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俊
黃厚江老師說過,文言文教學應是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的統(tǒng)一。“言”指詞語積累、古漢語語法、誦讀方法、文言語感;“文”的內涵就是文章、文學、文化。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言”達到“文”的彼岸。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為農民工子弟隨遷學校,學生對“文”“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較弱,在課堂上教師一般偏重“言”的鋪墊和積累,而筆者嘗試從課文的預習指導入手,開展一次“文”“言”結合的有效教學。
《北冥有魚》為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下)第六單元的課文,文本濃墨重彩地描繪出鯤鵬變化,鵬鳥扶搖直上九萬里,從北海飛往南海的壯麗圖景。莊子的文筆汪洋恣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這些特點在《北冥有魚》中都有所體現(xiàn)。作者發(fā)現(xiàn)預習提示中“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可以作為兩個很好的切入點,帶著學生以“文”“言”結合的形式,從鯤鵬的形象入手,初步探究莊子思想的內涵。
教學片段一
師:結合文章,你能說說你看見的鯤鵬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1:“不知其幾千里也”兩次出現(xiàn),說明鯤鵬的外形非常巨大,已經(jīng)到了無法測量的地步了。
生2:“其翼若垂天之云”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鵬鳥的翅膀比成天空中的云,體形碩大。
師:“垂天之云”如何理解?
生2: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鵬鳥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說明它展翅的時候占據(jù)了天空,大到無法形容。
師:請你關注這句話的前一句,說說前一句帶給你什么樣的思考。
生2:“怒而飛”,意思是用力鼓動翅膀飛起來。這樣的鵬鳥是一種奮飛向上、有所追求、努力飛翔的鳥。
師:分析得非常到位,還有沒有同學繼續(xù)分析鯤鵬的形象?
生3:“徙于南冥”告訴我們鵬鳥可以飛到很遠的地方,它敢于挑戰(zhàn)?!澳馅ぁ睍伦⒔庖鉃槟虾?,而南海在南邊的不毛之地。所以我的理解是鵬鳥有理想,敢于奮斗挑戰(zhàn)。
生4:還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中的數(shù)詞,講的是鵬鳥能飛得很高,游得很遠。
師:請你具體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生4:鵬鳥拍打水面,能有三千里之遠,向上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說明了鵬鳥的活動空間的長度和高度,讓我們知道它體形非常大,而且力氣也很大。
師:你用了兩個“大”字,不夠具體,可以換成其他的詞匯嗎?
生4:鵬鳥的活動空間廣闊,威武有力,富有斗志。
師:數(shù)詞還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生4:“三千里”“九萬里”可能都是虛數(shù),說明鵬鳥飛行的距離很遠。這么遠的距離鵬鳥都能堅持,說明它目標高遠,有所堅持,不輕易放棄,值得我們學習。
師:看,這樣的表述是不是既具體又有深度了呢?我們繼續(xù)。
生5:“化而為鳥”,我讀出了鵬鳥其實是會變化的。它是由一條大魚變化而來的。
師:讀得非常細致?,F(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鯤鵬鳥的形象:體型碩大無比,變化形態(tài)多樣,活動范圍廣闊。同時它又具有奮飛向上,追求理想,敢于挑戰(zhàn),目標高遠,堅持到底的特點。你們非常厲害,僅僅通過文本就解讀出這么多的內容,而且是從“裸文”直接解讀出來的。但老師還想問,這樣的鵬鳥是真實存在的嗎?
生(齊):不是,是作者的想象。
師:這個特點在預習提示中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請圈劃出來。
教學片段二
師:這樣一個體型碩大無比、變化形態(tài)多樣、活動范圍廣闊而又奮飛向上,追求高遠理想,敢于挑戰(zhàn)和堅持的鯤鵬是完全自由的嗎?
生(齊):好像不是,是受到限制的。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6:“去以六月息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鵬鳥要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它不能獨自飛行,好像要借助外力。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虛詞特別重要,你能發(fā)現(xiàn)嗎?
生6:是“以”字,它的意思是憑借,從這個字推斷出鵬鳥其實不能憑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飛行。
生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句話我也讀出了相同的意思。作者想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師:這句中的“野馬”“塵?!痹趺蠢斫??
生7: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
師:這兩樣事物有什么共同點?
生7:都是非常微小的事物。
師:莊子為什么特意提到這些微小的事物呢?
生7:連極其微小,幾乎沒有重量的事物都需要依靠氣息去完成運動,更何況鵬鳥這種不可想象之大的物體。
師:還有沒有地方可以讀出限制的味道?
生8:“摶扶搖而上者”也可以讀出來。文本的前面就直接交代出“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是說海水的運動帶來大風,而大風可以幫助大鵬鳥南飛。
師:那如果沒有這股大風呢?
