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勇
(紅旗渠干部學院,河南 林州 456550)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每次在重大歷史轉折期,面對新的斗爭形勢和新的歷史任務,黨和政府都十分注重干部教育問題。堅定信念,轉變思想,提升能力,以高效應對歷史危機,實現重大轉折。早在中國革命初期,毛澤東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zhèn)涞念I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使命的?!薄耙虼?,有計劃地培養(yǎng)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zhàn)斗任務。”[1](P37)延安時期,黨中央從推進黨的建設和革命事業(yè)需要的大局出發(fā),創(chuàng)辦了30余所干部學校,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干部。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將干部思想教育作為戰(zhàn)略任務繼續(xù)推進,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鄧小平強調:“整黨不能走過場。”要“通過思想教育,增強黨性”[2](P36-38)。
黨性教育是保證黨的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途徑,是“黨員在改造客觀世界中客觀地運用黨性原則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克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包括學習新知識新本領,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3] (P48),是堅實堅定黨的宗旨的必要手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長期成為領導中國人民改革、發(fā)展、進步的政黨,就得助于自身的自我教育、自我傳承、自我發(fā)展、自我塑造的品格。通過不斷地革命建設的實踐活動,與契合時代需要的理論密切聯(lián)系,從而得出鞏固政黨需要的法寶,才能長期保證政黨的先進性和社會領導力。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革命之所以必須,不僅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能推翻統(tǒng)治階級,而且還因為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去除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成為社會的新基礎”[3](P48)。
開展黨性教育,使黨員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在動態(tài)中保持黨員的先進性,說到底就是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立場與世界觀的問題。在黨性教育實踐中,以黨的歷史、先進思想和理論輸入為導向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讓黨員干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盵4](P43)初心即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這是根本,也是共產黨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支撐。
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之基,是“中國共產黨經受歷史和時代考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政治操守和價值追求”[5](P52),也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建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謹守這一初心,從不改變,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扮演著人民群眾的公仆、社會發(fā)展的航標、民族復興的舵手的角色。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就提出,共產黨人的權力觀是“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在《抗日戰(zhàn)爭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也提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3](P64)。胡錦濤也提出“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民本意識和民權思想。這一系列領導人的講話,就是對黨的宗旨的充分內化和根本解釋。黨在歷史發(fā)展的每個重要階段,黨的宗旨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支撐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同時也不斷鞏固其領導地位,不斷為黨的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思想源泉,不斷推動黨的事業(yè)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新時期,面對新形勢,更需要廣大共產黨員堅守初心,堅守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新時期黨的宗旨的時代內涵,是與黨的使命擔當相結合的新解釋。而對黨的宗旨的有力把握,就需要黨員干部在不斷的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中提高黨性,提升自我素養(yǎng),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和能力。在黨性教育的實踐中,凈化黨的隊伍,清明政治生態(tài),為堅實黨的宗旨營造政治活動氛圍。
2011年3月,習近平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參加河南省代表團談論時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紅旗渠精神貫穿著黨的群眾路線,彰顯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
