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北區(qū)實驗幼兒園 羅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可以通過作品的創(chuàng)作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經(jīng)驗中美的理解。所以,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情況直接關系到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在幼兒教學中引入科學小實驗,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同時對幼兒的智力發(fā)展諸多因素具有重要的激發(fā)效果,包括認知、情感、社會性等,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認知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幼兒認知能力發(fā)展是由于和環(huán)境中人、物相互作用獲得了知識以及概念的形成。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設置有效的科學小實驗,刺激了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不僅進行了動手操作,還進行了動腦思考,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
例如,可以在課堂中設置紙屑靜電實驗,教師事先準備塑料尺、玻璃棒、鉛筆、紙屑等材料,讓幼兒用玻璃棒、塑料尺、鉛筆分別在頭發(fā)上進行摩擦,然后吸紙屑,比較各材料吸紙屑的結果有何不同。通過這種現(xiàn)象,讓幼兒知道了什么樣的材料進行相互摩擦能夠產(chǎn)生靜電,也讓學生學會了用比較的方式認識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這一過程促進了幼兒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在實驗中還可以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選擇自己的文具盒,或者在褲子上進行摩擦,判斷結果。在更加廣泛的實驗中,能夠幫助幼兒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也為幼兒的認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小實驗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經(jīng)驗,通過科學小實驗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情感得到升華。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開展科學小實驗的過程中,所選擇的材料應該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包括玩具、皮球、積木、鹽、糖、水等,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組成實驗。
為了進一步消除幼兒的消極情感,讓幼兒獲得更多的健康情感體驗,在《蚯蚓斷尾重生》實驗中,很多幼兒開始對蚯蚓存在畏懼心理,還有一些小朋友嫌臟,不愿意自己操作,僅限于觀察。但隨著實驗的深入,很多小朋友不那么害怕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甚至主動開始拿著放大鏡進行觀察。在切斷蚯蚓后,激發(fā)了小朋友們的愛心,都爭先恐后開始往小泥盆中灑水,保持泥土的濕潤性,還在泥土中放枯樹葉、菜葉。通過這個實驗,加深了幼兒對原本不了解的生物的認識,也消除了幼兒對生物的恐懼感,還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慈愛之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情感的發(fā)展。
社會性發(fā)展也是提升幼兒智力的重要途徑,利用科學小實驗能夠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搭建良好的平臺。教師擁有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指導學生,所以教師應提升觀察能力。教師要在科學教學活動中養(yǎng)成善于觀察幼兒的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信息的習慣,提升觀察能力;教師還要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并隨時做好記錄,為以后科學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的指導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植物生根實驗中,選擇土培與水培的方式,把小朋友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參與其中。將植物幼苗分別放在營養(yǎng)液和土壤中,然后每天對植物生根情況進行觀察,各個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為了保證自己小組的植物生根成功,小朋友都會以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這個過程會使幼兒的社會性得到鍛煉。在這個實驗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幼兒之間能夠相互配合,學會合作,有的拿苗、有的培土、有的澆水,觀察中有的負責描述、有的負責記錄,各自分工,形成合力。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漸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也認識到團隊的力量,認識到自己在集體當中的作用。這個實驗過程有利于促進幼兒自信心、自尊心、進取心等個性特征的形成,促進幼兒社會性的提升,為智力發(fā)展奠定有效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進行何種科學小實驗,材料選擇方面都需要慎重,保證其安全性,還需要做好孩子們實驗過程的看護工作,避免孩子誤食材料等危險因素發(fā)生,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和點撥,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煉。
綜上所述,幼兒科學小實驗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深刻地影響著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這也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認知、情感以及社會性都是幼兒智力發(fā)展中關鍵的因素,在學前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要通過設置科學小實驗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認知世界,并探索周圍事物蘊含的奧妙,為幼兒認識周邊事物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切入點。同時,應合理地設計實驗目標,從生活中選取實驗材料,為幼兒開拓視野,切實有效地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為幼兒的智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