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林麝胃腸道和泌尿道幾種疾病的診治

2020-12-18 16:21李斐然王永奇
陜西農業(yè)科學 2020年11期
關鍵詞:瘤胃胃腸膀胱

李斐然,王永奇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32)

麝類(Moschus spp.)動物所有種以資源稀缺、生產麝香(Musk)成為我國重要的藥用珍稀保護動物之一。目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馬麝(Moschus sifanicus)人工繁育群體是主要的麝類動物飼養(yǎng)物種。多年來相關學者相繼開展多方面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如非損傷活體取香、野生與圈養(yǎng)行為生態(tài)、營養(yǎng)和繁育、疾病、生理生化、麝香生產與利用、遺傳多樣性及資源保護等。但因麝類動物養(yǎng)殖史短、麝類生物學特性及養(yǎng)殖格局等方面原因,麝類研究領域呈現(xiàn)一定的不均衡性,部分方面研究有待加快、增強,如麝類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疾病診治等。關于圈養(yǎng)麝類動物疾病學研究方面,路浩等[1]通過病毒、真菌、細菌及血清學檢驗方法研究了馬麝以出血性肺炎或纖維素性-化膿壞死性肺炎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汪承華等[2]對馬麝常見病及診治進行了描述,張道永等[3]對麝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病原體進行了分離鑒定與診治研究,路浩等[4]進行了馬麝出血性肺炎的病理學觀察,潘春容等[5]對馬麝巴氏桿菌病進行了診斷和防治;關于林麝疾病方面的研究較馬麝多且深入一些,程建國等[6]對林麝肺部疾病病原菌進行了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周瑜等[7]研究了幾種藥物對林麝化膿隱秘桿菌菌膜影響進行了研究,帕哈爾定.帕哈拉提等[8]測定了4株化膿隱秘桿菌的5種抗生素最小殺菌濃度,王永奇等[9]對圈養(yǎng)林麝疾病診斷與治療進行了闡述,解冰冰等[10]對某林麝場林麝感染假結核耶爾森菌的診治進行了探討,朱承嗣等[11]對家養(yǎng)林麝常見病診斷與防治研究報道,此外還有其他研究工作者開展了一些麝類疾病方面的探索研究。筆者對實際生產中發(fā)現(xiàn)并經診斷治療病例的結果進行總結與闡述,旨在為林麝科學飼養(yǎng)管理、疾病診治等方面提供基礎探索性參考數(shù)據(jù)資料,服務麝類養(yǎng)殖業(yè)。

1 胃腸道疾病

1.1 胃腸潰瘍

麝胃腸潰瘍是由長時胃、腸炎癥未治愈,長期飼喂粗硬飼料、高精料飼喂或過量酸性精料、多汁飼料等引起瘤胃特別是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小腸等部位粘膜潰、糜爛甚至壞死所致。常見患病麝出現(xiàn)干、稀糞便交替排泄癥狀,病情嚴重者或因未及時發(fā)現(xiàn)病癥引起突然死亡。生產中麝患胃腸潰瘍多見于雌麝和幼麝,雄麝較少發(fā)生。

1.1.1 病因 麝胃腸潰瘍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成因,原發(fā)性胃腸潰瘍主要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飼喂方法不科學即喂食量不定、時多時少,喂食時間、次數(shù)不固定;飼料品質不良,精料粗硬、霉變難以消化引起消化機能紊亂;長期飼喂酸度高的粉粒精料、多汁料或代謝產酸類飼料刺激胃、腸粘膜,引起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小腸粘膜糜爛、壞死。繼發(fā)性胃腸潰瘍通常是胃、腸炎癥治療不徹底而形成瘤胃、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小腸潰瘍,導致粘膜充血、出血、糜爛等。

1.1.2 臨床癥狀 患病麝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病麝因消化吸收能力差,出現(xiàn)采食但不長膘,長期消瘦,糞便不成顆粒,呈筒狀或糊狀,顆粒糞便與不成顆粒糞便交替出現(xiàn),毛干枯燥、被毛蓬亂等,患病麝部分則呈現(xiàn)長期便稀糞,糞便混有血液、粘液,精神不振,反芻減少或停止,毛干燥無光等癥狀,偶或出現(xiàn)患病麝采食量、精神狀態(tài)、糞便質地與形狀沒有顯著變化卻突然死亡情況?;疾△耆绮徊扇『侠淼闹委煷胧罱K會導致病麝死亡。臨床上胃腸潰瘍與細菌性或病毒性胃腸炎癥狀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有時因誤診而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

1.1.3 解剖 臨床上經對幾只特別瘦弱、毛干燥無光死亡的成體雌麝、幼麝剖檢,結果顯示死亡麝其他內臟器官正常,瘤胃、特別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及小腸部位粘膜脫落、潰瘍面多,胃溶物內混有血、氣泡等,位于十二指腸部位潰爛嚴重,小腸內溶物混血。

