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睿
【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現(xiàn)實主義題材影片《那時風華》播出后,贏得了眾多影迷朋友的高度贊譽。該影片講述了以鄭百團、唐學燕、蘇鐵為首的年輕人,懷揣著“沙漠變綠洲、保衛(wèi)北京城”的偉大理想走上塞罕壩,在那里無怨無悔奉獻青春熱血的故事。三代塞罕壩林場人造林,護林,營林,他們以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植樹造林,建設了112萬畝人工林海,創(chuàng)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為綠洲的綠色奇跡。
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收看《那時風華》后的觀后感,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或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航】
1.題目解讀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首先得讀懂“材料”的含意;由于“材料”一般都存在含意多解的情況,考生就必須抓住那些語義指向相同的關鍵詞句,有時“提示語”也會暗示“任務”指向,將二者結合審讀材料,就可以準確立意。該作文題由材料、提示語和要求三部分組成。材料是關于影片《那時風華》的主要內(nèi)容,即使考生沒有觀看該影片,但材料中的某些詞句已暗示了考生思考材料以及立意的方向,例如“懷揣著‘沙漠變綠洲、保衛(wèi)北京城'的偉大理想”“無怨無悔奉獻青春熱血”“三代人”“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綠色奇跡”等,依據(jù)這些詞句,考生不難推知該材料的命題旨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做有理想有擔當?shù)娜说取L崾菊Z則明確要求文章能“體現(xiàn)”考生的“認識與思考”。此外,“觀后感”“符合文體特征”的要求也不可忽視。
2.參考立意
①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
②追求理想,甘于奉獻;
③不忘初心,奉獻青春;
④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
⑤弘揚塞罕壩精神,做有理想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
其他立意,如“敬業(yè)”“堅持”,也可。
3.標題示例
《那時風華正好》
《當以熱血灑青春》
《那時風華照綠木》
《以我青春許你一片綠色》
《心懷熱血,勵志向前》
《青春永恒,風華依舊》
《那時風華,祖國有我》
《荒原綠洲起,不悔風華年》
《以青年志氣,壯祖國河山》
《正是青春年華,亦當砥礪前行》
《何以沙塵“默”, 再現(xiàn)“桃花源”》
4.注意事項
①寫觀后感絕不是對影片內(nèi)容的簡單復述,要突出"感"字,且讀后能感人。
②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做到使“感”發(fā)于“觀”,“觀”服務于“感”。
③要寫好"感"應聯(lián)系實際,深入發(fā)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佳作展示一】
心懷理想,花香滿徑
——觀《那時風華》有感
● 一考生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便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青年人,懷著“沙漠變綠洲,保衛(wèi)北京城”的偉大理想,走上了塞罕壩。他們以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棄的擔當,創(chuàng)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為綠洲的綠色奇跡。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不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奇跡有多么讓人震驚,而是他們那顆堅韌的,時刻為祖國跳動著的熱烈的心。正是有了愛國,渴望祖國更加繁盛的信念,有了改善荒漠環(huán)境的美好理想,他們才能無怨無悔的奉獻青春熱血。
信念,是愛國的初心,是愛國的前提。在那個動蕩不安,萬馬齊喑的年代,在那個“一切從洋,中國萬事不如人”的時刻,梁啟超懷著堅笑定的信念,振臂高呼: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正是這信念,鼓舞了無數(shù)中國人為中華崛起而奮斗。魯迅先生有言“中國自古就有為命請命的人。”鄭百團、唐雪學燕等人不也是為了建設更美好的中國而投入植村造林建造中的嗎?
如果說理想是成功的指向標,那么堅韌不拔的斗志便是成功的助推劑??刀嗬蛟抠囁?,邊個名字讓無數(shù)人美慕。身為黑人的她怎么能能登上美國國務卿的寶座?她出生在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阿拉巴馬洲伯明瀚??伤]有因此喪失斗志,也沒有參與種族抗爭中來。而是選擇像企鵝一樣的沉潛,她深刻的明白:黑人的孩子,只有比白人優(yōu)秀兩倍,才能等同他們。只有比他們優(yōu)秀三信,才能超過她們。于是,她憑借堅韌不拔的斗志,不斷努力,以出色的成績,卓越的能力,成功登上寶座?!赌悄觑L華》中的年輕人,也正是憑借堅韌不拔的斗志,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能創(chuàng)造這一綠色奇跡。
永不言棄的擔當也是這一群熱應血年輕人成功的原因。擔當,如沙漠中的翼曼陀羅,能奏出扣人心弦的音樂;擔當,如同宮澤賢筆下的文字,具有凈化人心的神神奇魔力。他們承擔起了保衛(wèi)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三代塞罕壩林場人造林,護林,營林,是他們擔當精神最真實的體現(xiàn)。
偉大愛國信念,堅韌不撥的斗志和永不言棄的擔當是這群青年人的代言詞,是他們創(chuàng)造奇跡的重要因素。青年者,便應如他們一般樹立遠大理想,為社稷之興而努力奮斗。
生活如海,信念為再,行舟于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循路攀山,方知山之奇?zhèn)?生活如歌,信念為曲,和曲而歌,方知曲之優(yōu)雅。讓我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養(yǎng)就一段心中的春,走盡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懷著理想上路,與堅韌擔當為友,將人生這一長途點綴得花香滿徑!
【佳作展示二】
粗礪能甘,紛華不染
——觀《那時風華》有感
● 一考生
粗礪能甘,必是有為之士;紛華不染,方稱杰出之才。
在收看了《那時風華》這部關于人與自然的電影后,我深受感觸。
回望新中國的歷史,在浩浩蕩蕩的神州大地上鐫刻出無數(shù)“堅守”的瞬間,也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令人感動的科技堅守者、文化堅守者、教育堅守者、醫(yī)療堅守者……他們懷揣著夢想,欠志不渝,拾級而上,開拓新領域,創(chuàng)造新成果,攻克艱難,堅守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
堅守,是在不可能的條件下當驚世界殊。
影片中鄭有團、唐學熱、蘇鐵等多位年輕人,帶著“沙漠變綠洲、保衛(wèi)北京城”的理想堅守在塞罕壩上,用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向大自然發(fā)出生命征服生命的信號。畢淑敏曾說過:“我不相信手掌心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倍@樣一群青年人在那里用自己的力量無怨奉獻自己的熱血,用三代人的堅守建設成了12萬畝的人工林海,創(chuàng)造了一個“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當驚世界。
堅守,是在全新的起點上創(chuàng)造輝煌。
魯迅先生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笔堑模谒氖嗄旰蟮慕裉?,我們做到了。在四十多年的時間中我們堅守了什么?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但那時它還是個百業(yè)待興,一窮二白的樣子。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拉開大幕,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高速發(fā)展。200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養(yǎng)雜交水稻,被國際公認為一次新的綠色革命,為人類帶來了福音。2015年,屠呦呦發(fā)明了青蒿素,為世界瘧疾的治療做出了突出貢獻,讓青蒿素成為中醫(yī)藥送給世界一份大禮物。
堅守,是在自立更生中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jié)深深打動了我,當年輕的蘇鐵站在蒼茫遼闊的塞罕壩上時低頭向蹲在身邊的父親問“這樣堅守的意義何在?”在灰蒙蒙的月色中,年老的父親深思了一會,站起身來,鏗鏘有力地說: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
一生,三代人,一個奇跡。這是多么值得歌頌的青春故事,而這粗礪的堅守品質將會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因此,我們要努力汲取文化知識,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貢獻祖國的美好未來。并在人生成長中牢記“堅守的力量”培養(yǎng)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