傳統(tǒng)紫砂技藝的爐火純青,賦予了此壺更多的精致細膩以及氣韻的流暢亨通,讓我們端握此壺細細把玩的時候,不僅僅能夠感受到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更能夠體會到紫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悠久的歷史淵源。
蓮花,在江南水鄉(xiāng)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除了被廣泛的種植于池塘之內,在許多紫砂藝人的工作室或者庭院之中也多有種植,再加上幾條小魚的點綴,可見“魚戲蓮葉間”的悠然自得。蓮在宋代大儒周敦頤的筆下呈現(xiàn)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形態(tài),雖然是自然的流露,但是在后來的人們的演繹之下,蓮花高潔的品質被廣泛地傳播開來,成為了廉潔奉公的美好象征?!扒迳彙币渤蔀榱宋覀儗τ诠賳T的要求和期盼,在紫砂藝術之中,其實以蓮花為題材的作品也是非常之多,更多的將焦點聚焦到佛教的文化影響,而從政治的角度來彰顯用意的,還是比較特別。我的這件紫砂作品《清蓮》在命名的時候,已經(jīng)考慮到了其中政治方面的蘊意和內涵,壺身的設計也是非常規(guī)范簡潔,非常符合預設。紫砂筋紋器的處理在紫砂造型藝術之中可以說是比較難的一項,這件作品的細膩之處就在于用筋紋的手法把蓮花的形態(tài)演繹得惟妙惟肖,同時在壺嘴、壺蓋等部位還是凸顯了蓮花的元素,使得整體把一品清廉的內在文化呈現(xiàn)出來,讓我們在喝茶的過程之中可以審視自己的內心,啟迪人生的方向。
結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于飲茶文化的重視,紫砂壺以其良好的透氣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了茶座之上的最佳拍檔。宜興的紫砂藝人在長期的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之中,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紫砂藝術完美地融合起來,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紫砂文化,廣大的壺友從紫砂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口感的滿足,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富足,這才是紫砂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之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