1.1.4 防治 注意麝群科學飼養(yǎng)管理和飼料調配,避免高精料飼喂,多汁料如南瓜、蘋果類飼喂量要控制,避免酸味重、代謝產酸性飼料、麩類及各種硬粒粉料如粉碎的玉米、未炒熟且粉碎過細的大豆粉料等易黏附于胃腸粘膜表面經細菌發(fā)酵產酸、產氣或促進胃酸分泌而產生腐蝕胃腸粘膜;定時、定量、少量多次喂飼,以適應麝的生物學特性;搞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增強體質,防止胃腸潰瘍病發(fā)生。

2012年某養(yǎng)麝場當年繁殖的9只幼麝,斷乳后15 d有2只便稀糞,以痢疾方式治療,雖時有好轉,但不久就死亡,此后陸續(xù)5只麝出現(xiàn)拉痢,同樣按痢疾治療,均未治愈而死亡,最后發(fā)生死亡的2只幼麝,經剖檢發(fā)現(xiàn)2只麝均存在瘤胃、特別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潰爛嚴重情況。2016年10月初陜西某養(yǎng)麝場從另一麝場引進一批種麝,其中有18只體況較為瘦弱的麝飼養(yǎng)至10月12日、19日,突然死亡成體母麝2只,經解剖后發(fā)現(xiàn)瘤胃,特別真胃、網(wǎng)胃、十二指腸、小腸等部位潰瘍嚴重;此后針對麝群中體況瘦弱5只母麝、2只雄麝,反復出現(xiàn)稀糞的13只母麝,2只雄麝采取預防治療措施,口服:①甲磺酸達氟沙星溶液1mL,②奧美拉唑腸溶膠囊1~2粒,③多潘立酮(嗎丁啉)1~2片,④干酵母2~3片,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加葡萄糖粉5~8 g放入30~50 mL溫開水中攪拌均勻,吸入喂藥器灌服。吃食好的麝,在少量多汁、精飼料中加3~5 g白糖再把這些藥放入攪拌均勻讓麝自食。此外,取葡萄糖粉5~10 g 加入溫開水溶解涼后,加入腸安得樂0.3 g·kg-1體重用量,攪均勻后讓麝自飲。每一療程為3~5 d,對上述22只體況較差進行藥物預防治療,經3~4個療程全部治愈,恢復健康體況,即歷經2個多月(10中旬至12月底)后,麝體毛色呈深褐色、黑褐色,油亮光滑,體健壯,其中15只成體母麝參加配種,翌年均產仔。

目前,人工飼養(yǎng)林麝患胃腸潰瘍病尚未被充分認識,原因在于胃腸潰瘍病的臨床癥狀和患痢疾病(細菌、病毒性)臨床癥狀有些相似,所以一經發(fā)現(xiàn)麝拉痢就以痢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措施進行,或采用麝胃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衡的治療方式,難以治愈、會復發(fā)。基于此,在生產實踐中遇到麝拉痢要細致觀察分析、正確診斷,診斷出麝患痢疾還是胃腸潰瘍,如診斷不準確,則用藥不當,嚴重者會引起麝死亡,給生產帶來較大損失。麝生產實踐中如何判斷、區(qū)分兩者,一般由體況、被毛、糞便及用藥效果等方面綜合進行,患胃腸潰瘍病的麝,個體長期消瘦,毛干枯無光澤,糞便多正常,時有排泄不成顆粒的軟糞,稀糞,糞便多呈深綠色或淺褐色,氣味無腥臭,給藥后很快好轉,不久又復發(fā),麝采食較為正常但不長膘,行為無明顯變化,診斷沒有明確發(fā)病原因和流行規(guī)律;麝患細菌性或病毒性痢疾病有明確發(fā)病原因,發(fā)病前麝體健壯,毛色好,病多突然發(fā)生,糞便多帶血、紅色或白色粘液、膿汁,嚴重者糞便煤焦油狀,氣味腥臭,給藥后病情很快好轉或治愈,不易在較短時間內復發(fā)。

1.2 瘤胃弛緩

瘤胃弛緩是瘤胃興奮性和收舒蠕動力降低的疾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廢絕和瘤胃蠕動機能減弱,反芻減少或停止,呻吟、磨牙為特征。

1.2.1 病因 主要是飼養(yǎng)不當如長期飼喂質劣、粗纖維含量高難以消化的干草(樹葉)或細碎的精飼料,全混日糧精飼料比例過高,飲水不足,引起瘤胃興奮性降低;飼喂時間不定,一次性采吃青綠飼草過多,造成瘤胃不適應、消化機能下降;生存環(huán)境不良,運動不足或過勞,引起消化道收縮、舒張弛緩等均可引起本病發(fā)生。