生8:沒有大風,鵬鳥就不能完成從北冥到南冥的飛翔。
師:大風呼嘯,海水騰涌,聲聞數(shù)里,驚天駭?shù)?,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生(爭相回答):氣勢磅礴,聲勢浩大,氣吞山河,排山倒海……
師:《北冥有魚》選自莊子的《逍遙游》。逍遙似乎是莊子窮其一生的追求目標,而鯤鵬就是他追求目標的具象化。莊子主張精神上的絕對自由,清高孤傲的他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筆下“鵬鳥”一方面好似具有碩大有力、無盡飛翔、追求自由、堅持挑戰(zhàn)的形象,但另一方面又清醒而深刻地點出外力的重要性,承認外力能夠讓世界的萬事萬物活動起來?!叭耸巧杂傻模珔s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是盧梭洞察世界之所獲?!吧杂?,固于枷鎖”,我們都是塵世當中的俗人,都無法成為真正的逍遙者,要受到“物累”,所以現(xiàn)在一個詞很流行,叫“心累”。每個人都會心累,莊子也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在現(xiàn)實和理想之中徘徊并試圖超越,而徘徊超越的過程,就幻化成這只長空高翔的鵬鳥。
教學片段三
師:其實鯤鵬的形象依然扎根在我們中國文化中。《西游記》當中有一妖精,扇一翅就有九萬里,兩扇就趕過孫悟空的十萬八千里了,所以孫悟空反倒被他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這樣的妖精你們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其實吳承恩的這段描寫就借鑒了莊子所創(chuàng)造的大鵬鳥的形象。你們還能不能想到學過的哪些詩句或成語,能和今天所學的鯤鵬形象相契合的?
生9:李清照有“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感嘆。
生10:我記得岳飛好像字叫“鵬舉”,不知道是不是與這個有關。
生11:成語有很多,如鯤鵬展翅,大鵬展翅,鵬程萬里等等。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鯤鵬已然成為中國有志之士的化身。今天回家,如果你覺得還想全面地解讀鯤鵬的形象,想再進一步了解莊子的思想,老師建議大家去翻一翻《逍遙游》。你會發(fā)現(xiàn)集中描繪鯤鵬形象的有三段文字,這些文字究竟又會帶給你怎樣的思想情感體驗呢?歡迎你在這節(jié)課后再來找老師交流。
學習語言,無論是現(xiàn)代文還是文言文,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方法還是品析感知。而對于文言文而言,品析感知這個觸手也是“文”“言”結合較為理想的方式之一。本節(jié)課,學生完全能夠通過書下的注解理解全文內容,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性的文言字詞,促使學生對關鍵形象進行理解,如從“怒”字品析出鵬鳥的奮飛和追求;從“摶”“扶搖”等詞感知出鵬鳥的飛翔富有氣勢,空間闊大但并不自由,需借助外力;從“以”“海運”的意義推測出鵬鳥運動的條件;從“野馬”“塵?!钡仍~的背后意義推知莊子的類比思想。綜合起來,學生理解“生而自由,固于枷鎖”的鯤鵬形象難度就不大了。
統(tǒng)編教材中,預習是其中重要的助讀方式。人教社編審、中學語文室主任王本華說:“預習兼有助讀和作業(yè)雙重功能,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或調動閱讀期待,或與以前學習有所勾連……目的在于引導、鋪墊、提高閱讀興趣等?!惫P者抓住了預習提示中兩個關鍵短語——“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讓學生初步理解莊子作品的特色。在日常教學中,筆者也善于利用講讀課前的預習提示,如教學《木蘭詩》時,作者關注到預習提示中的“英雄氣概”“兒女情懷”“廣為流傳”“北朝民歌”四個詞語可以分析詩的內容和影響,直接架構起整節(jié)課的內容。預習提示是學生學習很好的抓手,能夠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文言文表達言簡意賅,很多文字背后的意思,推敲起來具有無窮的韻味。而莊子文筆的特點就是極富有想象力,他筆下鯤鵬的形象影響深遠,廣泛作用于后來文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也促發(fā)了相關成語、俗語的產(chǎn)生。但是文本只節(jié)選了《逍遙游》的開頭部分,如果只翻譯出文言字詞的意思,那么學生肯定不能準確而全面地解讀出鯤鵬的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思考表述,克服選擇概括性詞語這個壞毛病,多用具體而個性化的詞語。另外,鯤鵬的形象特別適合引導學生去積累想象,收集與之相關的文化現(xiàn)象,進而促使學生擴大閱讀范圍,進一步理解莊子思想的精髓,這樣的拓展是必要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