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忙完一天的煮飯,洗衣,喂豬、雞、鴨之后,就會喊著我說:“小春呀,去把媽的書拿來。”
我就會問:“哪本書呀?”
“那本橡皮紙的?!?/p>
我就知道媽媽今兒晚上心里高興,要在書房里陪伴我,就著一盞菜油燈光,給爸爸繡拖鞋面了。
橡皮紙的書上沒有一個字,實在是一本“無字天書”。里面夾的是紅紅綠綠彩色繽紛的絲線,白紙剪的朵朵花樣。還有外婆給母親繡的一雙水綠緞子鞋面,沒有做成鞋子,母親就這么一直夾在書里,夾了將近十年。外婆早過世了,水綠緞子上繡的櫻桃仍舊鮮紅得可以摘來吃似的。一對小小的喜鵲,一只張著嘴,一只合著嘴。母親告訴過我,那只張著嘴的是公的,合著嘴的是母的。喜鵲也跟人一樣,男女性格有別。母親每回翻開書,總先翻到夾著最最厚的這一頁,對著一雙喜鵲端詳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專心欣賞,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頁,用心地選出絲線,繡起花來。好像這雙鞋面上的喜鵲櫻桃,是母親永久的樣本,她心里什么圖案和顏色,都仿佛從這上面變化出來的。
母親為什么叫這本書為橡皮紙書呢?是因為書頁的紙張又厚又硬,像樹皮的顏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地堅韌,再怎么翻也不會撕破,又可以防潮濕。母親就給它一個新式的名稱——橡皮紙。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紙,是太外婆親手裁好裝訂起來給外婆,外婆再傳給母親的。書頁是雙層對折,中間的夾層里,有時會夾著母親心中的至寶,那就是父親從北平的來信,這才是“無字天書”中真正的“書”了。
母親生活上離不了手的另一本書是皇歷。她在床頭小幾抽屜里,廚房碗櫥抽屜里,都各放一本,隨時取出來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樣的日子。日子的好壞,對母親來說是太重要了。她萬事細(xì)心,什么事都要圖個吉利。買豬仔、修理牛欄豬拴、插秧、割稻都要揀好日子。臘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說了。只有母雞孵出一窩小雞來,由不得她揀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歷。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興,想著這一窩雞就會一帆風(fēng)順地長大。如果不巧是個不太好的日子,她就會叫我格外當(dāng)心走路,別踩到小雞,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鷹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鷹飛撲下來,母親放下鍋鏟,奔出來趕老鷹,還是被銜走了一只小雞。母親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腳踩著一只小雞,把它的小翅膀踩斷了,小雞叫得好凄慘,母雞在我們身邊團團轉(zhuǎn),咯咯咯地悲鳴。母親身子一歪,還差點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長凳上,她手掌心里捧著受傷的小雞,又后悔不該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鷹銜走的小雞,眼淚一直地流。
…………
母親沒有正式認(rèn)過字,讀過書,但在我心中,她卻是博古通今的。
(選自《琦君散文精選》,有刪改)
賞析
作者以母親的書為線索,勾勒母親的形象,可謂別出心裁。作者以不諳事理的小女孩的眼光“探究”母親的書,捕捉母親的情感世界,令人感慨萬千。
在琦君眼里,“黃歷”是母親生活中最離不了手的書,“日子的好壞,對母親來說是太重要了。她萬事細(xì)心,什么事都要圖個吉利”,活脫脫勾勒出母親謹(jǐn)小慎微、循規(guī)蹈矩的性格?!澳赣H沒有正式認(rèn)過字,讀過書,但在我心中,她卻是博古通今的”。琦君將母親的書如數(shù)家珍般娓娓道來,讀后,令人愴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