1.2.2 臨床癥狀 麝瘤胃弛緩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反芻減少而弛緩,瘤胃蠕動音減弱而次數(shù)減少,呻吟,站臥不安,精神沉郁,鼻鏡干燥,常磨牙,食欲廢絕,噯氣減少,幾乎無胃蠕動音,腸鳴音減弱。糞便干燥,色呈黑褐色,表面被覆粘液,或干糞與惡臭稀糞交替出現(xiàn)。病后期麝消瘦衰弱,被毛粗亂,眼球凹陷,鼻鏡干燥,呼吸困難,臥地不起而引起死亡。

1.2.3 防治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合理調配飼料,定時喂食,飼料喂量適當;不喂質量低劣、剩余霉變的飼料,飼料變更要逐漸進行;注意圈舍衛(wèi)生,提高麝的健康水平。對本病治療原則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強瘤胃機能,病初禁食1~3 d,保證水的供給,以后給予幼嫩質好的飼草,停止或少量精料供給。為增強瘤胃蠕動,通常先口服緩瀉制酵劑硫酸鎂5~10 g,魚石脂1~3 g,溫水50~100 mL。多潘立酮(嗎丁啉)1~2片,乳酶生1~2片,多酶片1~2片,鹽酸小蘗堿片1~2片,視病情輕重可肌注青霉素80萬單位,魚腥草注射液1~2 mL,小諾酶素0.05 mL左右·kg-1體重。

1.3 便秘

麝便秘表現(xiàn)為便意少、排糞次數(shù)少,排糞困難、不暢,糞便顆粒小而干結,伴有腹痛或不適的一類消化道疾病。

1.3.1 病因 便秘為多因素引起麝腸道遲緩、腹痛、弓背、排便困難等,原因多為飼養(yǎng)管理不當如長期喂單一性質劣類干飼料,日糧中纖維類物質含量過低或含有較多泥沙及飲水不足,活動少而強度不夠,慢性腸卡他時腸蠕動緩慢等均可引起本病發(fā)生。

1.3.2 臨床癥狀 食量減少或采食停止,腸蠕動減少或無腸鳴。鼻鏡干燥,精神不振,體消瘦,被毛蓬亂,站臥不安,頻頻回顧腹部。麝常出現(xiàn)排便努責姿勢,便意少、頻次少,無糞便或少量糞便,糞球質硬、干燥、呈小顆粒狀、無光澤及糞便表面粗糙,偶間或有排出的糞便上帶有粘液。

1.3.3 解剖 腸有炎癥,糞球干硬,外被覆有腸粘膜。

1.3.4 防治 加強飼養(yǎng)管理,飼草種類多樣,多喂鮮嫩青綠飼草及多汁飼料,保證飲水供給,提供寬敞的活動場所及足量的活動即在活動場設置活動架,讓其攀爬。口服蓖麻油10~20 mL,或熟植物油、動物(豬)油20~25 mL加入20~50 mL溫水一次性口服,一日1~2次,此外用溫肥皂水60~120 mL灌腸;另外可口服治療腸炎的藥物以預防干硬糞便劃傷腸粘膜或因糞便集結引起腸道感染。

2 泌尿道疾病

2.1 尿道炎

尿道炎多發(fā)生在斷乳后1~2月齡的幼雄麝中,雌麝在生產實踐中尚未觀測到患發(fā)此病。

2.1.1 病因 野生條件下麝棲息在石山處,多在高燥的地方臥棲;養(yǎng)殖下如果是土地面或土石地面時此病就多發(fā)。因雄麝的尿道口在后腹部,臥時常與地面接觸,常會感染病菌逆行引起此病。圈舍是水泥地面,排水利,地面干燥時,未見尿道炎病發(fā)生。

2.1.2 臨床癥狀 麝患尿道炎表現(xiàn)為排尿頻次增多,排尿量很少,排尿無力,點滴狀排出血色尿液或尿液混濁,或呈排尿狀尿液量少,尿道口粘膜紅腫;采食量大幅度減少,精神萎靡,嚴重時尿道口紅腫,尿排不出,后腹部皮下水腫嚴重,不吃食,多臥,經1~2 d水腫擴展到胸部,尿中毒死亡。

2.1.3 解剖 尿道炎癥嚴重,多淤血,尿道被堵塞,排尿不暢或不出。

2.1.4 防治 圈舍不用土地面,用水泥鋪設,地面要清潔衛(wèi)生、干燥;舍內設置臥臺,以便麝在上邊臥,防外尿道口接觸地面感染病菌。幼麝肌注青霉素40萬單位,成體麝80萬單位,每日2次;或口服頭孢拉定、諾氟沙星類藥物治療。