歷史上的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吨匦蘖挚h志》記載:“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汲,土薄石厚,鑿井無泉,致遠汲深,人畜疲極。每遇亢旱,居民懸釜待炊,欲救瓶罍之罄,不擇溲渤之污,暍既為災,穢亦生疾,南鄉(xiāng)尤甚,山后類然?!盵6](P383)為了與干旱做斗爭,千百年來,林縣人通過打旱井挖旱池,儲存雨水、雪水,或修一些小型渠道,飲山泉,攔河水,采取當時歷史條件下所能采取的各種措施,盡管如此,每遇旱情,灌溉甚至人畜用水仍難以維持。因為缺水,1944年林縣解放時,全縣98.5萬畝耕地中,僅有12400畝水澆地。衛(wèi)生條件差,致使各種地方病、傳染病時有發(fā)生,給廣大群眾帶來極大的痛苦。新中國成立后,中共林縣縣委認為,水的嚴重緊缺,直接制約著全縣經濟的發(fā)展,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必須動員全縣人民,大力開展以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飲山泉為中心的興修水利工作。先后修成了天橋渠、淇河渠、要子街 、弓上、南谷洞等渠道水庫,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的問題。1959年,林縣再次大旱,林縣縣委經勘測、請示、協(xié)調,最終決策實施“引漳入林”工程,發(fā)動林縣十萬群眾,在太行山腰修建林縣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紅旗渠。黨員領導干部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并踐行“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的五同原則,堅實地走群眾路線,與群眾吃一樣的飯、干一樣的活。實踐證明,只要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能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只有通過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才能推動歷史的車輪前行。也正因如此,林州是一個不在起點、卻寫滿初心的地方,從根本上講,紅旗渠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一條為民渠,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
黨性教育,是以黨的綱領、理論、方針政策為理論基礎,以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紅色資源為重要載體,對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增強黨性、堅定信念、提升能力的實踐活動的科學定義。
“物質依據這樣一些規(guī)律在其永恒的循環(huán)中運動,這些規(guī)律在一定階段上——或者在這里,或者在那里——必然地在有機物中產生出思維著的精神”[7](P294)。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解放和復興的偉大實踐中,總結形成了一系列“彰顯政黨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1](P1),這些偉大精神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改造黨的隊伍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這些帶有紅色標識的偉大精神隨著實踐的深化而不斷豐富。隨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斷發(fā)展,不斷地傳承、創(chuàng)新、升華,并凝聚出支撐時代發(fā)展的力量源泉,延伸出新的時代內涵,鑄造出新的時代偉績。誕生在建設時期的紅旗渠精神就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它是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結晶。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為了解決缺水的生存難題,在60年代國家經濟困難的背景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經過十年磨礪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凹t旗渠的興建是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釋放”[8](P371),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以深刻的精神內涵和充沛的思想原力,成為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旗渠精神孕育形成于特定歷史時期,然而其蘊含的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干部作風、革命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tǒng),其“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具有深遠意義,紅旗渠精神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有助于增強黨性教育的指向性與實效性。
紅旗渠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紅旗渠精神歷經建設時期、改革時期,歷久彌新,影響深遠,延伸和發(fā)展出豐富的紅色資源。林州以紅旗渠精神為力量源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九十年代,憑著這股精氣神兒,十萬林州人走出大山,在全國的建筑市場打響了品牌,闖出了天地,以此為基礎,解決了溫飽問題,又開始了林州富太行的進程,大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市屬工業(yè),林州經濟結構科學化調整,最終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開始美太行的歷史進程,林州由此唱響了“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發(fā)展的四部曲,而在這個過程中,林州發(fā)展的根本原力——紅旗渠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其影響也在不斷加深,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歷史資源,為新時代黨性教育指明了方向。
紅旗渠精神在傳播教育過程中,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注重紅色活動實踐鍛煉,結合黨性教育的時代內涵,融合黨的基本理論,借以激發(fā)黨性教育的內生動力,由此,增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紅旗渠精神傳承至今,作為紅色文化中鼎要基因,不斷得到研究發(fā)掘,紅旗渠熱先后在國內掀起高潮,“第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從始于悲壯到成于輝煌;第二次是20世紀70年代,從感動中國到感動世界;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從一度沉寂到聲名鵲起;第四次是2004-2005年,從北京展熱到巡回展熱;第五次是2015年前后,步入常態(tài),走向深入?!盵9](P4)在這個過程中,紅旗渠精神也在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及林州人民不斷的建設實踐中得到傳承、發(fā)揚。
