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要:群眾文化是改革新形勢下衍生的一個新名詞,蘊含著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時代新標準,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的現狀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家工作者以及從事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從當下新的歷史方位上立足,抓穩(wěn)人民在國家富強前進方向上的新需求和新目標去為加強基層文化的普及和建設做好相關的工作,全面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多元化發(fā)展的基層民主文化在改革過程之中的推動力,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與為人民謀幸福。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服務
引言:
基層是與群眾聯系最直接的一層組織,老百姓吃穿住行的實際生活都與其相掛鉤,基層群眾文化則囊括了人民群眾以娛樂和豐富精神生活為主要目的自辦的一切合法集體活動與工作,其包涵的范圍極廣種類豐富多樣且涉及的群體大都是普通人民大眾。近年來隨著網絡通訊的發(fā)展也越發(fā)演變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與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便攜相對應的是豐富多彩發(fā)展的基層文化,政府部門與人民群眾應團結一心共同為基層文化建設獻力。
一、目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狀況
(一)對于基層文化建設的認知發(fā)展不均。在地區(qū)建設上難免有投資項目和基層文化建設的沖突,一些政府部門更加注重商業(yè)發(fā)展而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退而求其次,多次讓步之下直接導致基層建設的被吞并與壓榨,這不僅僅影響群眾的生活水平且對于精神生活需求多的人民來說也會大大降低幸福感。相關帶領人拿出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會讓人民生活更加和諧友好從而讓管理工作如虎添翼。例如一個村子的村長號召村民每晚進行娛樂活動,很多農村孤寡留守老人就不會只有在節(jié)假日才能感受到家庭的熱鬧氛圍,村民們也能因此互相溝通和交流促進友好關系的發(fā)展[1]。領導人的帶頭作用大且影響深刻故忽視文化建設是萬萬不可取的。
(二)基層文化建設發(fā)展不平衡。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而導致不同地區(qū)的審批資金出現不同的投入程度,這使得很多地域的文化建設并沒有很好的經濟能力作支撐,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建設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和文化建設的參與力度。地區(qū)文化建設例如圖書館資金不足導致書籍殘缺或設備舊的補修問題,以及管理人員聘請和讀書活動的舉辦等都能夠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阻礙力量。缺乏大城市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文化資源的山區(qū)基層文化建設的難度更加大,這些都是不平衡基層建設發(fā)展的體現也同時是目前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阻力之一。
(三)相關法制建設不足。在很多地區(qū)的基層文化建設設施都會受到人為的不同程度的損壞,因為更多的人沒有足夠強的自覺力去保護和愛惜公共財產,許多設施的維護基本靠公民道德的自我約束且沒有對應的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損害設施的代價。同時一些基層群眾舉辦的文化活動也有著很大的隱患,例如其中群眾人身安全問題的保障以及人員編排的登記都存在著很大的漏洞,一旦發(fā)生違法犯罪的事情就沒有緊急保護措施去應對活動中的意外和傷亡。
(四)形式老套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F代社會的經濟和文化以及政治都在飛速發(fā)展導致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從而也漸漸提高了基層文化的門檻和涵蓋的知識水平,基層文化創(chuàng)作者鑒于此更加需要對基層文化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要擔起作品與時代同步發(fā)展的重任去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而多彩的群眾文化從而為人民添加多姿多彩的文藝生活[2]。
二、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一)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建設基層群眾文化不僅需要領導的組織也需要人民的同步支持,政府應當建設相應的管理程序讓群眾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明確組織來源,雙方交流之間有了信任才能將工作做到最好。其次政府要發(fā)揮主導的地位去讓活動與社會實踐相聯系,例如活動當中可以加入大學生志愿者以及其他社會工作者,讓他們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既滿足鍛煉的需要又為活動的人員資源做了一定的貢獻。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涵括的范圍很廣同時與學生在學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有一定相關聯系,政府可以汲取其中的想法和要求然后在舉辦文化建設之中匯入更多種多樣的文化特色。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歷程中基礎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就相當于是人民直接投入群眾文化的硬性指標。有時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了會使得人民在群眾文化里的時間投入有更大的改變。如果基礎設施完備人民就會大大增加對于活動鍛煉的參與度[3]。同時對于文化建設場所也可以根據人民的年齡階段進行區(qū)分,如幼年青年老年分別喜好不同的文化場所,這就要求在基礎設施建設之中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性。
(三)加強創(chuàng)作者的自身建設。時代發(fā)展下的創(chuàng)作者應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和動手能力,首先創(chuàng)作者要做到自我嚴格要求并且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準和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同時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其次對創(chuàng)作作品的嚴格把關是創(chuàng)作人員的基本素養(yǎng)因為創(chuàng)作作品最終要投入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當中去,對群眾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不可避免地會體現在文藝作品中,所以豐富的內涵和優(yōu)秀的精神應當體現在作品之中從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群眾文化的可取之處。
(四)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服務建設。對于基層群眾當中的弱勢群體應當體恤和關注,因為便民利民是基層群眾文化服務的基本要求,很多人民群眾因為身體或其他原因不能夠及時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這時候應當發(fā)揮服務工作者的指導作用去組織好基層群眾文化的服務建設。
(五)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鶎游幕ㄔO不能只是走一條老路而應該有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方式。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大量普及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也鋪好了道路譬如在宣傳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之時可以在網絡上建設相關網站,以便及時收取人民群眾的來信和相關建議。
結語: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需要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同時并進,美好的生活也需要有心的建設和有序組織的指導,新時代背景下的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在不久以后的基層群眾文化能夠走出一條豐富多彩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陳君艷.淺談如何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8,000(007):169-170.
[2]夏春蓓.淺談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戲劇之家,2018,No.275(11):243-243.
[3]桑田.淺析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農家參謀,2019,618(09):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