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秀業(yè),丁洋,侯獻曉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湖北 武漢 430058)
汽車行駛動態(tài)動力學的匹配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直至今天,車輛的底盤行駛性能的匹配調校主要依賴主觀評價來完成,通過客觀測試或虛擬計算進行驗證[1-2]。
目前車輛底盤的調校手段主要有兩種,分別為CAE虛擬調校法和實車調校法。其中,CAE虛擬計算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的優(yōu)點,在虛擬模型精準建模的基礎上成為調校的必經之路,實車調校法為一直以來依賴較多的主要調校方式。國外貝爾恩德·海森英等在文獻[1]中對行駛性能主觀評價做了詳細講解,國內針對車輛懸架調校以及驗證的文獻較少且無法量化調校結果,本文正是探討了基于主觀評價手段進行的底盤調校匹配,并通過虛擬仿真定性的量化了主觀評價結果,對車輛的懸架系統設計及優(yōu)化提供必要的工程參考[2-3]。
某 MPV的前懸架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懸架為五連桿非獨立懸架,通過主觀評價,以目標車輛為基準,每組 4人分別進行駕駛,用統計的方法最終得出評價結果,如圖 1所示。
圖1 車輛調校前操縱穩(wěn)定性主觀評價結果
由評價結果可知,某車型的操縱穩(wěn)定性距離目標車輛差距較大,需要在原車基礎上進行底盤調校,選取車輛的穩(wěn)定性、側傾控制性能展開集中調校,并經過調校來匹配動態(tài)性能的平衡,從而提高整車的性能品質。
國內各主機廠底盤調校流程大同小異,該車型的調校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底盤調校流程示意圖
以目標車輛主觀評價打分結果,并對目標車輛做出底盤性能客觀測試數值后,參考目標車并設定該 MPV底盤性能關鍵項目標帶寬如下表1所示。
表1 整車匹配設計目標數值帶寬
根據原車輛設計軸荷,車輛 K&C試驗數據得到輪胎垂向剛度、懸架乘適剛度,可計算出車輛的前后懸架偏頻,根據公式(1):
式中:Kφ為懸架側傾角剛度;M為懸架抗側傾恢復力矩;φ為車身側傾角;Kw為懸架線剛度;B為輪距。
根據車輛性能定位及車輛基礎參數,前、后懸架偏頻fn及角剛度Kφ需滿足公式(2)(3):
根據對應的理論計算,借助相應軟件Adams/car軟件,可適配調校車輛前后彈簧等基礎參數,針對圖1的基礎車主觀評價結果以及公式(2)(3)定義約束,制定初步調校方案后,經過多輪調試,得出重點數值變化點及最終調校值參數如表2、3所示[5-7]。
表2 某MPV前懸架初步調校方案參數明細
表3 某MPV后懸架初步調校方案參數明細
因主觀評價量化的局限性,將調校前某車型進行Adams/car整車動力學建模,模型建成后將調校前車輛的客觀測試數據與仿真模型標定,保證虛擬建模的準確性,后續(xù)調整對應的最終調校參數,對調校過程方向進行定性驗證[6]。
3.2.1 車輛操縱穩(wěn)定性仿真分析驗證
根據《GB/T 6323-2014 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標準中的穩(wěn)態(tài)回轉試驗以及轉向瞬態(tài)響應試驗進行整車調校前后性能仿真對比,載荷為兩人載荷狀態(tài),對比結果如下[10]。
圖3 前后側偏角之差仿真曲線
圖4 整車側傾增益仿真曲線
表4 某車型穩(wěn)態(tài)回轉試驗仿真分析數據
圖5 整車幅頻特性仿真曲線
圖6 整車相頻特性仿真曲線
表5 某車型轉向角脈沖試驗仿真分析數據
仿真結果表明,該車輛在調校后不足轉向度、共振峰頻率都有相應提高,車輛側傾角及相位滯后角有所降低,表明該車輛在調校后穩(wěn)定性有對應提高,車輛響應有所提高。
通過以上調校計算及計算機虛擬仿真可知,調校參數建模下的仿真結果滿足表1目標指定帶寬值。
在完成調校分析計算以及調校方案準備之后,對車輛進行設計狀態(tài)核查,核查內容包含:前后軸荷、零部件連接、輪胎胎壓、四輪定位參數、整車及懸架姿態(tài)等。所選評價路面為車輛試驗場以及場外路面。試驗場內路面包含長直線性能道和評價組合路面,包括碎石路、鵝卵石路、長波路面等。場外路面有接縫路面、坑洼路面、不同等級國道路面以及單、雙減速帶沖擊路面等。按照企業(yè)標準定義目標完成不同路面下對應工況的主觀評價,并對結果進行記錄[8-9]。
針對某車型調校前后的主觀評價結果如圖7所示。
整車評價結果表明,經過多輪次懸架調校,該車輛在操縱穩(wěn)定性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完善,能夠達到目標車輛的性能目標,說明了調校方向的正確性。
圖7 調校后車輛操縱穩(wěn)定性主觀評價雷達圖
(1)本文利用主觀評價手段完成了某MPV的底盤調校與匹配,對車輛的底盤性能調校內容以及流程做了詳細的介紹,為車輛的底盤調校方式提供了一種參考——虛擬調校法,具有很實際的工程意義。
(2)運用ADAMS/Car軟件對調校的定性結果實現了虛擬量化驗證,驗證了虛擬調校與實車調校方向的正確性。
(3)因篇幅限制,后續(xù)對該調校車輛需進行懸架K&C試驗測試、整車轉向、制動、操穩(wěn)舒適性進行嚴格客觀測試驗證,以便彌補主觀評價結果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