綜上,在新時代經濟發(fā)展背景下,面對復雜的時代環(huán)境,廣大黨員干部需要汲取更多的精神給養(yǎng),滿足建設黨的事業(yè)的客觀需要。而紅旗渠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自我創(chuàng)新力,很好地與新時代黨的政治綱領、方針和政策融合,符合當前黨的建設事業(yè)的需要,有明顯的指向性和實效性。
黨性教育是黨的建設事業(yè)中的一項永恒不變的課題。同一個命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需要不同的解題方式方法,而這也取材于黨的歷史沿革中不斷實踐而延伸出的物質和精神力量。發(fā)源于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都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力,不斷發(fā)展和延伸出新的文化基因,而這些紅色基因就成為黨性教育實效性、針對性的最有力保障。
紅旗渠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對革命傳統(tǒng)精神的深化、改造的產物,是黨永葆生機的重要法寶。其“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涵歷久彌新,2011年,時任新華社社長的李從軍發(fā)表長篇通訊《堅守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當代傳奇》,將紅旗渠精神置于民族精神的時空坐標下重新審視,將其時代內涵概括為“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將紅旗渠精神內涵進一步升華,賦予其在新時代黨性教育事業(yè)中新的教育意義。
紅旗渠精神在黨性教育中不斷被傳承、創(chuàng)新、升華,而黨性教育離不開紅旗渠精神提供的資源支撐。紅旗渠精神是黨性教育在新時代的黨的建設事業(yè)中的可延性發(fā)展。
紅旗渠精神是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發(fā)展而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紅旗渠干部學院為豐富黨性教育資源,提升黨性教育成效,不斷發(fā)掘整合紅旗渠文化資源,堅實基礎性研究。紅旗渠精神是一種承先啟后的紅色文化基因,它是對革命時期精神的傳承與發(fā)揚,在建設時期凝聚而成,并成為改革時期林州高速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其留下的物質精神財富,構成了以紅旗渠精神為核心的紅色資源鏈。為此,“要統(tǒng)攬全局,打破行政區(qū)域及隸屬界限,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形成以點成線、以點帶面的紅色教育發(fā)展格局;要堅持傳承,加大對歷史遺址遺物保護、開發(fā)的力度;要創(chuàng)新機制,認真編制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建設規(guī)劃,使紅色資源整理、挖掘、保護和利用得當。”[10](P36)通過有機整合,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林州在“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發(fā)展四部曲的不同歷史階段所創(chuàng)造的紅色資源轉化成紅旗干部學院黨性教育的資源優(yōu)勢和堅實基礎。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需求,紅旗渠干部學院從服務大局、按需培訓出發(fā),進一步創(chuàng)新理念、豐富內容、改進方式、提升師資,著力打造紅旗渠精神培訓中心,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培訓理念有特色
培訓理念上,著力在“見物、見事、見人”上做文章,讓學員在“見物、見事、見人”中深刻感受紅旗渠精神?!耙娢铩保褪亲寣W員全面走進紅旗渠,到紅旗渠渠首、青年洞等現場教學點親眼看見紅旗渠的傳奇風采;“見事”,就是讓學員親耳聆聽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涌現出的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見人”,就是讓學員與當年修建紅旗渠的特等勞模面對面交流互動。
在教學實踐上,通過實地走訪、情景再現、勞?;?,讓學員走進紅旗渠的修建歷程,感悟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持久魅力;通過深入研討、學員交流、留言反思,讓學員在理解把握紅旗渠時代價值的同時,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讓紅旗渠精神真正入腦入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思路,使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在實踐教學中得到升華和弘揚。
2.課程安排有特色
“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塊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教員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11](P114),從而增強黨性教育的成效。在課程安排上,紅旗渠干部學院將紅旗渠精神與黨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相結合,不斷深化“紅旗渠精神+”教學課程內涵,使之成為符合新時代精神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精品課程。依托紅旗渠紅色資源,以紅旗渠精神為主線,以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為特色,讓學員在多形式、多側面、多維度、全過程、全方位了解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yǎng),達到了“感知-感受-感動-感悟”的教學效果。目前,形成了專題理論、現場體驗、互動訪談、情景再現、案例研討、主題教室等9大類60余門課程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逐步形成“各點有主題,內容有側重、相互有銜接、整體成體系”的學院黨性教育特色課程體系。
3.教學主體有特色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按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專兼結合”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批以黨史黨建專家和精神傳承者、歷史見證者、事件親歷者為主體,省內外結合、老中青結合的黨性教育優(yōu)秀師資隊伍。為了使黨性教育可學可感、入腦入心,我們通過“讓親歷者講經歷、讓受益人講傳承、讓當代人話發(fā)展”的思路,形成了“勞模講故事、專家講精神、領導講發(fā)展、企業(yè)講歷程、市民講傳承”的特色化師資隊伍。
1.技術應用求創(chuàng)新
前沿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推進黨性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升黨性教育水平。紅旗渠干部學院站在黨性教育發(fā)展的前列,拓展發(fā)展思維,建設智慧校園,運用5G、云端等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對接教學管理和學員需求,系統(tǒng)規(guī)劃建設數字教學、數字教務、數字錄播、數字辦公、數字安防等信息化服務體系,讓大家在學院率先共享信息革命成果,零距離感受方便快捷。
