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超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從古至今以來,包含了每一個時代不同的人文特征,因為紫砂茶壺的藝術特征與紋理特征的不朽取得了收藏珍品/把玩佳品。每把紫砂茶壺都有可以讓人吸引的視覺沖擊力——造型各不相同,古樸大方,素雅精致,有的壺也是有鮮明的特征,雖然張揚有個性但又不失傳統(tǒng)韻味,這種優(yōu)美的視覺感受就是源自于紫砂作品的造型設計藝術。宜興是中國陶都,紫砂壺還因為古樸、風格別致的造型和氣質(zhì),經(jīng)常受到茶水沖淋、在手上把玩,會變得更加光滑,顏色油潤,所以倍受人們的喜愛和青睞。紫砂可以說是一種特定的地理文化,人們受到這種茶文化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紫砂是一種特別的陶器,也是我們作為研究的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更加是一種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從古至今的民間匠人們和工藝設計大師們把技藝代代相傳,見證了中華民族文明建設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源泉與永不衰退的魅力。根據(jù)考古研究:六朝青瓷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紫砂;明中末吳宗正德時期,誕生了一把真正的紫砂壺,到目前為止,傳統(tǒng)的紫砂文化至少有五百年的歷史了。
蟠桃壺的形狀獨特而自然。它采用自然作為設計元素,并使用了桃子的形狀。茶壺形狀優(yōu)美圓潤,此蟠桃壺為提梁式還是比較少見的,用桃子為主題,順應人心,有福壽綿延之意;壺身就是一個碩大又豐滿的桃子,壺嘴從壺身順勢而出,短翹有力、剛強和柔和互相配合、筆直向上,桃枝桃葉疏朗斜逸、外形設計精巧,壺嘴也是用了仿生手法,形狀好像是桃尖,壺中的茶水倒出時順著壺嘴胥出,仿佛是從桃子里溢出來的甘甜的桃汁,機靈生動,特別有生活情趣;壺把從壺身上向上蔓延,外形是桃枝,線條曲折又有節(jié)制,形態(tài)也神似桃枝,一根古色古香的桃枝為把,枝節(jié)蒼勁有力且蒼老,自然生動,栩栩如生,造型逼真;壺身與壺蓋也是一體的,壺鈕為蟠桃枝節(jié)處又生出一顆小小的桃果,個頭盡管很小,但豐滿、自信,色澤形態(tài)逼真、妙趣橫生,香甜美味的口感油然而生。這把蟠桃壺泥料用了原礦紫泥,泥色厚重,莊重古樸;造型點、線、面三者結(jié)合可以說是一氣呵成,過渡極為自然。 蟠桃是吉祥幸福的好寓意,造型逼真,樸雅中顯氣韻,靈動又富有情趣。
《蟠桃壺》
壺身堆塑著桃葉,桃葉與桃枝互相交纏,與壺把連接,壺把與壺身也是一體的,桃葉也是迎風飛揚,飄逸自然,蟠桃自然是與桃葉互相依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還有桃枝、桃樹葉帶著一顆豐碩的桃子隨風而去,有一種飄動的感覺。整個壺也有讓世人感恩、珍惜福氣的寓意,也是引人深省。這種堆塑的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將蟠桃這種“仙果壽桃”融入進這把小巧的紫砂壺之中,用藝術進行加工,設計成蟠桃壺的造型,表露出一幅雍容華美、富麗堂皇的意境。紫砂茶壺的設計創(chuàng)作也是非常寬泛豐碩的,靈感也非常多,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物都可以帶來靈感,就能讓紫砂作品變得獨一無二,栩栩如生。匠人們都是賦予紫砂壺不同神韻、氣質(zhì)的靈魂,每個紫砂匠人對每把紫砂壺的藝術追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匠人的紫砂作品能感受到匠人的溫度;有的能感受到匠人的制作時的細致,而這把蟠桃壺卻擁有了各種神韻。
這件蟠桃壺用了提梁的壺形也是非常少見的設計,成熟又飽滿,匠人的想法靈動,又有深厚的紫砂功力,兩者相結(jié)合,這件作品更是內(nèi)外兼修、古樸大方,正所謂“貌似泥為骨,敲之金玉聲”。紫砂陶有著簡單而優(yōu)雅、不嬌不媚的氣質(zhì),這也和古往今來的各種文人墨客的氣質(zhì)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可以得到各種社會文人的深深喜愛,把紫砂壺坯體當做為紙,或書款識,或撰壺銘,或刻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事物,刻以印章,托物言志,慧心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