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杰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江蘇 淮安 223200)
目前淮安市糧食加工企業(yè)超130 家,年加工大米超260×104t,因此有豐富的礱糠資源。然而礱糠的市場需求量較小,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反而占用大量場地影響生產(chǎn),同時礱糠隨風飄起,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利用礱糠栽培雙孢蘑菇,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農業(yè)廢料增加農民收入,還能減少污染,改善環(huán)境。
雙孢蘑菇是低溫恒溫結實型菌類,其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為8℃~32℃,最適宜溫度20℃~25℃,子實體發(fā)生溫度范圍為6℃~23℃,生長溫度范圍是15℃~18℃。若溫度長時間低于15 ℃或高于19 ℃,質量會出現(xiàn)明顯下降;如果室溫持續(xù)高于22℃,則會出現(xiàn)菇蕾死亡現(xiàn)象。以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要求為參數(shù),播種期以當?shù)貢円蛊骄鶜鉁胤€(wěn)定在20℃~24℃,約35 d 后下降到15℃~20℃為依據(jù)。大部分產(chǎn)區(qū)播種時間一般在8 月中旬—9 月上中旬,淮安地區(qū)一般在9 月上中旬播種,出菇為10 月上中旬—12 月上旬。
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一般是采用菇房搭架生產(chǎn)。隨著我國設施蔬菜生產(chǎn)發(fā)展,蘑菇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等生產(chǎn)方式也得到了推廣應用。而這類生產(chǎn)方式一般以家庭作坊式栽培為主,栽培規(guī)模小,一般無法設置通風和加溫設備,培養(yǎng)料往往只能采用一次發(fā)酵技術來栽培雙孢蘑菇。
1.3.1 菇棚消毒
在進料前必須對菇棚進行消毒處理。提前15 d 將菇棚徹底打掃干凈,翻土曬白,去除植物根系,重新整平,清除大棚周圍的雜草,打開前后棚門和通風口,晝夜通風。進料前3 d,用質量分數(shù)為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將大棚內重噴一次,同時可以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進料前2 d,密閉大棚并用敵敵畏1 kg/100 m2、硫磺2.5 kg/100 m2熏蒸24 h,然后徹底通風換氣。有條件的菇房也可通入高溫蒸汽進行殺蟲殺菌。
1.3.2 畦床制作
按照大棚走向,畦床不要過寬或過深。一般6 m 寬的大棚可以做4 個畦床,間距30~40 cm,深5~8 cm,長度可以根據(jù)大棚情況進行調整。過寬過深的畦床不利于透氣,導致發(fā)菌慢、出菇面少,影響出菇效果。畦床底部中間略高,避免積水,防止培養(yǎng)料底部腐爛變質。
以350 m2的栽培面積作為參考,需要干牛糞10 000 kg、礱糠2 000 kg、菜籽餅200 kg、石膏粉200 kg、石灰粉200 kg、尿素100 kg 和過磷酸鈣200 kg。根據(jù)栽培面積的大小可以按比例增減。其中,礱糠要求無霉變,最好是當年的新鮮礱糠。
建堆前要先做好材料的預處理。礱糠提前2~3 d 用水浸透,干牛糞用水預濕2~3 d 打碎后過篩,將牛糞與礱糠以及輔料混合均勻準備建堆。發(fā)酵的原則是堆形逐漸縮小,料堆逐漸疏松,含水量逐漸降低,嚴防雨水淋堆。為提高發(fā)酵水平,也可以使用簡易通氣裝置來促進發(fā)酵。例如在料堆的縱向中間位置的地面放置一根PVC 管,一般埋入地下防止壓壞。在PVC 管上部,每隔30~50 cm 打通氣孔,孔徑為1~2 cm,孔徑可以逐步增大。用軟管連接PVC 管和風機。根據(jù)料溫,每隔3~5 h,啟動風機通風3~5 min。
一次發(fā)酵的建堆期時間一般為播種期向前推25~30 d 為宜,南北向建堆,堆寬約2 m,堆高1.5~1.8 m,堆的長度視場地情況而定,堆頂呈龜背形,頂部可以覆草簾。建堆前可以根據(jù)需要做一定長度的寬2 m、高出地面30 cm 的畦面,同時在四周挖好排水溝。建堆時加入配方中尿素總量的50%。尿素與菜籽餅混合后投放于料堆中上部,防止氮素肥料流失。堆下部不澆水,從中部開始逐漸加大水量,堆好后堆底四周有少量水滲為度。