2.宣傳渠道多元化
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品牌效應。做強培訓的基礎上,豐富宣傳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加強紅旗渠精神和學院的對外宣傳推介,使學院成為宣傳紅旗渠精神、展示地方發(fā)展的平臺和窗口。學院目前既有的宣傳平臺有官方網站、融媒體中心、自媒體公眾號、內部簡報等宣傳平臺,形成了官方、自媒體、紙質刊物相結合的全方位宣傳形式,并充分利用學員效應,以高質量的黨性教育水平增強成效,達到學員影響學員,學員相互宣傳的效果。
1.科研隊伍的建設
“隊伍建設是黨校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11](P116)“加強黨校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建設,要著力完善學習進修、實踐鍛煉、激勵競爭、考核評價等培養(yǎng)機制;營造在理論研究和教學方式方法上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寬松環(huán)境;引進學術界高層次專家學者和有志于從事黨校教育事業(yè)的優(yōu)秀黨政領導干部等人才;按照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善于課堂講授的黨政領導干部、企業(yè)管理人員、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盵11](P116)紅旗渠干部學院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吸收地方專家,引進高校、黨校高層次黨性教育研究專家,全方位、多層次架構科研隊伍,積極形成紅旗渠精神研發(fā)的人力優(yōu)勢,為學院真正成為紅旗渠精神的“研究中心、宣傳中心、資料中心、培訓中心”提供智力支撐和研究保障。
2.多層次研究
基礎研究。著力籌建紅旗渠檔案館,持續(xù)開展紅旗渠相關文獻、影像、實物的立體式征集收藏工作,逐步建成紅旗渠精神研究資料庫、修渠人檔案口述史資料庫、文獻實物資料庫、學習感悟資料庫;深層次研究。成立專家?guī)?,各個領域專家從不同視角對紅旗渠精神的研究解讀,并由此架構“紅旗渠精神+”的高質量、高水平、高層次的研究體系。
3.推進教學研究
教研工作是實現黨性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基礎和保障,將理論研究融合到教學實踐中,有助于提升紅旗渠精神研究成果的實效和指導意義。學院推出《紅旗渠干部學院關于支持鼓勵全員參與教研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形成“人人投入教研、人人參與教研、人人登上講臺、人人拿出成果、人人成為專家”的濃厚教研氛圍,從而確保教研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
1.教學運行機制
在教學方面。按照“一班一策”,建立了“一班一流程、一班一手冊、一班一項目,每課一節(jié)點、每天一量化、每周一細化”的教學管理工作機制,對于每個教學班次,定制個性化教學方案,安排教學助理跟班服務,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努力實現教學服務個性化、人性化。同時,制定出臺了《紅旗渠干部學院學員管理規(guī)定》、“兩級帶班”“24小時值班”等制度,讓院領導、中層、教師分別擔任教學班次組織員和班主任,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督督導,嚴格規(guī)范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學習紀律和生活紀律,不斷加強學風建設。
2.多部門聯(lián)動機制
聯(lián)動是一個具有哲學性的概念,《辭?!分薪o出的定義是:若干個相關聯(lián)的事物,一個運動或變化時,其他的也跟著運動或變化。教學科研是黨性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跨越式發(fā)展的最核心的動力,但是,保障教研工作正常運轉、提升教研質量、擴大紅旗渠精神黨性教育品牌,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的聯(lián)動,形成綜合服務型團隊。一個學院班次的黨性教育成效大小涉及到教學、研究、后勤服務等多個方面的密切配合,關系到學院的整體形象。
3.常態(tài)化內訓機制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多次制定修訂《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發(fā)展方向。時代在不斷進步,干部也需不斷成長,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者,不斷加強業(yè)務訓練,提升能力素養(yǎng)成為必上的課程。
內訓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抓手、工作規(guī)律,成為干部學院開闊黨性教育視野、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能力素養(yǎng)、加強教學研發(fā)、規(guī)范教學流程、優(yōu)化服務細節(jié)的常態(tài)機制。通過內訓,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員學什么就教什么”的要求,以業(yè)務能力競賽、演講比賽、走訪調研等活動形式,實現“學練結合、以賽代訓、以訓促優(yōu)”的全員練兵內訓目標,全面提升干部教育隊伍素養(yǎng)和能力水平。
紅旗渠精神以其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地理優(yōu)勢、傳承優(yōu)勢,成為新時代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紅旗渠干部學院作為研究、傳承紅旗渠精神的重要載體,任重而道遠。目前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體系已趨于成熟,但仍有不足的地方,諸如紅旗渠精神資源保護力度需加大;紅旗渠精神研究需深化;修渠人因年齡問題,在世人數越來越少,口述史整理工作需加快;關于紅旗渠精神傳承弘揚機制不夠完善;紅旗渠精神人才培養(yǎng)需加強。這是不足,但更是學院發(fā)展前進的動力方向,紅旗渠干部學院將不斷加快建設、完善相關體系,發(fā)揮紅旗渠精神在黨性教育中的最大價值,拓展教育思路,創(chuàng)新教育路徑,提升黨性教育最大效能。
“一個人缺少了精神就會意志不堅、萬事畏難、畏葸不前,難以取得成功;一個政黨缺少了精神就會人心渙散、裹足不前、腐朽沒落,難以成就偉大事業(yè)”[12](P181)如何補足短板,提升黨性教育品質,促進黨的精神教育,理論思想建設,提升黨的執(zhí)政水平,是今后紅旗渠精神傳承者應不斷思考的永恒課題。紅旗渠干部學院將以高站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繼續(xù)加強資料中心、研究中心、宣傳中心、培訓中心的路徑探索,實現“精神傳承高地、紅色培訓高地、人才涌流高地”的全國一流黨性教育基地的建設目標,傳承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