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同
有一年,張莊懿以御史身份巡按山東,到達臨清時,因一家酒館的酒幌掛得太低,將他的烏紗帽掛落。然而,他卻像沒事人一樣,撿起戴上就離開了。但這可嚇壞了知州,第二天,他將店主銬押送請張大人治罪。張對店主說:“你門前那條路官人經(jīng)常要走,回去將酒幌掛高些?!彼⑽蠢頃荩銓⒌曛鞣抛吡?。
若干年后,張莊懿升任刑部尚書。這天他下班回家,碰到一醉漢,旁邊有人慫恿醉漢,說:“如果你能將這位老爹手中的拐杖奪走,我們才佩服你?!弊頋h聽罷便沖上去,將張尚書的拐杖奪走。張問也不問,直接回家。第二天醉漢酒醒,問妻子:“我昨天醉酒回來,沒出什么事吧?!逼拮哟穑骸澳銕Я艘桓照然貋??!弊頋h一看,這是文官用的,于是到街上去問,大家說這是張大人的專用拐杖。醉漢知道自己闖禍了,次日凌晨他頭頂拐杖,跪在長安街上請罪。過了一會兒,張莊懿來了,他讓隨從將拐杖取回,一句話未問便離開了。
面對這樣的事,張莊懿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境界。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竊以為是因其高尚的人品和官品,具體說有下列三點:其一,很有涵養(yǎng)。他不是“匹夫見辱,拔劍而起”那般淺薄和魯莽,而是冷靜、從容,“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不是睚眥必報唯我獨尊,而是寬容寬恕別人,包括普通人,他的內(nèi)心深處有著可貴的平等意識。其二,他很有自信。他深知官員的威望不能靠耍官威得來,更不能靠恃強凌弱,而只能靠親民愛民得來。也深知自己這樣做不但不會損害威望,而且只會加分。他還深知這次掛落烏紗帽,與烏紗帽的安全沒有任何關系,掛落了撿起來戴上就是了,更深知百姓大都有著很強的悔改意識和能力,此時“不聞不問”,往往效果更好。
其三,世事洞明。酒幌掛掉官帽,是因為酒幌掛得太低,而不是店家與官員過不去。醉漢奪走拐杖,乃幾個無聊的人為了取樂,也是醉漢的“常態(tài)”,市井中這種事很多,多沒什么惡意,不必介意。知州將店主押來,有三個目的,一是表明態(tài)度,對朝廷欽差不敢怠慢。二是出于自保,怕得罪巡按而影響前程。三也有考驗欽差的意思,看你怎樣處理。張莊懿交代一句之后便將店主放掉,且不與知州一言,甚為高明。
假如張莊懿不這樣做,而是采用不少官員慣用的做法,斷喝一聲:“大膽刁民,給我拿下!”將店主和醉漢或抓或打或送入牢中,那效果和后果又會是什么樣?這確實能圖一時之快,還可大顯官威,但后果有三:一是遭人鄙視。因酒幌掛落官帽而治店主的罪,只能說明自己對烏紗帽的安穩(wěn)毫無信心,更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恐怕知州也會心中不滿。訓斥那醉漢幾句也屬應該,但若對他動刑那就是耍官老爺?shù)耐L了,哪有風度可言。
二是盡顯昏聵。若是這樣,說明他不懂底層社會,沒有平等意識,更沒“底線思維”,只會一味蠻干一意孤行。酒幌掛落官帽,說明店主是個刁民;那個醉漢,定是個仇官的暴徒;那群慫恿醉漢的人,也是一幫潛在的尋釁滋事者。不給這些人點厲害嘗嘗,他們斷不知道鍋是鐵打的。于是,將他們一個個抓起來,嚴審、杖打、坐牢。然而,原本都是良民,卻一下子都成了敵人,愚蠢之極。三是百姓痛罵。這樣做老百姓會不罵嗎?恐怕咒他死的都不會少。如此這般,那位令人敬仰的賢臣張莊懿,就會從歷史上消失,而史冊上再多出一個昏官惡官。因此,僅僅從“生前身后名”這個角度,官員也應該常提醒自己:為官一定要有境界。
圖:付業(yè)興?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