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友
(舒城縣林業(yè)局,安徽六安2313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為我國原產鄉(xiāng)土樹種,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等長江流域及福建、廣西、廣東等共計18 個?。▍^(qū)),已有2 300 多年栽培歷史[1-2]。
舒城縣是全國油茶產業(yè)發(fā)展重點縣,全縣2/3為山丘區(qū),現(xiàn)有油茶面積約2 066.67 hm2,居安徽省前列。目前,全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油茶低產林面積大、類型多、改造難。
本文通過對油茶低產林成因分析,將其科學分類,提出針對性的改造撫育措施,逐步將現(xiàn)有油茶低產林打造成豐產林、穩(wěn)產林,增加林農收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根據(jù)形成原因,油茶低產林主要分為3 種類型。
主要是新造油茶林。由于業(yè)主對新造幼林放任不管,導致油茶林地雜草叢生、土壤板結、林地荒蕪,部分油茶形成“小老樹”;也有的油茶基地造林時沒有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地不當,降低標準進行栽植,造成油茶林長不大或長大不掛果現(xiàn)象。
栽植的油茶品種多為良種,但在部分地區(qū),因急功近利,盲目擴大面積,在板栗、松杉林下栽植油茶,打造所謂“接班林”,結果油茶因光照差、通風不良等,掛果少;有的業(yè)主單位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實行“以短養(yǎng)長”,營造油茶與綠化苗木混交林,結果導致油茶生存空間不足,生長勢弱,掛果少甚至不掛果。
現(xiàn)有油茶林中,樹齡多數(shù)在40 年生左右,樹齡趨于老化;它們均為實生苗繁殖,品系混交、良莠不齊,優(yōu)質高產的不多;密度多數(shù)不合理,有的林分過密,有的林分過?。还芾泶址呕驇缀醪还芾?,雜草雜灌叢生,樹勢弱。因此,產量低、效益差。
除草1 年兩次,5~6 月份、8~9 月份各一次。松土1 年1 次,每年7~8 月份淺鋤1 次,深度10 cm;每3 年深挖1 次,深挖在11 月至翌年1 月進行,深度在15~20 cm。
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速效肥為輔,每年施肥2次。第1 次施肥宜在早春,每株施100~300 g 速效肥;第2 次施肥在秋冬季,每株施農家肥10~15 kg。
幼林以整形為主,修剪應輕度修剪,盡量多留枝,使主干盡量萌發(fā)新梢,擴大樹冠。修剪的原則:去密留稀、去弱留強、去劣留優(yōu)、輕重得當。方法:剪除所有的枯死枝、病蟲枝和損傷枝,過弱的營養(yǎng)枝、下垂枝,過密的交叉枝、重疊枝,擾亂樹形的徒長枝等。
一是通過施用糞肥、廄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二是采取深翻、中耕、培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促進油茶根系的生長發(fā)育;三是加強水土保持措施,對生長在有坡度的山地油茶,在樹干下部建設半月形圍土壩,壩高高出樹干基部15 cm 以上,促進水土保持。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葉餅病、軟腐病、煤污病等。主要蟲害有油茶織蛾、茶梢尖蛾、茶天牛、象鼻蟲、桃蛀螟、金龜子、茶黃毒蛾等。油茶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貫徹“防重于治”、以營林技術為基礎,與生物、藥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混交林中油茶是目的樹種,相對油茶而言,其他樹種統(tǒng)稱非目的樹。油茶混交林主要有油茶與杉木、馬尾松等用材林的混交,油茶與板栗、桃、梨等經濟林的混交,油茶與香樟、桂花、紫薇、櫻花等園林綠化苗木的混交。移除非目的樹分為間伐和移植兩種,混交林中杉木、馬尾松、板栗、桃、梨等已無保留價值的林木應全部進行采伐,香樟、桂花、紫薇、櫻花等園林綠化苗木要及時進行移植。采伐后的伐樁要用挖機或人工進行清除,綠化苗木要人工采挖、帶土球移走。
油茶混交林非目的樹處理后形成大大小小的樹坑,樹坑有兩個作用:一是達到松土的目的,二是可用來作為深施肥的場所。由于當初營造混交林時,基本上隔行栽植,系典型的行間混交,均勻分布,樹坑施肥屬于對稱點狀施肥。
移走樹木留下的樹坑一般在80 cm×80 cm×80 cm。肥料可選用廄肥,即腐熟的畜禽糞便,施肥量每穴25 kg,施肥時可將清理的細枝、樹葉、青草等有機物埋入穴內,最后填土。注意,樹坑上方留有空隙,形成自然的雞窩狀,有利于雨水滲入,促進肥料充分分解和擴散下滲。
參照2.3。
參照2.4。
參照2.5。
按照667m2保留60~80 株的標準進行疏伐,采取隔行、隔株或留優(yōu)去劣的辦法逐步疏伐。疏伐時去掉結果少或不結果的不良品種,伐除林下受壓的油茶小樹、病蟲株、機械損傷株等。通過疏伐,將林分郁閉度調整在0.7 左右,林分合理通風、透光。
油茶林中的林窗或空地面積超過3 m×3 m 的林間空地都要進行補植。一般在2 月上旬至3 月中旬,10 月下旬至11 月下旬。苗木選擇采穗圃或新造幼林內同一類型的油茶良種(如寒露籽或霜降籽類型),苗齡4~6 年生,地徑6 cm 以上,苗高1.5 m 以上,冠徑1.5~2.0 m。穴規(guī)70 cm×70 cm×60 cm,每穴施腐熟農家肥5~10 kg 或餅肥1~2 kg;同時,施0.25 kg 復合肥,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后回填20 cm,最后再覆蓋20 cm 細表土。按照苗木根徑6~8 倍確定土球大小起苗,修根,噴生根水,用草繩包扎土球,修枝疏葉后裝車。將樹木放入穴中,扶正,填土,踩實,沿樹土球的邊打土圍子。澆足定根水,第2 天再澆1 次,如旱天連續(xù)15 d以上再補1 次透水。選用樹木桿子搭設成十字撐或扁擔撐對新栽大苗進行支撐。
通過林下新造油茶良種,實現(xiàn)更新品種差的衰老油茶林目的,即利用油茶幼苗耐陰的特性,在林冠下的株間空地,選用花期一致、適合本地區(qū)推廣的省級以上審定的良種2 年生以上的嫁接苗,定植密度60~80 株/667m2;3~4 年后,幼苗成活并保存良好后及時伐除油茶林內衰老植株,實現(xiàn)品種更新。如老林過密,應先疏伐,保證新造幼林必要的光照。該方法適用于樹體嚴重衰老、品種普遍較差、立地不宜更新造林的油茶老林。另外,也可對現(xiàn)有油茶品種進行高截換優(yōu),實現(xiàn)品種更新。
參照2.3。
參照2.4。
參照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