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農村經濟工作站 趙麗妍
選用優(yōu)質、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強、商品性好、高產耐儲的品種,如鐵稈巨蔥王、超越巨蔥等。
苗床要選擇平坦、肥沃、灌溉方便的生茬地,每667 m2施優(yōu)質農家肥4~5 m3,三元素復合肥25~40 kg,深耕耙細,做成寬1.2~1.5 m 的苗畦。
干籽直播或先用清水飄去癟粒和雜質,然后浸泡8~12 h,撈出即可播種。
豫北大蔥以春季即3 月中下旬播種為主。每667 m2移栽大田需種子400~500 g。先在播種畦內起出一層土,把畦耬平灌足底水,水滲下后播種,將種子混合細干土均勻撒播,把起出的土過篩覆蓋,厚度1 cm 左右。為防止苗床雜草,可在播種后進行化學封閉除草,每667 m2用33%施田補100~120 mL 對水40~50 kg 均勻噴灑苗床。
一般冬前生長期間澆水1~2 次即可,同時要中耕鋤草,當氣溫降到1 ℃時,幼苗基本停止生長,此時要澆足凍水,以利安全越冬。
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3 ℃時澆返青水,然后進行中耕鋤草和第1 次間苗,苗距2~3 cm。4 月中下旬蔥苗進入旺盛生長期,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同時進行第2 次間苗,苗距4~6 cm,拔除雜草。移栽前7~10 d 停止肥水,進行蹲苗。
出苗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苗床干旱、土面板結時應澆水,讓子葉順利伸出地面。出苗后到3葉期,要控制灌水,促根系發(fā)育健壯。
大蔥忌重茬,耐旱怕澇,因此,蔥地要選擇平坦、肥沃、排水良好,3 年內未種過蔥、韭、蒜的生茬地塊。每667 m2施優(yōu)質農家肥3~5 m3,按行距70~80 cm挖蔥溝,南北行向,溝深25 cm,每667 m2用復合肥20~30 kg 施入蔥溝,然后深刨溝底混合。
移栽期以6 月上旬至7 月初為宜,一般在適期內爭取早整地、早移栽。當雨季和高溫來臨前蔥苗已緩苗返青,立秋轉涼前植株形成強大根系,可很快進入蔥白生長盛期,獲得高產質優(yōu)的商品。
1.旱栽法。按株距3~5 cm,順溝排列埋上土后澆水。
2.水栽法。先順溝澆水,等水滲下后,按3~5 cm株距用蔥杈或木棍壓住蔥苗根基部,將蔥秧垂直插入溝底松土內,原則為上齊下不齊。
蔥苗栽植后7~8 d 可緩苗,但在立秋前高溫條件下處于緩慢生長狀態(tài)。管理重點是中耕松土,消除雜草,促進根系向縱深發(fā)展,栽后15~20 d 不澆水,以利于扎根壯秧,栽后最好有10 天左右的無雨天氣,曬“蔥眼”。要注意雨后排水,防止大雨灌蔥溝。
立秋后,進入旺盛生長期要及時澆水施肥,特別是8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需水肥最多,要保持土壤濕潤,缺水則品質差。追肥要掌握前輕、攻中、補后的原則,大蔥中前期需氮肥多,后期需鉀肥多,追肥分2~3 次進行,立秋前后(8 月上旬)進行第1 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處暑至白露進行第2 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復合肥20~30 kg,以后根據大蔥的生長情況適量追肥;最后一次追肥的時間應距收獲期30 天以上,每次施肥后澆水。當大蔥進入旺盛生長期后,隨著葉鞘伸長,及時通過行間中耕,分次培土,使原來的壟脊成溝、蔥溝成背。每次培土高度根據假莖生長的高度而定,以3~4 cm 為宜,從立秋到收獲,一般培土3~4 次,將土培到葉鞘和葉身的分界處,即只埋葉鞘,不埋葉身,培土應在下午和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切勿損傷葉片。
紫斑病病斑多發(fā)生在葉和外層葉鞘上,為梭形或橢圓形,呈淡褐色,后變紫色,有同心輪紋并稍凹陷。紫斑病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 倍液噴霧防治。
霜霉病一般從葉尖開始,出現(xiàn)長圓形淡綠色病斑,潮濕時病斑上生出白色及淡紫色絨霉。霜霉病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或40%霜脲氰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噴霧防治。
銹病病斑多發(fā)生在葉上,呈菱形或橢圓形凸起,病斑表皮破裂后,散發(fā)出橙紅色粉狀物。銹病可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1700 倍液噴霧防治。
薊馬可用10%吡蟲啉4000 倍液,或3%啶蟲脒3000 倍液噴霧防治。
潛葉蠅可用75%滅蠅胺5000~7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 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