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 王巍 程廷濤
食品安全關系到普通民眾的健康生活,也關系到食品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而當前重金屬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仍偶有發(fā)生,從食物中過量攝入重金屬會影響人體生理系統正常運行,甚至導致中毒死亡。本文介紹了在日常食品中較為常見的重金屬種類,并進一步分析重金屬檢驗方法,以期利用更科學的檢驗方法提升食品中重金屬檢驗的效率與精確度。
一、食品中常見的重金屬
1.鉛。從近年的食品安全研究報告中不難發(fā)現,鉛是較為常見的食品污染源之一,由于鉛攝入過量而導致的中毒問題也時有發(fā)生。與其他污染源相比,鉛的污染會直接影響食用者的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短期內表現為頭暈無力等輕癥,不易引起食用者的重視,但長期食用鉛過量的食物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等,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2.汞。汞在農藥中的大量使用導致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同時工業(yè)水中超量的汞金屬也會導致食用海產品的汞金屬含量超標,而農作物和海產品都是普通民眾一日三餐中常見的食材,因此食品中汞金屬的污染問題也不容小覷。汞金屬食用過量同樣會對中樞神經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人體出現感知障礙,重則危及生命。
3.鎘。相比于鉛金屬和汞金屬而言,鎘金屬對于食品的污染并沒有被人們廣泛了解,但它卻廣泛存在于農產品、海鮮以及動物內臟中,所以鎘金屬污染的問題應當引起強烈重視。鎘的合成物(鎘化物)對人體有強烈的毒性,不僅會對腎臟、胃腸造成損害,還有致癌風險,因此必須嚴控食品中鎘的含量。
二、食品中常見重金屬的檢驗方法
1.ICP-MS檢驗法。作為質譜法的一種,ICP-MS檢驗法是檢驗汞金屬和鉛金屬的常用手段,呈現出如下特征:第一,在食品重金屬檢驗領域表現穩(wěn)定,檢驗精確程度高,能夠實現長期、準確的重金屬檢驗;第二,能夠在重金屬檢驗過程中實現多種重金屬成分分析,并精確檢驗每種金屬元素的具體含量,比傳統檢驗方法整體性更強;第三,在重金屬檢驗實踐中,對不同食物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在不同食物檢驗中均表現出較高的靈敏度,能夠滿足不同類型食物的檢驗需求。
2.AFS檢驗法。AFS法是將被檢驗元素置于輻射能下,以激發(fā)出特征波長的熒光,從而實現食品中重金屬的檢驗。AFS法對于食物中微量重金屬檢驗具有積極貢獻,一方面彌補了傳統檢驗技術精確度不足,微量金屬元素檢驗難度大、耗時長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便捷的操作流程和簡單的操作設備,極大降低了檢驗成本,提升了檢驗效率。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這一方法來源于光譜學,原理與AFS法類似,主要利用重金屬元素與其他元素的輻射吸收作用來實現檢驗,在食品檢驗領域應用較廣,具有上手簡單、靈活穩(wěn)定的良好特征,能夠滿足食品檢驗的基礎需求。不過,該方法在應用中的主要局限在于檢驗元素種類有限,每種重金屬元素都需要特定的空心陰極燈,部分重金屬在檢驗過程中存在安全風險。
通訊作者:程廷濤,男,漢族,重慶,本科,工會主席、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