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中醫(yī)院(467500)李彩利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腹痛腹脹、噯氣等,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益氣消痞湯由白術(shù)、太子參、黃芪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消痞之效。本研究選取我院84例CAG患者,旨在探討益氣消痞湯聯(lián)合西藥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84例我院CAG患者(2018年1月~2019年1月),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42)和對照組(n=42)。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40.38±7.89)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14±3.07)年;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41.13±7.42)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76±2.94)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颊咧楸狙芯?,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予以雷貝拉唑(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記分方法:臨床癥狀為飲食減少、胃脘脹滿、噯氣、喜暖喜按,依照癥狀程度無、輕、中、重依次記0、1、2、3分,總分0~12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 觀察組12例基本治愈,15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對照組9例基本治愈,15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5.24%(40/42)高于對照組80.95%(34/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7,P=0.043)。
2.2 癥狀積分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降低,且觀察組的積分(2.68±0.58)低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76)+阿莫西林(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265)+克拉霉素(江西京通美聯(lián)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314)+膠體果膠鉍膠囊[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858]治療,雷貝拉唑口服,20mg/次,1次/d;克拉霉素口服,0.5g/次,2/次;阿莫西林口服,1g/次,2次/d;膠體果膠鉍膠囊口服,300mg/次,2次/d;Hp未感染者予以雷貝拉唑治療,方法劑量同上。觀察組采用益氣消痞湯+雷貝拉唑治療,雷貝拉唑等方法劑量同對照組,益氣消痞湯方劑組成:太子參15g,黃芪20g,白術(shù)12g,厚樸12g,徐長卿12g,白花蛇舌草12g,木香10g,枳實10g,海螵蛸10g,莪術(shù)10g,延胡索10g,王不留行5g,水蛭5g,藥物浸泡約30min,煮開后再小火煮約30min,煎煮2次,取100ml藥汁,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個月。于對照組(3.76±0.74)(P<0.05)。
CAG具有遷延難愈、病程長、發(fā)病率高等特點,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誘發(fā)胃癌變,嚴重威脅患者健康[1]。故臨床應及時采取措施,以控制病情進展,改善預后。
中醫(yī)上CAG屬“痞滿”、“胃脘痛”范疇,認為其由脾虛胃寒、七情失和、外邪犯胃所致,故治療以消痞化瘀、益氣建中、和胃健脾為主。益氣消痞湯由太子參、黃芪、白術(shù)、白花蛇舌草、木香、莪術(shù)、水蛭等中藥組成,其中太子參味甘性平,具有生津潤肺、益氣健脾之效;白術(shù)可入胃經(jīng)、脾經(jīng),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之功;枳實可破氣消積、化痰散痞;木香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諸藥并用,共奏和胃散痞、行氣健脾之效。藥理學證實,黃芪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環(huán)境,促進胃黏膜炎性病灶修復;水蛭能改善局部組織血、氧供應,促進炎性滲出物吸收,進而修復損傷病灶;莪術(shù)可抑制細菌生長,具有顯著抗胃潰瘍效果[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80.95%,治療后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益氣消痞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CAG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CAG患者采用益氣消痞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臨床癥狀。