2.2 膀胱結石

麝膀胱結石為膀胱內形成的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結石,可引起麝疼痛、血尿、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等,好發(fā)于幼年或老年雄性麝。

2.2.1 病因 麝膀胱結石多發(fā)生在7-10月,結石多為尿中鹽類物質沉積于膀胱內而形成,因該時期麝較多采食青綠樹葉,存在草酸含量較多,草酸和采食的堿性物質反應形成多量草酸鹽類物質無法排出,沉積于膀胱內聚集結晶,結石碎片阻塞了膀胱內尿道口、尿道,排尿長期不暢而致病。麝類不喜食鹽類,喜甜味,所以夏、秋季給礦物質、鹽類物質要適量。對家畜形成膀胱結石的原因,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發(fā)生本病的因素為飼料內礦物質含量增高,維生素A含量減少,維生素D過多,以及機體酸堿平衡和膠體理化狀態(tài)破壞等是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關于麝膀胱結石形成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2.2 臨床癥狀 膀胱結石多發(fā)生在3~5月齡雄幼麝中,多在7-10月發(fā)病。病初見麝頻尿,尿成點滴狀排出,明顯排尿不暢;中期僅見有排尿姿勢,但觀測不到尿液排出,此時可見尿道口以后的腹部腫脹而硬實,皮膚紅色,麝萎靡不振,食量減少;隨著繼續(xù)發(fā)展,病情加重,腹部腫塊逐漸軟化,皮下水腫,經1~2 d水腫癥狀直達胸部,胸、腹皮下水腫嚴重,穿刺流出淺棕黃色液體,麝完全停食,鼻鏡干燥,精神萎靡遲鈍,站臥不安,常出現(xiàn)排尿姿勢;后期病麝站立不穩(wěn),步行蹣跚,眼球下陷無神,頭低垂,呼吸加快,爬臥、無法站立,最后導致麝死亡,整個病程5~7 d。

2.2.3 解剖 病死麝經解剖可觀測到膀胱內有淡黃棕色、直徑1.5~1.8mm薄片狀結石若干,可見結石總重量可達1.5~3.0g,膀胱內尿液充盈,呈淡黃棕色,排除結石后,尿液即從尿道流出。胸、腹皮下水腫嚴重,剖開皮膚流出多量淡黃棕色液體,其他器官正常。

2.2.4 防治 7-9月期間,減少礦物質飼喂量,保證水的供給,在水或多汁精料中加入白糖5 g左右讓自飲自食,增加運動量。經常補給維生素A,以防尿結石發(fā)生。內服20%氯化銨,每天3~5 mL;磷酸0.5~1.0 mL,每天1~2次,連腹3~5 d。肌注青霉素40~80萬單位,速尿注射液每次1 mL,烏洛托品、薩蘿對治療膀胱結石有一定療效。要注意的是每天仔細查看麝的排尿狀況,以便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才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否則發(fā)展至腹部出現(xiàn)腫脹后就很難治愈。

麝科動物所有種所產麝香為名貴中藥材原料,林麝自人工馴養(yǎng)以來至今有六十余年,其野外種群及圈養(yǎng)種群研究取得了系列成就,人工種群數(shù)量、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為人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麝香產品。多年來麝類研究主要集中在野外分布與種群組成、行為生態(tài)、食譜構成、資源保護措施探索,圈養(yǎng)林麝飼養(yǎng)繁育管理技術、營養(yǎng)調控、常見病診治及病原體分子鑒定、生殖生理、組織解剖等諸多方面,有力的促進了麝產業(yè)的發(fā)展。但由于麝類動物研究史短、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群體數(shù)量提升、飼養(yǎng)區(qū)域增加及高生產性能的追求及其他原因,相關基礎生物學數(shù)據(jù)研究不足,需進一步深入挖掘,特別是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影響機體健康、種群發(fā)展的疾病學方面研究。筆者結合現(xiàn)有相關研究資料及生產實際中發(fā)生的病例從病因、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及用藥效果等方面對涉及較少或未見報道的胃腸道和泌尿道幾種疾病進行探索和闡述。期望進一步為麝科動物科學飼養(yǎng)管理和建立、完善疾病診治及預警機制等方面提供可靠資料和理論參考,促進麝產業(yè)和麝資源保護事業(yè)發(fā)展。

猜你喜歡
瘤胃胃腸膀胱
便攜式膀胱掃描儀結合間歇性導尿術在腦卒中合并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應用
瘤胃調控劑對瘤胃發(fā)酵的影響
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治療胃腸外科患者臨床效果
奶牛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發(fā)生及飼養(yǎng)對策
奶牛瘤胃健康、機體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關系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發(fā)病特點、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措施
直腸癌在調強放療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空腹
胃腸病糊上就好
非肌層浸潤膀胱腫瘤灌注治療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