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娜,王 威,郭永強
(澠池縣自然資源局,河南 澠池 472400)
氣候是影響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盡相同的氣候環(huán)境中,溫濕度、風速以及光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別,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植被的生長和發(fā)展。首先是溫度的變化對植被的生長有較為明顯的影響。過高的溫度會灼傷植被鮮嫩的枝葉,使植被枯萎;而過低的溫度將會使植被承受不住而遭受凍傷甚至是凍死。溫度和濕度的關系非常密切、相輔相成。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中,濕度也比較大。因此,在既高溫又濕潤的環(huán)境中,土壤中具有過多的水分,導致植被缺氧。此外,病蟲害的繁殖和生長速度極快,會對植被造成嚴重的侵襲,從而影響植被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是導致其死亡。其次,風速過大也會制約著植被的生長和發(fā)展,風速過大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植被受損以及花果掉落等問題,此外還會紊亂植被的水分代謝。最后,光照也會影響植被的生長。光照過強會導致氣溫過高,從而灼傷枝葉,而光照不足將會影響植被的光合作用。
土壤是植被成長的基本要素。土壤的肥沃程度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產生一定的影響。肥沃的土壤能夠為植被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而貧瘠的土壤則會導致植被缺乏養(yǎng)分而發(fā)育不良,甚至造成植被的死亡。
植被的生長無法與土壤中的水分相分離。倘若土壤中的水分稀缺,則會導致植被的根系沒能吸收充足的水分,從而導致枯萎死亡。而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則會導致植被根系出現(xiàn)缺氧和腐爛現(xiàn)象,從而造成植被死亡。因此,土壤中含有的水分是影響植被生長的關鍵要素。
在長期的人工造林工作中總結出了許多的人工造林原則,而因地制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工造林原則之一。但是在部分的人工造林中,并沒有根據該區(qū)域的實際自然條件而選擇適合栽植的樹種。也沒有充分考慮人工造林樹種的多樣性,從而使栽植的樹種種類過于單一。除此之外,由于對植株成本和培育成本的考慮,往往選擇價格低但是成活率也較低的樹種進行栽植。而較少選擇價格較高、技術含量較高、成活量較高的新品種樹種進行栽種。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影響人工造林的成活率。而在人工栽植的工作完成之后,部分單位由于缺乏對植被的養(yǎng)護,沒有對病蟲害進行及時、有效地防治工作,導致幼嫩的植被遭受侵襲和破壞,因此造成人工造林成活率較低。
苗木質量是影響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基礎要素。在精選苗木的時候主要看苗木的頂芽是否健壯、根系是否發(fā)達、表皮是否光滑以及是否無損等。而質量高的苗木抵抗力強、生長速度迅速,是保障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而質量低的苗木將直接影響到植株的成活率。
科學合理的栽植技術也是提高人工造林技術的關鍵因素。栽植技術涉及到挖穴、栽植、打圍、澆水以及鋪地膜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倘若不能將這些方面的內容落實到底,苗木就無法正常生根、發(fā)芽,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不同樹種適宜自身生存和成長的自然環(huán)境不盡相同,只有讓樹種生活在適宜的自然環(huán)境中,才能夠促使樹木健康成長。人工造林過程中應該對所在區(qū)域的氣候條件、立地條件、交通及勞動力因素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分析,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樹種進行造林,從而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優(yōu)質的苗木是保障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基礎。優(yōu)質苗木具有抵抗力強、適應性強、恢復速度快等特點。人工造林單位在選擇造林苗木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挑選粗壯飽滿、根系發(fā)達、表皮無損傷的優(yōu)質苗木。除此之外,最好在當地選取苗木。因為從外地運輸過來的苗木,暴露于陽光之下,長時間被風吹襲,會造成苗木失水過多,質量下降,甚至死亡;在冬季運輸苗木還容易造成根部凍傷等。
在進行人工造林工作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樹種的特點、造林地的條件以及單位的經營管理條件等因素,而合理、有效地選擇人工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適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wěn)定,因此,對造林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的說不那么嚴格。播種造林法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封育是一種很有效的自然恢復方法,比如封山、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等有效造林方法。在植樹造林時,還要充分考慮植被多樣性的問題。因為,單一的樹種沒能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也極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和破壞。而混交林的苗木種類更為豐富,對土壤中含有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從而有利于促使自然條件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人工造林的過程中,要栽種混交林,比如說闊葉林或者針葉林等混交林。
將科學高效的栽植技術落實到底是提高人工造林技術的關鍵。因此,在栽植苗木的時候,要做好挖穴、栽植、打圍、澆水施肥以及鋪地膜等相關工作。在放線挖穴時,要確定好植株之間的間隔。苗木根系體積的大小決定了穴的大小。一般來說,穴的大小是苗木根系體積的二至三倍最佳。栽植是最重要的過程,要在穴底鋪設熱性肥料,并與土壤均勻混合,然后將苗木放置在穴中央,其根系自然分布,最后進行培土,使苗木與土壤緊密融合。而在打圍時,圍的高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并且拍實外圍的泥土,達到防止漏水的作用。而澆灌的水要充足,要澆透泥土。除此之外,合理運用地膜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分的蒸發(fā)以及土壤板結等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地溫,從而促使苗木生根、發(fā)芽。
在人工造林工作結束之后,還要注重日常養(yǎng)護工作。倘若植被沒有了及時、有效地的養(yǎng)護,也會使植被受到侵襲而無法成活。因此,人工造林單位要轉變思想,加強對林地的養(yǎng)護意識,制定相應的養(yǎng)護措施。例如進行清除雜草、灌溉水分以及施肥等工作,從而促使植被得到充足的養(yǎng)料和水分。除此之外,還需加強對人工林地的監(jiān)控和管理,及時對病蟲害進行科學的防治工作,對破壞林地的人和事進行嚴厲的處分等等。
人工造林在有利于提高植被覆蓋率,對于維持和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也成為了我國維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點工程。在人工造林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影響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提出了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保障苗木質量、選擇高效的造林方法以及加強對植株的養(yǎng)護工作等舉措用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從而增加我國的植被覆蓋率,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