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醫(yī)院(523770)謝綺雯 賀寶金 李群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進行胃腸外科術的患者96例分兩組,各48例。對照組年齡24~68歲,平均(41.78±2.65)歲,男32例、女16例;干預組年齡21~67歲,平均(40.92±2.81)歲,男30例、女18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比較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常規(guī)禁食12小時,手術前常規(guī)清潔灌腸,術前留置胃管、尿管,術后給予大量補液等。干預組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①術前護理:全面評估患者手術風險、耐受能力,身心狀況、切口感染幾率,并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緩解患者恐慌、緊張等不良情緒,擇期手術前一天,常規(guī)腸道準備給予流質飲食,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和)做好腸道準備。②術中護理:嚴格控制手術室適宜溫濕度,術中保暖,控制輸液,適當加熱術中所需的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9%)、注射液等,并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血氧等,積極配合主治醫(yī)生完成手術,根據(jù)手術位置、手術情況合理放置引流管,防止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完成前需要使用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9%)反復沖洗切口,選擇最合適的引流管和引流方法。③術后護理:患者返回病房后,需要實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情況和引流管引流情況,觀察切口有無滲液滲血、紅腫等并發(fā)癥,遵醫(yī)囑給予相關治療。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給予半臥位,減輕腹部張力,減輕傷口疼痛。術后持續(xù)使用靜脈鎮(zhèn)痛泵24~48小時,及時評估疼痛評分,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對焦慮、失眠術后患者,需保證病房安靜,必要時給予安定片口服,術后當天指導深呼吸增加肺通氣量,咀嚼口香糖,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床上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術后下肢靜脈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第一天協(xié)助患者離床活動。根據(jù)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情況提供營養(yǎng)支持,制定飲食方案。術后6小時麻醉清醒,給予溫開水5~10ml,每2小時一次。術后第一天口服安素50ml,Q2小時,早期口服腸內(nèi)營養(yǎng)液,之后逐漸過渡至普通食物。出院當天告知患者正確用藥方法、劑量、可能出現(xiàn)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定期復查。
1.3 評估標準 檢測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炎癥指標,其中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預后指標(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整理研究結果,計量資料表示用(±s),行t檢驗,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用百分比(%),將P<0.05作為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的標志。
2.1 兩組炎癥指標和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CRP、IL-6對比無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CRP、IL-6有所提高,且干預組患者CRP(7.32±2.58)mg/L、IL-6(4.48±0.29)mg/L、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2.08%優(yōu)于對照組(9.05±4.40)mg/L、(6.07±0.30)mg/L、14.58%(P<0.05)。
2.2 兩組預后指標對比 干預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22.52±1.76)d、下床活動時間(3.04±0.38)d、切口愈合時間(5.62±1.16)d、住院時間(6.86±1.25)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34.51±2.28)d、(4.76±0.49)d、(7.39±1.28)d、(10.15±1.46)d(P<0.05)。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可有效強化患者免疫力,有助于患者術后切口愈合[1][2]。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CRP、IL-6對比無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CRP、IL-6有所提高,且干預組患者CRP、IL-6、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預后指標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總之,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應用在胃腸道患者術后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及預后較好,能嚴格控制患者體內(nèi)炎性指標,可避免炎性指標急劇提升,有助于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在胃腸外科術后切口感染預防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