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于偉
【摘要】目的 研究點灸聯(lián)合柴胡疏肝散治療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醫(yī)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8例。對照組單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觀察組采用點灸聯(lián)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的72.41%,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相比,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5.74±1.21)分,低于對照組的(7.89±2.98)分,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中,艾灸結合柴胡疏肝散的治療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同時明顯緩解各種癥狀??傮w療效更為理想。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點灸;柴胡疏肝散;肝胃不和型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疾病,患者發(fā)病后會出現很多明顯的癥狀表現,例如上腹部疼痛及燒灼感、餐后明顯的飽脹感等,嚴重時還可能發(fā)生惡心嘔吐的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根據中醫(yī)相關研究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著不同的辨證分型,其中肝胃不和型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在此類患者的治療當中,需要針對具體證型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開展內外聯(lián)合治療的方法,使療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2]。基于此,本文選取醫(yī)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16例,研究艾灸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醫(yī)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8例。對照組男28例,女30例,年齡25~68歲,平均(48.2±3.7)歲,病程2~7年,平均(4.8±1.2)年。觀察組男26例,女32例,年齡26~69歲,平均(48.4±3.6)歲,病程2~6年,平均(4.6±1.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醫(y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和肝胃不和證的辨證標準,幽門螺桿菌檢測陰性,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不符合西醫(yī)診斷或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的患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單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藥方組成為柴胡12 g、陳皮12 g、香附10 g、川芎10 g、枳殼10 g、白芍10 g、甘草6 g。每日1劑,以水煎服,飯后30 min溫服150 mL,每日各早晚2次。治療時間1個月。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使用點灸聯(lián)合柴胡疏肝散治療。使用周氏萬應點灸筆進行點灸治療,選取穴位包括胃俞穴、肝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根據患者具體癥狀情況選取不同配穴。如惡心噯氣,選擇公孫穴、內關穴;如早飽上腹脹,選擇章門穴、行間穴。根據國家發(fā)布經穴部位定位腧穴位置,使用萬應點灸筆,將含藥面的藥紙在穴位處緊貼,使用點燃的點灸筆,點觸穴位,如雀啄狀一觸即起。每個穴位點灸5~6次,程度為皮膚局部潮紅。每日1次,治療6 d休息1 d為1個療程。同時配合柴胡疏肝散口服,藥方組成及服用方法等均與對照組相同。治療時間1個月。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療效及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療效明顯,癥狀基本消失,療效指數在70%以上;有效,癥狀有所減輕,療效指數在30~70%;無效,癥狀未緩解,療效指數在30%以下。其中療效指數計算方法為,治療前后積分之差與治療前積分的比值。中醫(yī)證候積分主要包括急躁易怒、燒心反酸、口干口苦、脅肋串痛、胃脘痞滿、噯氣等項目,根據中醫(yī)癥狀量化評分表,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表示,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7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后積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評分為(5.74±1.21)分。低于對照組的(7.89±2.98)分,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的具體發(fā)病機制,目前并未完全明確,但通常認為與精神心理因素、內臟感覺異常、胃腸動力障礙等因素相關。在中醫(yī)方面對于該病也有深入的研究,歸于胃脘痛、嘈雜、胃痞的范疇,其中多表現為胃痞,患者具有胃脘部脹滿不適的表現,同時可能出現不思飲食、噯氣、胸脅脹滿不適的情況[4]。肝胃不和型是該病一個重要的辨證分型,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治療當中應當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的治療原則。使用重要柴胡疏肝散,其中君藥為柴胡,能發(fā)揮疏肝解郁功效;灸法也是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中的一項重要方法,能夠發(fā)揮調節(jié)臟腑陰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從而實現對各種疾病的有效防治。本研究所使用的的萬應點灸筆,是在傳統(tǒng)陽燧錠、古代雷火針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經過相關專家評審鑒定,在中醫(yī)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療效也十分理想。同時,根據患者具體的癥狀表現,選擇相應的配穴聯(lián)合治療,共同發(fā)揮和胃消痞、疏肝理氣的治療作用。將點灸與柴胡疏肝散聯(lián)合應用,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更為有利。
綜上所述,點灸結合柴胡疏肝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能有效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同時明顯緩解各種癥狀??傮w療效更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李枝錦,李 靜,吳平財.中醫(yī)宏觀辨證結合微觀辨證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證)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12):361-363.
[2] 范才波,謝志翔,陳 斌,等.柴胡疏肝散與胃動力治療儀聯(lián)合治療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激素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8,15(22):18-20.
[3] 尚瑩瑩,吳曉華.中藥離子導入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適綜合征(肝胃不和證)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6,43(7):141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