一次發(fā)酵一般需要翻堆4~5 次,按間隔7、5、4、3、2 d 進行翻堆。石膏、過磷酸鈣多在第1、2 次翻堆時加入,第1 次翻堆時將一半石灰均勻撒入,第2 次翻堆時把剩余的一半石灰加入,最后1 次翻堆時加殺菌殺蟲藥。建堆后,當料溫升至約70℃時,維持1~2 d 后即可進行第1 次翻堆。第1 次翻堆時石膏全部加入,加尿素總量的30%,加過磷酸鈣總量的50%,堆料調水至手握可以擠出6~7 滴水,重新建堆。第2 次翻堆時,加入剩余的氮素化肥(總量的20%) 和過磷酸鈣(總量的50%)重新堆料,堆料調水至手握可以擠出4~5 滴水。第3 次翻堆時加入硫酸銨和石灰,堆料調水至手握可以擠出2~3 滴水(65%)。第4 次翻堆,培養(yǎng)料基本腐熟,堆料水分控制在手握可以擠出1~2 滴水,pH 約7.5,噴殺蟲藥和殺菌藥,料溫維持約55℃。發(fā)酵后的培養(yǎng)料外觀上暗棕色,礱糠無光澤,柔軟有彈性,不粘手,聞不出氨味;含水量約為60%,用手指握料指縫間有水溢出但不下滴。
播種期一般在9 月上、中旬。鋪料厚度為20 cm,揀去糞塊或糞團,打開通風口,保持空氣新鮮。每100 m2栽培面積,播種量為750 mL 麥粒菌種100 瓶。菌種的菌齡要適宜(60 d左右),勿用有黃水、雜色、徒長、退化的菌種。播種前用0.1%~0.3%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盛種工具,將菌種掰碎。室溫在25℃時搶溫播種。麥粒菌種采用撒播法,用750 mL 菌種可播1 m2菌床。先將總用量一半的菌種均勻撒在料面,然后將菌種翻入料中,深約4~5 cm,其余一半均勻覆蓋料面,輕輕拍平即可。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因此需要菇房保持黑暗。室溫控制在25℃,寧低勿高??諝鉂穸瓤刂圃?0%~70%。保持空氣新鮮。
播種后1 d,若料溫繼續(xù)升高,要加強通風,降低溫度,否則播后2~3 d 內以保溫、保濕為主。播種后3 d,菌絲成活,適當加大通風量。5~7 d 菌絲布滿料面,并開始吃料,易出現(xiàn)高溫、高濕(代謝水),應逐漸加大通風量。10 d 后菌絲深入培養(yǎng)料1/2 時,松料透氣,當菌絲吃料2/3 時即可準備覆土。
雙孢蘑菇生產(chǎn)不覆土一般不能出菇,或無法保證有計劃、定期出菇,無法保證產(chǎn)量。覆土前應該做一次全面的“搔菌”。
取土表下30 cm 的心土打碎過篩,加入4%的礱糠,混合制成田土礱糠覆土拌料。覆土前3 d 調土,用10%石灰水調濕土粒,使其能捏扁,但不碎,不粘手,無白心、硬心為宜。覆土前1~2 d,查螨治螨,輕拍料面,覆土前保持料面干燥。將田土礱糠土含水量調節(jié)至60%,采用一次性覆土的方法,覆土厚度為3 cm。
覆土后不調水,以保濕吊菌絲為主。菌絲長到覆土2/3 時打孔通風促進菌絲扭結。土層中出現(xiàn)綠豆大小的子實體時,噴第1 次重水,1 m2用水0.9~1 kg,1 d 內分2 次用完。大批子實體達黃豆粒大小時,噴第2 次重水,1 m2用水0.9~1 kg,1 d內分2 次用完。
7.1.1 床面噴水
看菇噴水,菇多多噴,菇少少噴,每潮采收后少噴或不噴。一般前期1~3 批菇噴水較多,4~5 批菇噴水少。氣溫18℃以下時在上午或傍晚時噴水,氣溫在14℃以下多在中午噴水。噴水量在0.6 kg/m2,每天1~2 次用完。
7.1.2 空間噴水
床面噴水的同時,對地面、空間、墻壁噴水,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噴水時不能關門。每次噴水后菇房以保濕為主,少通風,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
前1~3 批菇,結合早晚噴水,早晚通風或夜間通風,遇陰雨天日夜通風。氣溫高于18℃以上適當通風。若氣溫低于14℃時,可以在中午噴水時通風。
每次采完菇后及時用具清除殘留在畦面上的干癟發(fā)黃的老菌絲和死菇。每次采收完畢后及時用濕土補土。
蘑菇要適時分批采收。采收過早,菇未充分生長,菇型小,影響產(chǎn)量;采收過晚,菇長得過大,菇型差而影響質量,而且會抑制周圍小菇生長。尤其秋菇期間氣溫高,生長快,稍一遲采就會變成薄菇或開傘菇,一般商品菇要求菇傘直徑2~4 cm 時,就應及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